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甫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orph

博文

缅怀我的老师:John Dittami教授 精选

已有 6814 次阅读 2020-1-16 04:09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博士毕业工作后不久碰到申请奥地利科技部下属欧亚学术联盟的访问博士后奖学金机会,但申请人必须要有奥地利相关学校教授的接受函,于是从网上找几位奥地利教授发了邮件。很快就收到Konrad Lorenz研究所的一位教授回信,说他的研究所不能接受欧亚学术联盟资助的博士后,已经把我推荐给奥地利大学行为生物学系系主任John Dittami教授,并且给他已经打了电话,他同意接受。刚好我也曾经给他发了邮件,于是就等着,可是过了大半个月,眼看过几天就到了申请截止日期,还没收到John的信,只好给他打电话,最终顺利获得该三个月奖学金。

 

   到了十月中旬,来到维也纳大学,老师非常认真的给我安排在奥地利学习计划,首先帮助他分析Gibraltar北非猕猴的尿液样品,去奥地利兽医大学学习酶联免疫试剂盒的制备,去他们的野外基地开展2周野外工作,还要参加主讲的两门课程,总之,他想在二个半月让我完全掌握行为内分泌研究程序,期望我回国后能够建立自己的行为内分泌分析实验室。

 

在奥地利期间,他还邀请我看看他家庭所在地Mariazeller圣诞市场和节日气氛。那是一些非常有趣的经历(见附录日记),第二天还第一次体验了滑雪。导师路途中他一边开车一边给我谈了他的简单人生经历。他出生在美国波士顿,大学本科学化学工程,最初是化学工程师,后来又学了微生物工程,在意大利工作了一段时间,然后边教英语边学德语,后来遇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Konrad Lorenz,变成他的学生,在北欧那边一个很远的地方研究斑头雁的激素水平与行为,然后在德国马普工作,被派到非洲肯尼亚等地工作,主要是研究非洲的鸟类和灵长类,然后就到了维也纳大学做了教授。

 

    2014年的时候,我正在剑桥大学动物学系访问,刚好实验室的博士后Markus本科是在维也纳大学的,聊起来,他也算是John的硕士生(John是指导教师之一),我们还曾在一起上过John的学术英语课。一天,他非常悲伤的告诉我John因病去世,我在行为生物学系找到了相关信息,一直想写一篇纪念他的文字,以告慰老师在天之灵,安慰自己的心,但一直没有完成。

 

这次由欧亚学术联盟资助来维也纳大学做一个学术报告,想着去找找他小儿子Beli,或者让朋友带我去John墓地看看。见到原来实验室的朋友了解才知道,John有兄弟姐妹9个,而且他的父母是一个非常有钱的富人,在波士顿有庄园,家人把他带回美国了,Mariazeller的别墅也出售了,Beli已成家,据说在德国工作。除了那些曾经共事的同事,在维也纳已经找不到John的痕迹。满心失望,不管怎样,写点文字,感谢John给予的帮助,希望在天堂没有病痛,他快乐着。

 

2020年1月16日星期四 于维也纳Pension Excellence

P1050409.JPG

P1050410.JPG

附:

20081220  星期六

 

按照与导师约定的10点来到U4终点站Hϋtterdorf5分钟后导师和他小儿子Beli到了车站,然后我们就向着Mariazeller出发,我也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湖,只是导师说要带我去看他的House

出发的时候天气有点阴,还下着小雨。大概走了半个小时,下了高速公路,导师找出地图,告诉我要去地方,还说我们从一条路去,然后从另外一条路回来,先走的这条路要经过两座山。

沿途的森林大概有点像云南中甸的平原,与那儿不同的是这边的房子建筑风格大不一样,都是尖尖的屋顶,很多房子前边都已经放好了圣诞树,西方国家的圣诞节是很重要的节日,就像我们那边过年一样。还遇到一辆轿车后面还挂着一个拖车,竟然专门为了装一棵圣诞树。

P1050216.JPG

P1050206.JPG

P1050307.JPG

又过了半小时导师告诉我快到了Mariazeller,但是他决定先带我去一个叫Erlaufsee的湖边去看看,因为他不能够确定明天是否还会经过这条道路,绕湖转了一段路,然后我们就往回转了,前面就是一个滑雪场,导师说我们经过从一条小路过去,但是他不能够确定车是否能够开过去,如果不能够过去的话就着好走路了。穿过小镇,经过一个很漂亮教堂,然后沿着一条很陡的路向上,到了最后一个陡坡,冲不上去了,他只好把车停到一个房子大门前面。

P1050313.JPG


导师说到了,我们要步行,他叫我带着行李,我只有一个小包,于是还帮着他搬了一个工具箱,抓了一个弯,大概30到了一个别墅,导师说,这就是他的House,前面有一个小小的水沟,进了后面就是森林,四周还用铁丝网围了一个院子,院子比较大,其他的别墅就没有这种院子。

