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obaox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obaoxi

博文

在福州三中母校赠书仪式上的发言稿

已有 1096 次阅读 2024-3-10 16:12 |个人分类:关心青少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福州三中母校赠书仪式上的发言稿

老师们、家长们、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能参加这个会议非常高兴,更让我高兴的是看到了你们早上七八点钟灿烂夺目的太阳。我今天讲话的内容,不谈我的经历,不谈我的成就,也不谈勘测工作和生活,这些内容在我的赠书《难忘那些岁月》一书中有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话,你们可以看看。

今天我主要和同学们谈谈我生活工作的几点经验、体会和感悟,也可以说是对同学提出的几点希望吧!

(一)合理利用时间

时间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时间是最宝贵的,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是最浪费不起的,时间就是生命;我们要把时间花在工作、学习和有益的活动上。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就看你自己能不能合理利用。在有限的一生中,有的人对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有的人碌碌无为,白白浪费时间。

大文豪高尔基对时间的论述,我很欣赏。他是这样说的:“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人们往往在年轻时不理解时间的重要性,随便浪费,到了老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所谓“少壮不努力,老来徒伤悲”。

凡是有成就的人,时间都抓的很紧。鲁迅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古今中外抓紧时间的例子很多。我举个例子,散文家、翻译家钱歌川,同学们可能不认识。他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逝世了。他写了一篇文章叫“读书的习惯”,在这篇文章中谈到英国人的读书习惯,是颇耐人寻味的。他谈到:“英国人的读书,不仅在有规律的电车上,即使在饭馆菜馆中也照样读书。他谈到,在休假日,夫妇约好同出游玩,丈夫至多取一根手杖就可以出门,太太则不免要去戴顶帽子。可是每当丈夫在楼下等着太太去戴帽子的时候,他照例翻开一本书来读,等他太太把帽子戴好姗姗地走下楼来,他手中的书,也就起码读完两章了。中国的丈夫却不晓的这样做,所以在楼下不仅独自等的心焦,而他太太一再地被他催促,也就老不耐烦,常常把一个快乐的计划,弄成不欢的结果。

上述情景是否有些夸张暂且不说,至少折射出英国人好读书以及充分利用时间的一个侧面。

我在青少年时,也不懂时间的重要性,白白浪费不少时间,到了工作以后才开始爱惜时间。年纪越大越感到时间的可贵,越重视合理利用时间。我举个自己的例子:在今年举行的男篮世界杯比赛期间,32支球队中,好多国家是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比如波多黎各、多米尼加、约旦、黑山、塞内加尔、科特迪瓦等,具体在哪个洲搞不清楚,我就用比赛间隙时间查世界地图,弄清楚了。可以说是寓学习于娱乐中,否则,这几分钟时间也没事干,也是浪费掉。

(二)谈谈情商(EQ)问题

情商,简单说就是要理解他人及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就是让别人喜欢你的能力,信任你,觉得你有亲和力。被人信任的前提是具有讲诚信的人品、人格,待人诚恳。同时,学会分享。

如何理解他人,很重要的一个经验也就是换位思考,也就是当你做一件事牵涉到别人时,往往有人反对,或有意见,那么你不妨换个位置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一下,也许就想通了,矛盾也许就化解了,问题就解决了。

有的人就是和周围的人合不来,很难和人家共处,自己的才能也没发挥出来,其实很多工作都是靠集体力量和智慧完成的,个人是渺小的,集体才是强大的,要互相帮衬,要有团队意识。

有的人工作能力很强,好表现自己,别人往往敬而远之,甚至引起别人嫉妒,自己显得很孤立。

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李康的《运命论》中谈到:“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两个指的是自然现象,其中“行高于人,众必非

之。”指的是人际关系。就是说一个人过于突出,就会受到大家的非议,聪明的人,当自己才能或品行出众时,不要张扬,要谦虚一些,否则,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嫉妒、指责。你虽然很优秀,但你必须学会适应环境,不可清高自傲,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应虚怀若谷,团结同事,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大家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样,做到德才兼备,就不怕别人非议,当然要做到德才兼备,需要很高的修养,难度很大。

