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科学主权与次权——爱因斯坦有个人专利吗?

已有 3060 次阅读 2011-5-29 10:35 |个人分类:人物沧桑|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香港, 爱因斯坦, 中央电视台, 收视率, 现代汉语

    主权一词,相信整个社会耳熟能详。今天早上突然想到为什么没有“次权”,或者说很少听到“次权”的说法呢?上网一搜,发现已有此类说法。还有“次主权”一类名词。
    《现代汉语词典》对主权的阐释:一个国家在其领域内拥有的最高权力。根据这种权力,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对内对外政策,处理国内一切事务,而不受任何外来干涉。
   为避免不必要的困扰与网友们的争议,我尽力避免政治性话题(关于香港,有所谓次主权的说法)。我更着眼于普世价值。
   我认为,主权的字典释义过于局限,我愿意将主权的概念进行推而广之,即取广义的解释,将主权引入社会生活。
   字典中没有“次权”的词条,我希望将来有人进行使用(我也希望小品大师们能够青睐,但估计他们不敢使用如此敏感的词语。今年中央电视台春晚某导演声称:春晚最理想受众是农民,并就收视率等问题与一清华教授进行交锋。农民对于“主权”尚属陌生,遑论“次权”呢!),并引入当代话语系统,正如“弱势群体”一类新词一样。
     在全球一体化大潮之下,最乐的是美国,他巴望着将国家主权升尺度(此处借用一个气候、水文术语。关于尺度转换、尺度效应在地球系统科学领域已成热点话题)为全球主权。例如,气候主权已成功地转型为全球尺度。石油主权(或能源主权)也是美国企图全球化的目标(人权问题我暂不讨论)。
    “主权”一旦引申,就涉及到分类。从语言、逻辑的角度,可以有多种分法。次权一旦明确,也会有相应的分法。
     因时间关系,本文我只想引入“科学主权”、“科学次权”的概念(“科学主权”在百度上一时没有发现,当然是否首用对我也没有差别。因为我欣赏爱因斯坦,尽管他在专利局干过,但他似乎并不关注自身是否拥有专利)。概念一出,我认为科学网的博友们肯定有不少想法,诸如:如何选择科研成果的发表领域、发表语言、发表国家等。我就不多谈了。次权我也没有时间深入了。
 
注:我怎么想到次权的?
1 本人关注土地开发、利用与房地产问题。对通行权、采光权等次权比较关注,这可能与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我的邻居(似乎有些偏执,有点类似豆腐西施杨二嫂,可能还过之)对于别人从她门经过总是心存芥蒂,经常设置各种障碍。我等住在里面的几户人家常感不便,时有口舌之争,但情形依旧。 我曾写过孟母三迁的博文,其实反映了我的心声,我多么盼望“陈母一迁”啊,但是我知道“搬迁是难以承受之‘轻’”,我从未表达过、也从未敢想过、当然也从未因此抱怨过含辛茹苦的父母。我自己购房时,特别希望遇上善良的邻居,但这并不容易。2008年后我搬入新家,楼道的新邻居们我无可挑剔,终于能够清静一些了,因此也多了一些时间进行多方面的思考。  
2  在标题中我将科学主权、科学次权与爱因斯坦并列,只是为了引起数理网友的兴趣。不用副(次)标题,主标题是可以独立存在的。
3  后来狗狗(明知百度不可靠,但自从狗狗南渡之后,常常打不开了)之,发现“科学主权”已有文章,这也是可以预料的。人大欧阳志远老师2009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国家主权视野下的科学主权》,他将科学主权定义为:科学主权是指国家在科学研究中能与国际较量的创新能力和足够的自主知识产权。网上还有关于“科技主权”的一些文章,我未及细看。我不太赞同将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这是两码事,宜将科学主权与技术主权分开进行探讨。
4  激发我写这篇博文的,主要是次权,然而本文对“次权”并未展开,只能对“次权”道一声:对不住了。由此可见,配角转主角是多么之难,即使一小会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449151.html

上一篇:我的科学玄想何时接地?
下一篇:河流的冲动与律动、章动——给“冲动”一点掌声
收藏 IP: 58.240.14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0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