P1050238.JPG

进了房子,他给我找来一双拖鞋,一进房间,首先烧火炉,就是经常在电视中见到的那种,是烧木柴的那种。烧完火炉,他带着我去看看房子,首先Bath room,很大的一间房子,然后是楼梯边的一间小房子,他说原来是卫生间,他觉得太小,改成了一个储藏间,内面装了很多酒,各式各样的酒,然后带我去看客人房间,然后告诉我,晚上我就睡在那儿,还告诉我,电灯的开关在那儿,他打开了暖气,叮嘱我一定要关好房间门,这样房子才会暖和,然后带我去看顶层,就向国内顶层的复式楼一样。导师说,他每年只来这儿大概20次左右,所以房子也没有好好的装修,所以顶层比较零乱,有一个地方是导师工作的地方,很简单的,就像几个木头搭起来的。接着带我去看房子的底层,底层主要是杂物储藏的的地方,放着他们的一些旧电器、自行车、滑雪板、有一间房子中还有木工用的工具,以及车工、钳工的工具,奇怪的是竟然有一间房子中放着一个乒乓球台子。导师还说,等会儿你与Beli打打乒乓。看完这些,导师就上去了,导师让我用他的电脑,是苹果机,而且全部是德文的操作系统,我竟然不知道如何上网,真正的文盲。导师看我不行,就让我和Beli去打乒乓球。尽管他们在家中购置了乒乓球台,竟然连如何计算分数都不知道,我建议我们每人发两个,打到11分为一局,这样我和Beli打了起来,看来他还是跟别人学过,发球还像那么回事,只是房间比较小,很难打得顺手。当我们打了一会,导师过来了,也要和我打一局,还说是与中国的冠军在打球,每人打了两局,导师说带我到镇上转转。

走的车前,导师看看车说,这是一个很小的地方,我在这儿住了17年了,很多人都知道我,我还是把车停到那边去,不然大家都会说这个Dittami不好,于是我们又回去拿了铲子,铲掉了停车场的雪,然后把车移到了比较宽敞的地方。然后我们向镇上走过去,经过一个很小的巷子,要经过一个很长地石头阶梯,在有房子的一遍,还安装了护手,方便老人的上下,连这样的小镇上都有这样人性化的设施,让人感觉就是不一样。

P1050292.JPG

来到这大概也就是300多一点,就到了镇上,正好开始下着雪花,教堂前很多圣诞市场,摆着各种各样的圣诞小礼物,导师建议喝点blue wine,于是一人喝了一小杯,正好在下雪,旁边又是教堂,感觉西方的圣诞节日。喝了酒,我们在附近的圣诞市场转了转,Mariazeller有维也纳地区最有名的教堂,据说古代国王即位的时候都要在这儿的pup中举新什么仪式(没有听懂),街上有很多来此游玩的客人。过了会儿,导师提议去教堂看看,进去才知道,原来这个教堂要比维也纳市中心的stephansp教堂好得多,要雄伟的多。导师让我看屋顶,原来画着很漂亮的壁画。正好在做弥撒,乐队在演奏音乐,一个人指挥者着一些人合唱,导师在旁边听着,然后跟我说,good music, bad play,然后自己在那边打着节拍,听了几曲,导师都说是good music, bad play,然后准备走,新的曲子响起,他又说现在的是bad music, bad play。出了教堂,导师又说是不是应该去买一点礼品给我的女儿,他介绍说,本地有一种蛋糕,味道不错,可以放两年不坏,让我给她们带一点回去,于是就让他带着我去买了一点。买完蛋糕出来,雪下得更大了,在一酒吧(酒店)前面,有两个人在风雪中演奏着萨克斯管,下面为着好多听众,听完一曲,拍手叫好……

P1050259.JPG

P1050266.JPG


P1050277.JPG

回来的时候,导师说要带我走一走镇上另外一条路回去,其实这条路就是教堂后面的那条,刚好下了一点小雪,蒙蒙浓浓的,教堂就像童话的白雪公主住的宫殿一样,在夜幕下更加具有诗意了。

P1050280.JPG


吃完晚饭,导师一本正经的给我说要和我讨论问题,首先我给他介绍了我的工作,从滇金丝猴、川金丝猴、黔金丝猴一直到猕猴、藏猕猴导师倒是对黔金丝猴的颜色很感兴趣,为什么他的颜色介于其它两种猴子之间,而且分布区又这么少很感兴趣,他不知道,中国也有很多人想做这件事情,就是不容易获得黔金丝猴的样品。同时他还说,生活在海拔4000的猕猴也很有意思,还说他们身体中poly unstructured fat很多,这样才会让它们度过严酷地冬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1573-1214424.html

上一篇:留守儿童事件的思考
下一篇:[转载]追猴20余年,成果“慢”却天地广(转载)
收藏 IP: 212.186.78.*| 热度|

12 黄永义 王振亭 王德华 吴斌 张坤 刘玉仙 梁洪泽 郑永军 闻宝联 曾荣昌 田灿荣 韦四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3: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