《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李白邢65:“着”字VP的处置】

已有 3906 次阅读 2017-8-8 07:50 |个人分类:立委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NLP, 自然语言理解, 句法, 汉语分析

【立委按】 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有不同的角度,对于一个现象的处理也有不同的考量。到了NLP,这就成了不同策略的优劣之争。对于老革命,战略和战术辩论的好处是各自说明白背后的理由,多数时候并不指望谁说服谁,更非争个高下。对于看客,行内人自可各自体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择优而行。对于行外人,看热闹之余可能得到的一个启示就是,世界往往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白:
开着窗户睡觉,开着窗户是状语吗?
“砍了一刀没死”,砍了一刀是状语吗?

邢:
我理解您的分析方法中,是不是没有主语、谓语的概念,而是以动词为核心为其填坑,填坑的萝卜与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关系不是很大,而与其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更大。

白:
@邢 是的

邢:
还有“掌声欢迎”中的“掌声”是状语修饰欢迎,那“鼓掌欢迎”是否也可以理解为“鼓掌”修饰“欢迎”呢?

白:
“掌声欢迎”是“(用)掌声欢迎”,有一个隐含介词。所以可以把掌声这个N降格为S+,做状语。“鼓掌欢迎”句法上是两个S的合并,至于语义上是什么,留给语义去处理。合并不是修饰,句法上“鼓掌”不是状语。

邢:
如何实现“降格”这个操作呢?是否也需要大语料的统计做支持

白:
不需要

邢:
那如何区分“同学欢迎”和“掌声欢迎”呢?

白:
欢迎的标配坑有human,没有sound。检查subcat相谐性可以区分。

邢:
subcat确实非常重要,谢谢您!

白:
鼓掌欢迎,列队欢迎都是合并。夹道欢迎,其中的“夹道”已经成了专用副词了,不在其列。

邢:
我理解合并是有前提的,首先合并词都是动词,同时合并词共享某个坑

白:

述补、并列、连动、兼语、某些缩合复句,都是合并关系。

邢:
很受教,谢谢您!

白:
名词和名词也可以合并

邢:
是的,至少并列结构的词语都可以合并,无论属于何种词类。

李:
为什么不说省略了“用”呢:
(用)鼓掌欢迎
(用)列队欢迎
动词也好 名词也好 都是用某种方式,核心还是 欢迎。
“鼓掌欢迎” 与 “掌声欢迎” ,看不出实质区别来。 都有大数据相谐的证据。其实已经接近合成词了。

白:
在句法层面定核心,和在语义层面定核心,是两件事情。
开着窗户睡觉,也是有核心的,但是在句法层面就定,太早了

李:
不早,至少对于这句,句法痕迹还是很明显的。

白:
早不早,这是体系问题。

李:
带“着”的动词做伴随情况的状语,修饰紧跟其后的核心动词。这是一个合适的句法和语义一致的路线。

白:
没必要

李:
英语的 ing 作为伴随情况状语也是如此:He came here running,有某种语言共通性

白:
知道他俩有关系,句法上就够了。

李:
“[笑着]走进来”
“[哭著]说”
“[带着哭腔]恳求他”

这个形式痕迹不用白不用,看不出来推后的理由。需要或必须推后给语义的,是句法上缺乏形式痕迹。句法有形式的,自然是早做强过晚做。

白:
不一样,谁带,谁恳求,这里面首先有坑的共享问题。修饰语出现坑的共享,这是给修饰语找麻烦。

李:
修饰语是第一位的,坑是第二位的。修饰语里面的坑不坑 其实无关大局。从理解和语用看,语义重点不再是补全修饰语里面的萝卜(真要补也可以补,但语用和落地需要它的情形不多)。

白:
放下筷子骂娘
拿起筷子吃肉
开着窗户睡觉
穿了衣服出门

这些都是平行的。光处理“着”,只是图一时痛快。

李:
核心突出了,哪怕只是部分现象,总是好的。

白:
不同性质

李:
其他的句子其实核心开始模糊了,但带“着”的句子,核心基本是明确无误的。

白:
共享坑在机制上要更根本,有没有核心,在其次。共同的机制先放在一起处理,到里面再分道扬镳。不存在不处理或者处理错的问题。

李:
直感上,合并这把伞太大了,罩着太多的不同结构。

白:
这才好,说明共享坑足够根本。

李:
在后一个语义模块的解析策略不太明确的时候,很难判断这样处理的 pros and cons。区分或理解这些不同结构对于多数落地,是绕不过去的。而填坑对于落地有时候反而可以绕过去。

