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南宋前期黄河夺淮起算年份1128年与1194年之观点分歧评析

已有 5548 次阅读 2022-10-14 10:03 |个人分类:水利水资源|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宋前期黄河夺淮起算年份1128年与1194年之观点分歧评析       

     ——《黄河水利史述要》指出,金初几十年间,史书无黄河的记载......表明“迁徙无定”

     ——有研究称,黄河注入黄海的起始年代应该是1128年,1194年的改道没有重要意义

                 ——综合现有研究成果,1128年与1194年之起算年份分歧,宜归并与统一到1128年

                       陈昌春

  对于北宋末年及南宋时期黄河夺淮入海年份,不同书刊的著述中有各持已见的两个不同说法,1128年与1194年。那么,来龙去脉及孰是孰非呢?本文尝试进行介绍与辨析。

  1128年,是宋朝守将杜充为阻挡金兵南下、人为地在黄河决口,造成黄河改道南徙。有文献称具体决口地点不详。《金代黄河水患略论》(1994)一文称决口地点是“濮州(今山东濮县东)西南”。《“黄侵运逼”视野中的淮河变迁》(2021)一文称,杜充在1128年的决口是在李固渡(今河南滑县西南)西。1194年,据称是黄河在阳武夺淮之后形成黄河不再北往、南流入淮的700年“夺淮”的相对稳定状况的决定性年份。

             一、持黄河夺淮决口起算年份为1128年的文献简介 

1. 《中国河湖大典》(黄河卷)(2014)

image.png

注:《中国河湖大典》(黄河卷)(2014)误将杜充写成“杜冲”。

  2. 《黄河流域水旱灾害》

image.png

  3. 《“黄侵运逼”视野中的淮河变迁》(2021)

image.png

            二、持黄河夺淮决口起算年份为1194年的文献简介 

 1. 《中国河湖大典》(淮河卷)(2010)

image.png

 2. 《中国江河防洪丛书》《淮河卷》

  淮委编写的《中国江河防洪丛书》《淮河卷》,基本未提及1128年决口,只提1194年。

93fed0ee03ae9e5fa565fe19d4fbfcb.jpg

      3. 《就一节史料谈黄河夺淮与河口东移问题》(1996)

无标题.jpg

      4.   《黄河夺淮时间探源》

image.png

image.png

  5. 《简明地理辞典》

  《洪泽湖的形成与得名时间考释》一文称:“关于洪泽湖的形成与得名时间,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影响最大的说法是该湖形成于宋代的1194年之后,诸多当代史志均多沿用。如《简明地理辞典》:‘1194年,黄河决口冲至淮河,并同流入海,至1855年,黄河才改道北上,在黄河夺淮的700年中,黄河经常带来大量泥沙,导致淮河下游河道淤高、堵塞,河水向低洼处汇流,形成洪泽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但据现有资料来看,洪泽湖的形成与得名应在唐代。”

           三、指出1128年与1194年存在决口,但不强调起算年份

  1.《黄河大事记》 

image.png

image.png

  2.《淮河大事记》(1994)

image.png

image.png

          四、指出决口起算年份存在1128年与1194年分歧的文献简介

  1.

d19a3f03b69a7d3943ccd0dadc23f95.png

  2.《淮河志》第3卷

  根据《淮河志》第3卷的描述可知,淮委与黄委在具体年份上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

1125836b802bb138929700684bf0f6f.png

            五、对于决口起算年份存在1128年与1194年分歧的评析

  简单对比之下,如果只用一个时间点作为起算年份,可能有点复杂。1128年出现了一次人为决口,到了1194年发展成严重且相对稳定的决口。

       李中锋先生说,北宋时期,黄河在今河南山东交界一带决口频繁,屡决屡堵,耗力巨大,河防有时还要考虑边防。从一处决口到完全夺淮入海,应该是有一个时间历程。 

       关于南宋初年黄河夺淮,搜到一篇我认为很重要的文章《1128—1855年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及其对中国东部海域的影响》,这篇文章可能代表了南宋初年黄河夺淮研究迄今最有意义的进展。这篇文章的重要结论是:“1128年黄河下游改道,夺淮入黄海是一个重大事件。黄河注入黄海的起始年代应该是1128年。1194年的改道没有重要意义

image.png

  2013年中国地质大学的博士论文《淮河水系的形成与演变研究》中,作者经过比较,较赞同1128年夺淮的观点(见上图)。 

  《黄河水利史述要》指出:“金初的几十年间,史书没有关于黄河的记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那个年代,人为扒口,因战事匆忙、挖掘工作所限,工程量及破坏力可能也相对有限。

