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大学治理模式演进关注之十
题记:伴随着以下法律的实施或修改,《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2012年实施)、《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2012年实施)、《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2010年实施)、。2013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推进试点学院改革的指导意见》。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意见》、《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高校学术委员会规程》、《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等。至2014年11月19日,教育部已核准了47所高校的大学章程。中国高校进入了一个相对法制化的时期,这也标志着中国大学治理模式逐渐成形。通过学习以上“规定”,有了一些感悟,拿出来与博友交流,希望得到批评与建议。
2013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推进试点学院改革的指导意见》后,大学“学院改革”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一个受重视和惹眼球的改革。无论是十七个试点学院的改革,还是最近被炒得火热的“复旦大学启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等配套改革”,都在探索如何激发学院活力,让学院改革成为大学改革的试验田和突破口。但综合观验各校的学院制改革,可以看出大学在学院改革方面的诉求与目标,也可以看出大学在学院改革方面故意的回避。姑且把前者叫做学院改革中被重视的事,后者称为学院改革中被忽略的事。
放权:既是学院改革中被重视的事,也隐含着学院改革中被忽视的事。几乎所有大学里的学院改革均提到给学院放权,把学校各职能部门权力下放到学院。大部分的学院改革文件中均提到把“财务资源、人事聘任、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权力下放到学院。让学院成为独立办学实体,承担办学的各项责任与义务。但在这种权力下放的同时,学院承担的义务也着实有了实质性的增加。学院将不只关心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学科发展等,还要关心师生的温暖与腰包。放权后的学院,基本上成为独立核算的实体,学院中教师的收入与学院的关联度大增。但这种放权背后,被忽略的事,是更为严肃的事。一是干部选聘权并没有下放,学院的领导仍是由学校党委决定,而不是由院长推荐。须知,由党委“拉郎配”的班子,或者实际领导班子总数严重超出学院发展需要,这时班子的领导力、凝聚力和执行力就显得十分弱。二是学院院长没有实质的权力,或者说只有履行义务的权力,独立核算后的学院院长权力与义务十分不对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院长的积极性。三是放权后,学院科学发展存在一定隐患。因为独立核算,学院之间的经济收入相差较大,有时为了教师利益,学院不得不急功近利,这从长远看,会影响学院的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综合可见:放权背后的价值导向是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而忽视了学术的。
治理结构:这在学院改革中经常被忽视,即便是重视的大学,学院改革在治理结构方面也没有大的突破。学院治理结构仍是以党政联席会为主体的形式。学院的各项权力基本仍在院长和书记为代表领导手里。学院改革的要义应该是学院成为办学实体,其治理结构应该更加倾向于学术共同体结构。学院改革后,行政人员包括学院领导应该成为学院学术发展、学科发展、学生发展的服务者,而不再是决策者和管理者。行政权力应该为学术权力服务,为学术权力创造良好的行使环境与条件。学院的学术权力应该由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委员会会来行使。由他们来决定学院的资源分配、人才聘任、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发展方向、教学与科研事宜等工作。目前在学院治理结构方面,被忽视的这些事将成为学院改革发展中的障碍,甚至成为学院正常发展的阻力。综合可言,学院治理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有变化。
绩效考核:目前几乎所有的学院改革都把“绩效”、“目标”考核当成法宝。但这种管理主义下的绩效考核、目标考核,其科学性、合理性、对学院的适切性很值得探讨。目前这种绩效、目标考核期一般在3-5年,这样的考核期是不符合学院发展规律的。按这种考核办法,诺贝尔奖获得者纳什将被普林斯顿大学解聘。其次,把绩效考核与经济挂钩,也缺乏合理性。如果大学里的学术性学院,把经济放在第一位,学院发展就会进入误区。大学不是企业,不能有经济指标,更不能把科研与人才质量进行量化比较。这种改革忽视了市场对大学学术的负面影响。无疑给学院发展方向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大学里学院,在完成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同时,更注重学院的收入。没有良好收入,教师就不会认可学院的成长,教师的积极性就会受挫。这也是一些学院想法做低级培训、与学院长远发展无意义的创收工作的根源。把学院当企业,用市场的方法进行简单的绩效管理,其结果是让学院发疯,让学院成为市场的婢女。综合观之,市场正在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学院改革之中。
由是,大学学院改革看着很热闹,实际是没有大学灵魂的改革。我们的学院改革越来越忘记了大学的使命。大学到底要生产什么样的知识、培养人才样的人、做什么样的研究等基础性的问题,在学院改革的浪潮中越来越不清晰。学院改革在丢失改革的理念以后,带来的可能只是短暂的辉煌,最终得到的可能是繁华氛围下的空虚,是大学精神的堕落。最终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座叫做大学的大学,而不是人们心中尊敬的大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