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具有属性,也就具有属性量。客体的属性量的值的大小不同,就是特征量,也就是变量。对变量进行度量,就构成了度量衡规定。即度量衡哲学。如果不能直接测量,就转换测量。度量衡集成属性量、特征量、工具与一体。
心理学要走向数理,首先要厘清:客体、属性、属性量、特征量、心理量之间关系。
物质世界运作本质是“物质相互作用”。客体相互作用,诱发效应,称为事件。客体与相互作用的特征值,构成了初始条件,相互作用规则构成了力学关系。效应为果,初始条件、相互作用力为因,因与果之间关系,构成因果律。因果律分为三类:
(1)物理因果律。
(2)生物因果律。
(3)人与社会因果律。
事件与人相互作用,就方向而言,物对人作用,构成物在人的精神的“映像”(表征或表示),而人对物的作用,是人的精神驱动身体生物机械系统的响应,构成认知闭环。事件称为刺激、响应称为response。构成S-R模式及其变形。它是人的普遍作用形式的抽提,而不仅仅是实验室模式。
物质世界的客观世界代表客观性、心理量具有有客观性。这来源这些变量的分离。心理学的数理,要在两类量上,确立映射关系。它就构成了度量度规的哲学。
1.物质客观量
物质的客观量,包含:(1)物理的客观属性量,(2)生物的客观属性量,(3)社会属性量。(4)心理属性量。而属性量又分为:(1)结构与功能属性量、(2)运动学属性量、(3)动力学属性量。集成在一起,即为:“因果律”。而因果律的规则的描述量则为“对称量”与“对称律”。
2.心理量
任何客观量,只有映射为心理量,才能进入认知范畴。这是基本的“心物映射关系”。
图1 物理量和心理量的映射关系
3.客观属性量度规
物质的客观量和心理量均是客观属性量。也即把人作为客观世界部分。即要求对变量进行统一规定,也就是度规哲学,也即笛卡尔哲学:
任意一个变量都是均匀的。它的度量尺也必然均匀刻画。这一哲学直接反映在牛顿时空哲学。在心理学中JND的规定,也是与之的同源。
这直接意味:物质属性量和心理量之间,是两类度规体系的变换关系。在心理学的外部实际已经完成。例如:透视学、色度学、声学等。
从当前认知范围内看,物质属性量度规的完成,也即对心理量度规的完成。
4.度规完成的种类
度规的完成种类包括:(1)物理学度量体系。(2)生物量度量体系。(3)人与社会度量体系。
物理学的度量体系由物理学完成。
生物度量体系由生物学来回答。
人的心理量体系,由计算语言学来回答。
社会的属性量度量体系,由“社会常模”来回答。
上述所有量的映射力量,就都构成了“心理量”。
图1 度规体系已为心理学的数理化道路与统一性铺平道路
5.统计学的批判
在心理学中,统计承担4个基本任务:
(1)随机性的描述(描述统计)。
(2)实验测量学公式与实验误差控制(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3)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假设检验与回归)。因很多变量采用定性,大量采用假设检验。这一方法无法使心理学走向数理。是这一方法天然之缺陷。
(4)高等统计本质属于几何学。(主成分和独立成分是几何学与度规的反应)。心理学变量控制的非量化,使这一方法难以本质效力体现。
6.H0-H1-中介批判
中介是隐函数形式的数理应用,黑箱研究的方法,是揭示内在机理,不是揭示中介。中介的着魔、H0-H1的天然根基性,导致心理学在数理道路上天然迷失。
心理学又天然以应用为指导思想,忽视这些方法背后的天然数理原理,是迷途的主要原因。在心理学的 教学中,很难见到一个课堂是把统计用推理的方式来处理的,而被教育成了速查的词典。
7.心理学的逃避
在客观量和心理量之间的映射关系上,如果不具有客观性。意味着物质世界的“物理因果律”、“生物因果律”、“社会因果律”的认知将得不到合理解释。即人的经验的客观性问题。心理学的这一问题上的逃避,一致试图用“主观性”、“精神神秘性”来逃避这一问题,使得心理学的问题在其它学科交叉的逼近中,往往走向“灵性”、“神秘性”、“差异性”、“特色研究”的研究路线。这是心理学的自然、必然、本能的逃避。
参考文献:
高闯,数理心理学,2021,吉林大学出版社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7 14: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