  胡阿祥先生的《“黄侵运逼”视野中的淮河变迁》(2021)将1128年的黄淮关系称作“惊天逆转”。

  “1194年的黄河河道变迁没有重要意义”成立的话,就只剩硕果仅存的1128年了。综合现有研究成果,1128年与1194年之起算年份分歧,宜归并与统一到1128年。

附1:https://www.sohu.com/a/397169885_120672466

          1128—1855年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及其对中国东部海域的影响

                   薛春汀 ,刘健 ,孔祥淮      

  1128—1855年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复杂的变迁,虽经历史地理学家总结,但意见并不一致。黄河这段时期的历史变迁涉及在什么时间、相对来说有多少水沙进入渤海或黄海、东海,中国海洋地质工作者很关心这段历史,他们有如下4种看法:

  (1)在北宋时,每隔短者一二十年,长者四五十年便夺淮入海一次,但仍以北流为主。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后,黄河南流时间渐长,或南北分流。至金大定八年(1168年),南流占60%,北流占40%。以后虽数次全由北流,但很快返回南路。1194年河决阳武,大部分河水由泗入淮,南流遂不断绝。自明代弘治七年(1494年)黄河全流夺淮后输沙量大增。

  (2)认为黄河长期夺淮入黄海的时间是1194—1855年。公元1194年河决阳武故堤,从淮阴入淮河,从此开始了黄河长期夺淮入黄海的时代。公元1128年黄河在滑县李固渡决河东流,经泗水入淮。此后仍存在南北两股河道,北流(旧河道)仍入渤海。至1194年黄河在阳武决口,夺泗水,入淮河,在云梯关入黄海,从此开始了长达661年的黄河夺淮历史,形成了废黄河三角洲。

  (3)苏北黄河河口演变可以分成两个时期,即1128—1494年黄河决口南流;1494—1855年黄河全流夺淮入海时期。1128—1494年这300多年间,黄河或北流入渤海,或南流入黄海,或两股并行。

  (4)1128年黄河夺淮入黄海,至1855年。强调1128年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没有对这一时期内的变化作进一步的划分,实际上当时说不清楚在什么时间变化,回避了这一问题。

  上述4种观点长期并存,和平共处,互不交锋,各自以自己的理解解释渤海、黄海和东海海岸地貌和海洋沉积演化。之所以造成某些不合适的认识,一方面由于历史地理学家对某些问题的错误解读,一方面由于海洋地质学家对这段复杂历史不恰当的理解。作者考证中国古代历史记录和某些研究成果,结合黄河河道变迁的自然规律,试图厘清这一时期特别是1128—1194年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历史,并研究对海洋沉积和海岸地貌的影响。......

  9、结论

(1)北宋(960—1127年)共有11年黄河改道全流或部分入泗水、淮河,注入黄海,在时间上占6.6%,而且多发生在北宋前期。总的说来入黄海的时间有限。

(2)1128年黄河下游改道,夺淮入黄海是一个重大事件。决口后,经今天津入渤海的“北流”河道废弃。

(3)1168年“新河水六分,旧河水四分”都是经泗水、淮河入黄海,也就是说黄河100%的河水入黄海。

(4)1128—1194年只有两年(1166年和1167年)黄河决口后泛滥的河水经大清河入渤海。其他年代黄河全流入黄海。黄河注入黄海的起始年代应该是1128年。1194年的改道没有重要意义。

(5)1128—1855年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3个阶段:①1128—1494年,绝大多数年代黄河全流入黄海,从来没有全流入渤海的情况发生,也没有交替入渤海或黄海,也没有同时入渤海和黄海的两股并流存在。只是在个别年代部分黄河水注入渤海,并非黄河主流。②1494—1579年黄河全流入黄海,入黄海泥沙进一步增加。但徐州以上河段仍然常呈多股河道状态。③1579—1855年,潘季训实行“束水攻沙”治理方针后,形成稳定的单一河道,入黄海泥沙进一步增加。

(6)从1128—1494年渤海西岸从岐口到小清河口北原来形成的黄河三角洲处于废弃状态,这一时期黄河入渤海沉积物数量很少,至今没有发现黄河入海沉积物形成的地质体。

(7)1128年后由于黄河在苏北入黄海将原来发育的砂质海岸改变为泥质海岸。黄河入海物质直接进入南黄海,使黄河入海沉积物的分布范围大大南移。

❖作者:薛春汀、刘健、孔祥淮, 海洋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10月第31卷第5期(此文省略注释及参考文献,如需援引,请参看原文。)

附2: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35889224/?_i=5751717AJf3PVh

image.png

附3:硕士论文《1128—1855年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及其对中国东部海域的影响》

image.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1359381.html

上一篇:公立河海工科大学与私立河海工科大学的创办与关联
下一篇:林学专家梁希、周桢、王正先生留学时的德国萨克逊州高校名称辨析
收藏 IP: 180.110.27.*| 热度|

1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3: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