(三)如何面对困难

如何面对困难,实际上就是逆商(AQ)问题,智商

(IQ)、情商(EQ)、逆商(AQ )三个商,在我国,家长往往更重视智商,忽视情商和逆商的教育。

 逆商就是指人们面对境逆、挫折时,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应该说,同学们智商都不错,相差不会太大。其实将来到社会上工作,工作成就并不完全决定于智商的高低和学习的好坏,往往学习好的同学不见得有多大成就,倒是学习不怎么突出的同学,做出惊天动地的贡献,比如,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聪明,但爱思考。马云也是个最典型的例子。为什么呢应该说和情商、逆商强,有密切的关系。 同学们都生活在蜜罐里,饭来张嘴,衣来伸手,生活稳定,绝大部分同学没有遇到困难和不幸。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将来到社会上工作,每个人都有压力也都会遇到困难、挫折、坎坷和不幸,要有信心和决心战胜它,要有毅力。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被吓跑了,自己先把自己打败了。学会接受失败,否则你永远不会成长。我们国家取得辉煌的成就,就是成千上万人不怕困难,战胜困难取得的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就是克服无数艰难险阻而取得的;我国铁路隧道约有16000多座,2万公里左右。同学们可能不知道,在隧道里施工作业条件是很差的,在改革开放以前隧道挖掘钻眼是干钻,洞内充满灰尘,隧道工人长期呼吸灰尘,许多人得了矽肺,得了这种病呼吸困难,是非常难受的。另外,以前每座长隧道施工和地质复杂的隧道施工都要死人。同学们!你们今天乘火车经过隧道时,看到隧道里灯光辉煌,列车顺畅通过,坐在车厢里有说有笑,但却不知道为了挖通隧道牺牲了多少人多少人造成终生残疾。

下面,我举历史上一些人物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例子。西汉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当局囚禁在北海(在今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匈奴停止了对他的食物供应,他只得觅野鼠、掘草根充饥。在这荒漠上,除了丛生的野草,就是漫天的风雪,终年见不到一个人影。他白天在风雪中牧羊,晚上又与羊睡在一起,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历尽艰辛,终于回到自己的祖国。他出使时还是壮年,及至归国,头发胡须全白了。

再举司马迁(汉武帝时的著名历史学家)和孙膑(战国时著名军事家)两个例子:他们都是在身体受到严重摧残的情况下,写了《史记》和《孙膑兵法》两部不朽著作。司马迁受了刑,身子毁了,开始,认为自己没有用了。但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监狱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于是他下了决心写了《史记》。孙膑著《兵法》详细情况就不多说了。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无论是革命工作、国家建设、还是个人经历,都会遇到困难,一旦克服了困难,就会取得成绩或取得辉煌的成就。

(四)知识面要广些

同学们,你们认真学好规定的课文外,还应该多看些课外书,也叫“闲书”。不要只读在课堂里规定的书,尽可能看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知识面尽量广些,不一定做到博览群书,起码涉猎面要广些。

胡适先生有一句名言:“为学有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 意思就是做学问既要精又要博。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

关于精于博的关系,精和博可以互相启发,特别内容相近的书读多了,可以触类旁通更有利于精。有些学者认为青少年阶段求知欲望强,消化能力强,阅读重点不妨以多读为主;中老年阶段,思想成熟,知识面相对广些,阅读重点不妨以精读为主。

在做学问方面既精又博,是很不容易的,这样的人并不多,我举两个福州人的例子,他们可以说是又精又博。一个是郑振铎;一个是邓拓。

郑振铎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邓拓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他还是一位书画收藏家。

这两位学者都是才子,可惜逝世的太早了。

希望同学们,除学习外,也要培养其他兴趣,参加学校的一些文体、社团的一些活动,从中可以发现自己的才华和自我价值。

(五)有抱负有行动

一个人要有抱负,很重要,有了抱负,然后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自己的目标接近,最后总会有成就的。当然抱负有所不同,有的有远大的志向,有的可能是一般的抱负。一般认为抱负总是有远大的志向,我倒觉得抱负就是自己有一个目标,然后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有了目标,工作就有了动力,就会做出成绩,就不会糊里糊涂地活着,也不会情绪低落,得过且过。

有的人有远大的抱负和志向,而且用自己的行动实现自己的志向,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毛泽东少年时,有一次,他的表哥借给他一本郑观应1894年创作的《盛世危言》,他一口气通读了十几遍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立志要改造那个不合理的社会。毛泽东既有远大的志向,又有实际行动,他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带领中国人民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实现了自己远大的抱负。

老子的《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是:天下的难事,都是先从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

