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mei18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mei185

博文

如何加强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已有 7300 次阅读 2011-11-2 22:15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本科, 办公室, 主动性, 参考资料, 座谈会

今天下午参加了一个学生座谈会。与会者有学生办公室的主任、书记,还有教学办公室的副院长和主任,另外是学校督导本科教学工作的党老师,还有一个是作为教学办公室小兵的我。
      座谈内容主要是关于教师授课问题的。座谈挺成功的,各级同学,尤其是大二学生都积极发言。我总结一下一些教师授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授课内容枯燥,不生动,容易让人困乏;
    二、授课老先生总是大讲故事,主讲内容太少,声音口音太重,让人又听不清;
    三、授课总抱怨待遇问题,让人听得烦;
    四、授课或实习内容太多,无法全部掌握;
    五、授课内容课本没有,又不让提前拷贝PPT,无法记录完全,考试复习时无参考资料。
    我也曾经从本科走过,咋那时就没有发现那么多老师有那么多问题啊?疑惑中。
    如果说,本次只是为发现老师问题,及时为老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建议,我想,已经达到目的了。但是其中,有一个同学的发言让我很受感触。他对于其他同学反映的对某位老师的问题特别不服,直接为老师平反,说他就喜欢这个老师讲课,一堂都不缺席。并且还反映,其实许多问题都不是应该在这儿提出来的,而是应该和任课老师沟通,直接就可以解决的。
    从这,我想到了老师与学生的交流问题,以及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我上周四参加了我的学生自己策划的一个主题班会。内容是讲文明的,感觉做得很是成功,激动地让他们赶紧投稿到学院新闻中。在当时班会完结之后,我曾经着重说了自己的QQ号,并要求建群学生加自己入群,以方便交流。另外,在忙碌之中,我决定坚持每周都要有一晚上去和他们上自习,就是方便他们与自己交流。
    但是效果如何呢?
    今晚我在班自习室里看书,只有3个同学有作业上的问题问我(有数学,有化学,忘得一看到都不知道是啥,还好幸不辱命,重新翻了翻书,给予了解答)。但是其它同学再也没有什么交流。我想,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不积极与我交流,都是大学生了,怎么还那么羞涩呢?晚上,我在读一本读者杂志,一些励志文章,觉得受益颇良,也许发给学生读一下也有好处,可一想人家还没将我加入群呢,咋发啊。加我QQ的几个人也就那么8个(班委5个,我加他们;其它同学3个,是主动加我的),让我一个个去挨个发吗?
    这里,事实上就出现了一个主动性问题:学生并不主动与老师交流。那他们在学习上呢,是否也那么主动呢?
    我记得,我上本科时,几乎每次上课都是坐在最前边,甚至于选修课也是如此,每次总想问老师几个当堂的问题,因为总感觉不明白。记得,当时的选修课中兽医,教我的一个老师很年轻,也时常抱怨一个老教授对其的排挤,但是我并没注意那些,而是专心于她的讲课内容,最终我得到了该门课最高分。而且,我上课一直有预习的好习惯,感觉很有用,也从没感觉到没时间去预习。
    据我从各个老师处了解,学生逃课的很多,不认真听讲、上课睡觉的也多(我亲眼在一个老师的课上看到了)。经常,一个老师面对着几个人上课,可想而知,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会高到哪里去。虽然说,教书是我们老师的天职,即使是一个学生也应该好好教。但是人非圣贤,所有老师都做圣贤的可能性不大吧。
   
    再继续挖掘一下深层次原因,许多学生缺乏主动性,其实是缺乏学习的动力,缺乏学习的兴趣。他们对于自己专业的迷茫,造成了他们的消极。我觉得,这些孩子书读得太少,对人生的感悟太少。我班里一个学生,上周QQ交流说,看到同学出去打工挣了钱,他有了出去挣钱的冲动,而且要向着冲动而去。大学这么一个好的学习机会,竟然没有吸引住学生,真的是悲哀啊。
    如何加强学生对人生的规划,如何加强他们对于学习的迫切,如何从心理上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如何让他们自主的去学习,吸取自己需要的知识?
    我有一个冲动,要找一系列的材料给他们看:电影《幸福的终点站》,教会他们如何奋斗;电影《英雄喋血》,教会他们什么叫做志向;介绍成功人背后辛酸的材料,教会他们成功需要怎样的努力(《读者》与《青年文摘中》很多)。
    也许会有一些效果吧。
    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与我慢慢建立起一种积极地交流沟通关系,也建议他们有类似问题及时去找点书读,而不是一味原地迷茫下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8427-503944.html

上一篇:应闺女要求,特发帖表扬一次
下一篇:郁闷,做了个PCR少加1/3水
收藏 IP: 218.95.214.*| 热度|

5 肖重发 徐长庆 赵斌 魏亚清 wgq386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