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obaox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obaoxi

博文

铁路勘测生活: 在吐鲁番地区做地震调查

已有 1556 次阅读 2023-2-21 15:21 |个人分类:散文|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铁路勘测生活: 在吐鲁番地区做地震调查2017.06.01人民铁道报


1956年夏,在兰新铁路勘测中,我曾到吐鲁番地区进行过地震调查,它是铁路勘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闻名遐迩的火焰山就在我们调查区附近,历史上它有“火洲”之称,气温最高时达50摄氏度,地表温度可达90摄氏度,据说鸡蛋埋在土里可以煮熟。


这里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不但气温高,而且早晚和中午温差很大,“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就是对吐鲁番气候变化的真实描述。


说来也巧,我们进行地震调查的那一天,正是吐鲁番地区有史以来暑天最热的一天。吐鲁番的酷暑本来就很难耐,我们又赶上酷暑中最热的一天,其热度可想而知。


我们负责的是哈密到吐鲁番段的地震调查。调查前,我们对既有地震文字资料记载进行钩稽,经过分析梳理,认为对线路影响较大的地震,要进行进一步调查。


除观察当年地震的遗迹外,我们还找到当地老乡,了解当年地震时的状况和他们的经历,特别是一些老人,给我们很多启发。


事先得知,吐鲁番沟不但生产高质量的葡萄,而且长寿老人较多,这里正是我们访问调查地震烈度的好地方。目标已定,队里开了介绍信,内容大致是:


吐鲁番县人民政府:

我队担任兰新铁路哈乌段铁路勘测,其中,地震调查是项重要任务,望县政府协助我队在贵县葡萄沟乡召开老年人地震座谈会,并请解决翻译问题……


我和一位钻探工人一起到吐鲁番县政府联系此事。那天正是酷暑季节,天气奇热,我的脑袋晕乎乎的。我们到了县政府,找到县政府接待室,只见房门敞开着,办公室内有一张办公桌,没见到人。犹豫片刻,我们继续往前走,感到非常奇怪,已经下午两点了,怎么一个上班的人也没见到。我们又回到县政府接待室,发现在办公桌的后面有人头在动,再细看,原来是一个人在水桶里泡着。我们问:“你们怎么没人上班呀?”他说:“我们要到下午4点才上班,现在还没上班,我是在泡凉水避暑呢。”这下可把我们急坏了,天气这么热,我们在这里干等两个小时,怎么受得了。我们把来意和他说了一下,并递介绍信给他。我的心跳得厉害,怕他以还没到上班时间为借口拒绝办理。结果他看了一下,特别在图章处反复看,然后抬起头笑着对我们说:“为我们新疆修铁路是好事,我们也得到上级的通知和指示,说要大力支持铁路建设,我们会照办的。”说着,他把介绍信放在桌子上,站在桶里就批示了。我们高兴地说:“谢谢,谢谢!”  当天到葡萄沟已经来不及,我们只得在县招待所住一个晚上。 


 次日一早,我们直奔葡萄沟。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县城的北面,以葡萄和葡萄干闻名全国。刚一进沟,我们就看到葡萄架上布满了葡萄,整条沟都是葡萄架,真是名不虚传。沟内气温显然较吐鲁番县城要凉快。  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乡政府,递给乡长介绍信。乡长叫买买提。他说:“太好了,今天是我儿子5岁割礼,请了好多老年人到我们家庆祝,你们正好可以找他们了解地震情况。”然后,他叫我们休息一下,并递葡萄给我们吃,接着又说:“我这就去给你们找一个翻译,他是我们村里的一个汉族同胞,我们这里有翻译的事都是找他。”说完就走了。  


不一会儿,乡长带来了一个年轻的男翻译。这个翻译个子比较矮小,人倒是很机灵,乡长说:“翻译姓赵,现在快中午了,你们抓紧开会了解情况,开完会我们一起吃饭。”  我们跟乡长到了一个大厅,有几个维吾尔族老者盘腿坐在四周靠墙的地上。他又出去东找西找,找了十几位老者。乡长说:“他们中最小的也有70岁以上,最大的已经92岁。”  乡长走后,我们开始座谈。我们主要想了解1916年吐鲁番大地震的情况。根据文字记载,这次地震定为6级,是吐鲁番地区最大的一次地震,但我们铁路经过地区地震强度究竟定为几级,定不下来,如果是6度,则问题不大,如果是7度,则要进行特殊设计。我们问他们:“这次地震,你们有没有印象,当时的感觉怎样?”翻译把我们的意思告诉他们,说完后,老者们开始交头接耳,气氛十分热烈。不一会儿,一位70多岁的老者先发言,然后大家争着发言,回忆的情况大同小异,什么葡萄架的木头断了,碗架上的碗掉下来,墙上挂的东西掉下来,悬挂的东西摆得厉害,门窗嘎吱嘎吱响等。 


 调查完后,我们想走,乡长非留我们吃饭不可。我们倒不是客气,就是吃不习惯。他们给我们一大块馕、一大碗手抓饭。馕还可以吃,手抓饭实在吃不习惯,饭里有花椒粒、孜然粒、洋葱、胡萝卜、葱、姜片、羊肉、熟芝麻等。我把我的这一份手抓饭给了小赵翻译吃,他吃得津津有味,我只吃了几口馕就算了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47140-1377272.html

上一篇:[转载]工程地质遥感的排头兵——记中国工程勘察大师卓宝熙高工
下一篇:铁路勘测生活:踏长征路,精心勘测成昆线
收藏 IP: 223.72.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