同学们,希望你们要有远大的抱负,然后要有行动,要从容易的地方,从细微的小事做起,那么,难事和大事也就不难实现。

(六)刻苦学习知识

我国是个“书文化”的国家,千年而不衰。自古重视读书,有关读书重要性的论述不少。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玉不雕,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在《三字经》中有多处谈到读书的重要性: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我国古代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也不少,如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牛角挂书、昼耕夜诵、闻鸡起舞、十载寒窗、焚膏继晷、映月读书、负薪读书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宋朝伟大的文学家欧阳修,他母亲在沙地上教他写字,后来成了大文学家。

古代人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还想尽办法读书,你们现在条件这么好,更应该珍视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不仅仅是读书要刻苦,任何事要做成功都是不容易的 ,都要付出代价的,都要辛勤劳动才能取得的。我国古代关于这方面的成语也不少。

如:天道酬勤。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还有: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滴水穿石、铁杵磨针……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中,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你们今后肩上担负的任务是很艰巨的,关系到国家的兴亡盛衰问题。

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让我们回忆一下十九、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就可以知道今天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是惊人的。

十九世纪时,电动机的发明到应用共用了65年时间,电话用了56年时间,无线电通信用了35年,真空管用了31年。

二十世纪期间这个周期缩短了不少,雷达从发明到应用了15年,喷气发动机用了14年,尼龙用了11年,核反应堆仅用4年,集成电路仅用2年,激光器仅用1年……

到了二十一纪,可以说每年都有新的科技成果问世。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中,我们国家急需大量科技人才,当然也包括各种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所以你们现在要刻苦学习,学好本领,以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

(七)思维决定人生

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有的人思维僵化,有的人思维活跃;有的人思维保守,有的人思维开拓;有的人循规蹈矩,有的人独出心裁;有的谨小慎微,有的敢想敢干……

我特别喜欢思维活泼、思维开拓、独出心裁、敢想敢干的人。不喜欢思维僵化、保守、循规蹈矩,谨小慎微的人;不喜欢总是一个声音、一个表情、一种意见的情况。

当然作为领导、作为老师,都希望自己的部下、自己的学生循规蹈矩,老老实实,这样管起来容易,思维活跃、思维开拓、独出心裁、敢想敢干的人,不好管。而恰恰这样的人,日后是很有出息的,很有成就的。

人的思维总是多样性的,应该允许各种思维并存。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值得珍惜的价值观。

一些发明创造都是由肯动脑筋,异想天开,独出心裁,敢想敢干的人实现的。比如我国四大发明中,蔡伦的造纸、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都是由于他们肯动脑筋,敢想敢干而发明制造的。

在这方面我也想和老师说几句:决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并不是我们给幼年的孩子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能否帮助孩子培养一系列的重要性格特质,如毅力、自我控制、好奇心、责任心、诚信,勇气以及自信心等等,这些都将影响其一生。

结语:

同学们!你们的前景是广阔的,只要学好本领,学自己喜欢的专业,就会有用武之地。国家需要各种人才。

工作不分高低,只是分工不同,你可以在轰鸣的工厂车间操作机床;在广袤的大地上从事稼穑工作;也可在边防线上荷枪守卫国土;或从事文化教育、体育工作;也可在实验室里分析研究未知世界;或踏遍祖国大好江山,寻找矿产资源;还可从事各种工程勘测、设计和施工工作;更可以在众多的行业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所有的工作都是光荣的、都是国家需要的,能把本职工作做好,过着稳定的生活,就很了不起了。

同学们!希望你们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要勇于担当,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我想引用19世纪荷兰印象派名画家凡高的一句名言,他一生坎坷,神经失常,37岁就过早地结束了生命。他是这样说的:“当人们逐渐获得经验的时侯,他也就同时失去了他的青春,这是不幸的事,如果事物不是这样的话,那该是多么好。”他的名言蕴含哲理,我非常欣赏他这句名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要浪费时间,抓紧时间,在年轻时就能掌握经验,不要到老了才掌握经验,那就晚了。

这句话在我给新分配到我们公司的大学生做报告时说过,说这句话的目的是希望他们尽快掌握工作,尽快能独立工作。虽然你们现在是学习阶段,还没参加工作,但这句话的意思对你们也还是有借鉴的。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

桐花万里丹山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

谢谢大家!

                 20191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47140-1424785.html

上一篇:和青年人谈谈学习专业知识与科技进步问题——给西南交大大学生做报告(1998年)
下一篇:消失的故居
收藏 IP: 117.129.68.*| 热度|

3 尤明庆 檀成龙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