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谈谈Frederic E. Clements(克莱门茨),以及与这个名字紧密联系的演替学说。
人类发展历程里,摒弃孤立的、片面的和静态的方式,代之以联系的、整体的和动态的视角,意味着哲学观的进步。生态学中,这种进步一直在发生。
在林奈的自然经济体系里,每个物种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据此而成就自然的秩序。“上帝创造万物,林奈负责整理。”妥善安置,本身就是圈定和归置。甲乙丙丁,各安其位;整理者如期收获和谐之美,作为回报。这是静态的。
现实中,自然的一切,永恒的是变化,静止只是特例。我们眼前的群落,只是时间轴上,某个时刻,所呈现出来的横截面。它过去未必如此,它未来也并不必须如此。克莱门茨坚定的以动态视角来看待生态学。
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当一个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为另一个群落所替代时,我们认定演替发生了。受科学家本能的激发,我们马上会问,演替是否是一种一种类似宿命的确定性过程(过程)?是谁在推动演替的发生(机理)?
回答上面的问题,克莱门茨观点鲜明,立场坚定。
一、演替具有确定方向。不论起点为何,演替最终都向着单一的、确定的且由气候决定的顶级(climax)前进。
二、演替推进的动力系统是竞争。
三、群落的演替,如同一个生命体,有产生、成长、衰老和死亡的全过程。群落这个生命体作为整体,具有其组成部分所不能涵盖的新特点。
有人曾说:“任何绝对正确都是错误”。高度确定的克莱门茨演替学说,不可避免的遭到了各方的质疑,不但需要大幅修正,理论根基都摇摇晃晃。
那么克莱门茨演替学说是在何种历史环境下所产生?对我们的工作有何启示?请听下回分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6 1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