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来华德国地质学者梭尔格先生的德文姓名拼写及事迹查考
陈昌春 张保祥
现有的各种地质学史文献中,关于近代来华德国地质学者梭尔格先生的德语原名,不同文献说法不一。普遍使用的是“F. Solgar”或“Solgar”。然而,研究发现,这种拼写是错误的。这个问题引起注意,是笔者搜不到“F. Solgar”的任何外文网页。搜索并对比后发现,这位中文名字在地质文献很常见的外国地质专家的名字,在不少文献中被拼错了。这些文献包括:《中国地质学会史 》(1982)、《简明地质学史》(1985)、《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理学编 地学卷》(1996)“丁文江”、《中国岩石地层辞典》(2000)(附录五国外地质学者姓名汉译表(包括部分中国地质学家姓名英文名称表)、《中国矿床发现史》(2001)、《中国石油通史 (卷二) (1840-1949)》(2003)、《中国近代地质事业史话》(2009)、《中国地质学学科史》(2010)、《中国地质调查百年史纲》(2016)等。
一、部分拼写无误的文献
在大量错拼的文献之外,也有一些文献拼写无误。解放前,有《丁文江先生》(翁文灏等著、张其昀编辑,1948)一书里翁文灏先生的《丁文江传》。1982年的《中国地质学会史》,里面在不同地方既有Solgar,又有Solger。Solgar是放在括号里,系引用别人的原话。编者或许当时也有疑惑、吃不准哪个是对的。1986年的期刊文章《清末民初我国地质教育之萌芽》(王国方)中是“德国教师梭尔格(Solger)”。《中国地质学会80周年记事》(2002)的“1924年”条目里的写法也是正确的。著作文献有李学通先生的《翁文灏年谱》(2005)中“聘德国人梭尔格博士(Dr.F.Solger)任教”,以及《中国地学史 近现代卷》(2015)中的“另一位影响较大的学者是梭尔格博士(F. Solger)”。吕金波先生的文章《北京地区基础地质研究史》(2014)中“1912年,德国学者梭尔格(F.Solger)”的拼写也是正确的。下图为翁文灏先生的《丁文江先生传》剪图。
下面这本“中华民国史事纪要 (初稿) 中华民国二年(1913) (七月至十二月)”竖排版,不知何时出版,这里面的的梭尔格拼写是正确的。
二、德语原名与拼错原因分析
那么,错误的源头是什么呢?搜索发现,《中国地质学史二种》(叶良辅,章鸿钊著)中为“F. Solgar”。进一步搜索发现,章鸿钊先生《中国地质学发展小史》1936年本、1941年商务初版、1955年商务再版,全把梭尔格先生的名字拼错了。因此,可以推断,其他各类地学文献错拼源头,来自章先生再版多次的《中国地质学发展小史》。章鸿钊先生不慎在《中国地质学发展小史》中拼错梭尔格名字后,其他文献基本是讹传讹了。
查了手头的两个大陆版胡适《丁文江传》,里面是正确的拼写“Solger”。在地质学史问题上,地质学史研究者的说法更可信。不过,有翁文灏先生1948年《丁文江先生传》的书,市面与图书馆应当非常罕见。多次再版的章鸿钊先生《中国地质学发展小史》,就被视为方便查找且可靠的来源了。
顺便指出,《张謇先生自述》及此后的多篇张謇先生研究文献里,还把梭尔格错当成法国人。
《科技、人文与文化发展》( 2014)一书是“德国教授梭尔格(Herr Solger)。放上了“Herr(注:德语“先生”) ”,《新学苦旅——科学·社会·文化大撞击》 (刘大椿 吴向红. 1995):“另一个是他请来的德国教授赫尔•梭尔格”。
三、梭尔格先生的德语原名及其事迹
准确的全拼看来应当是:Friedrich Solger(Prof. Dr)。
根据德语网页用机器翻译的简介为:“索尔格毕业于柏林的莱辛体育馆,并于 1894 年以 Abitur 毕业。他最初在 Breslau Oberbergamt 担任采矿爱好者,然后在柏林大学地质研究所担任助理。 1901 年,他从费迪南德·冯·里希霍芬获得博士学位。从 1904 年到 1910 年,他在马尔基什省博物馆担任研究助理。 1907 年获得地质学和古地质学资格后,他被任命为柏林的私人讲师。 1910年起留在中国,在北京大学任地质学教授至1913年。 1914年,他成为北京中国贸易和工业部地质调查局的负责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作为排长参加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海上大队参加了青岛保卫战。 1914 年 11 月征服这座城市后,索尔格被日军俘虏并带到日本。从 1917 年 4 月起,他被关押在坂东战俘营。他于 1919 年 12 月获释并返回德国。 1921 年,索尔格被提升为非官方的 a.o。被任命为柏林大学地质学教授。索尔格属于德意志帝国和魏玛共和国的众多利益集团和右翼组织。 1945 年,他在洪堡大学任教,教授“德国北部地质和勃兰登堡地方历史”。索尔格是地理学会、德国地质学会、柏林自然科学之友协会的成员,并于 1962 年成为德国第四纪协会和东德德国地质学会的名誉会员。”
注:上面图片的对应中文,系机器翻译
说明:注: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往往只是提供一些素材与判断,文章语句与结构也多是半成品。欢迎有兴趣的博友、网友们补充与指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