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记者 李虎军 《财经网》 [ 06-13 19:22 ]
地震烈度分布图应属于向社会免费公开的政府信息,直接影响应急救援部署和灾后规划重建
【《财经网》专稿/记者 李虎军】“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仅用了十多分钟,即确定了震中和震级。但截至目前,地震已过去整整一个月,中国地震局还未公布这一特大地震的烈度分布图。6月13日,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程洁通过电子邮件向中国地震局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其公开“5·12”汶川地震前后,震中及其方圆300公里的地震烈度信息。
这是中国宪政学者首次就汶川地震的专业技术信息提出政务信息公开的申请。2008年5月1日,中国国务院制定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12天后,汶川大地震发生。
就一次地震而言,其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面破坏力则可以用烈度来区分。汶川大地震后,中国地震局最后修订的震级为8.0级,并透露其最大烈度达11度,但迄今并未给出震区及周边的烈度分布图。公众无从知悉四川、甘肃和陕西等灾区各县市具体的地震烈度分布。
按照地震监测惯例,地震发生后,可借助地震台网的自动观测数据,在第一时间绘制初步的地震烈度分布图。尽管震后第一时间获得的烈度信息不够准确,但与常态的全国地震裂度分布图比较,可为地震灾情的评估及应急救援提供重要指导。
令人遗憾的是,一些中国学者在第一时间获知汶川地震烈度分布的消息来源,并不是中国地震局,而是美国地质调查局。
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史培军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表示,汶川地震当晚,他在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网站上看到模拟的汶川地震烈度图后,第一反应就是,这次地震不是那种以震中为圆心、不断往外画等距离圆圈的扩散方式,而是一个断裂带地震,从震中映秀到北川县城这一线是断裂带的中心地带。
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震信息中心的戴维·沃德(David Wald)博士告诉《财经》记者,该中心在汶川地震发生后30分54秒,即得到一份烈度分布图,但这个版本没有包括断裂方向和长度信息;汶川地震发生后2小时15分,其烈度分布图上已经标出了断裂方向和长度。
实际上,据《财经》记者了解,中国地震局也在第一时间获得了大致的汶川地震烈度分布信息。但由于相关信息没有公开发布,绝大多数救援者只是习惯性地认为,既然震中在汶川,那么汶川县城就应该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由此,应急救援集中于汶川方向。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北川、青川等极重灾区的救援良机也因此而有所延误。
当然,第一时间基于仪器观测数据而形成的烈度图,比较粗略。要想为灾后重建等提供抗震设计的指导,则必须结合现场考察等,才能得到精确的烈度图。
汶川地震后,中国地震局派出大批专家前往现场搜集资料。在此基础上,该局已经完成《汶川地震灾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谓“地震动参数”是较之“地震烈度”更专业的名词)。而精确的汶川地震烈度分布信息,即包含在这个区划图之中。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网站消息,5月31日,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和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组织的专家组,通过了《汶川地震灾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审查。目前,这个区划图尚未正式对外发布。
此外,汶川地震灾区在“5·12”大地震之前的基本烈度信息,对于房屋修建时的抗震设防以及地震后的规划重建等也至关重要。但是,公众并不能方便地免费获取这类信息。汶川地震后,《财经》记者就未能在中国地震局网站上获得2001年版本的中国烈度区划图,只是被告知,相关资料由中国标准出版社编辑出版,需付费购买方可获得。
相比之下,在美国等国家,地震烈度区划图和某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图等地震资料,均属于向公众免费发布的信息。申请公开这些信息的程洁副教授也强调,地震烈度图应属于向社会免费公开的政府信息,不能成为借此牟利或保密的信息。■
http://www.caijing.com.cn/20080613/69541.s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0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