白:
语义上具有向心性,和句法上的修饰关系,是两个概念

李:
譬如说 MT,“着”字动词做状语 可以平移到英语,不填坑也可以平移。

白:
MT能绕的不止这些
那都不是事儿

李:
这种语义落地场景就表明 坑里没有萝卜也可以的。可是核心的识别 却是不可或缺的。

白:
不是没有,是两种语言的共享坑机制一致,这不是问题的重点。

李:
一般原则还是,句法管形式,形式不充分的留给语义。为什么介词短语做状语呢?因为有介词这个形式。同理,为什么“着字VP”可以做状语呢?因为有“着”这个形式。
这并不是说,没有介词没有“着”的就不可以做状语。而是说有了这些形式,可以放松对语义相谐的要求,不需要“意合”,也不需要大数据 ,就是根据形态(包括小词)基本就可以确定。

白:
后者可以不叫状语,叫连谓结构

李:
“好”的句法,应该把这些形式用到极限。这就好比有格变的语言,要尽量通过词尾格变确定句法关系。只有在格变有歧义的时候,句法确定歧义的边界,然后才把负担留给语义模块去选择。放着形式不用,先用大数据、常识或其他的模糊条件,是舍近求远。

白:
坑也是形式

李:
对,subcat 属于隐性形式。

白:
了和着在形式上也有诸多平行性。一个地方不平行,完全可以揣在兜里,到属于它的角落,掏出来该干啥干啥。那些有平行性的,大家共用高速公路。另外,进入这个车道的“着”,状语的标签已经是鸡肋,在这个形式下可以直接定位到“背景-前景”语义关系

带上水路上喝,带着水路上喝,带了水路上喝。

真的只有第二个才有形式么?每一个都带有形式,都带有时间标签。一旦确定相应的标签,回头再看“状语”这个大而无当的筐,算个啥?

带上干粮饿了吃,带着干粮饿了吃,带了干粮饿了吃。

“墙上挂着画显得很有雅兴。” “墙上挂着画还是仿制品。” “墙上挂着画居然上下颠倒了。”

这三个例子里,“墙上挂着画”都不能说是状语。“这种场合戴着帽子不够严肃。”当中的“戴着帽子”也不是状语。

李:
这些特地选出来的例句 的确具有强烈的平行性。但这只是语言事实的一部分。当我们说 “着VP”可以做状语 指的是另一批现象。“笑着说” 与 “笑了说” 并不平行,前者是【伴随状语】(adverbial of attendant circumstance),后者是【接续】,在“笑了”与“说”之间其实有个停顿或标点。再看,“带着干粮饿了吃” 与 “带了干粮饿了吃” 的确平行。但 “带着干粮去上访” 与 “带了干粮去上访” 就不必然平行。总之,的确有相当部分的“着VP”是做伴随状语(也可以说是做核心动词的背景 都是一个意思)。而这部分现象是可以在句法阶段搞定的。 处理的重要形式依据是 “着”,但也可能需要再附加一些制约做微调。事实上,我们系统有几条带“着”做状语的规则在句法有时日了,经过长时期的考验,发现很管用, 出状况的时候很少。几乎与 PP 做状语的规则一样好用。

汉语的痛点之一就是 动词成串 难分主次 搞不清核心。这与欧洲语言对比强烈 :欧洲语言有 finite (谓语动词)和非谓动词(不定式、分词之类)的形式区分。谓语中心很容易确定 句子骨架一目了然。既然是汉语的痛点,分而治之就是解决繁难痛点的一个不错的策略:各个击破。 自然语言另一个比较普遍的痛点是并列结构,我们起初总想毕其功于一役,但总搞不定。后来探索出来的有效策略也还是分而治之各个击破。

白:
伴随关系(前景-背景关系)是时间关系的一种。接续关系是另一种。目的关系,可以看成未然的或可触发的接续关系。平行上路,平行落地。人家自己完全井然有序,用不着这个状语标签分了一块去再横插一杠子。充其量只能说,在这一批从时间内在结构角度而言从句法到语义都充满了平行性的关系当中,伴随关系“碰巧”具有了向心性。但是在这么本质的语义关系都揭示出来的情况下,坑哧吭哧跑过来宣布谁谁是状语,不觉得蛇足么。就好像从集体婚礼中拽出一对儿,然后宣布,这俩是山东人,差不多。

笑着说,笑的区间包含说的区间;笑了说,笑的始点位于说的区间左边(笑的终点不确定)。怎么不平行?


语义计算里面,时间结构是重要的一块。有些动作的时间结构不是区间而是点状的,对其不能用“着”,比如“死”“开除”,这也是一种形式上的旁证。点状的时间结构不能包含区间状的时间结构,正如0不能做分母。



【相关】

【语义计算:李白对话录系列】

中文处理

Parsing

【置顶:立委NLP博文一览】

《朝华午拾》总目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1070100.html

上一篇:【生涯花絮:1989年的老照片】
下一篇:【李白66:“青春期父母指南”的语义计算】
收藏 IP: 192.168.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8: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