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上的博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x45 狂犬病、流感、结核病和人类遗传学科普园地。 提供根治 “狂犬病恐惧症” 的灵丹妙药。 奉献在中国彻底消除狂犬病的锦囊妙计。

博文

狂犬病对全球的危害(WHO最新技术报告)

已有 9775 次阅读 2013-12-27 10:10 |个人分类:狂犬病防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狂犬病, 全球, 危害, 负担 WHO

全球的狂犬病负担(概要)

 

据《WHO狂犬病专家谘询会第二次报告(英文版)》第1章第3节编译。

 

全球人类狂犬病在2010年的死亡人数,目前有2个较权威的估计数: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Institute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 Seattle, WA, USA发布的估计数26,400,(95CI15,200-45,200)(CI为置信区间)(按“总体死因”模型方法);由狂犬病预防伙伴联盟(PRP, Partners for Rabies Prevention发布的估计数是61,00095CI37,000-86,000)(按概率决策树方法)。

死亡的绝大多数(84%)发生在农村地区。这些估计数字代表约190万(95CI130160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其中约12,600伤残调整寿命年是由于接种神经组织疫苗后引发的不良事件的结果。

全球每年用于狂犬病的花费估计总共为60亿美元95CI4673亿),其中有20亿美元40%)是由于过早死亡造成的劳动力损失,另有16亿美元花费在直接的暴露后预防。

对有关被忽视的热带疾病neglected tropicaldiseases)负担的估计存在相当大的争议,而对狂犬病直接导致的死亡率估计的争议则可能是最激烈的,对狂犬病导致的伤残调整寿命年的争议也很激烈。

2004年以来,可以获知更多国家(例如中国和印度)暴露后预防费用的数据,拯救生命的预防费用无论对整个国家的经济还是对所涉及到的贫困家庭来讲都是一个深重的负担。例如中国报告仅在2010年,就有高达1,000多万人次进行了暴露后预防;这表明,即使大部分暴露其实都与疯动物无关,但大量人群都被迫进行预防处置以规避感染狂犬病的风险。

被疑似患有狂犬病的狗咬伤后引发的恐惧和造成的心灵创伤是很难用金钱的数量来衡量的,但估计在非洲和亚洲造成的损失分别相当约32,000140,000伤残调整寿命年。由于在许多有犬狂犬病流行的国家,暴露后预防的便利性、质量和价格都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结果使狂犬病的危害后果进一步加重。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对狂犬病缺乏完善的监测、报告系统,经常误诊,缺乏相关部门间的协调,结果可能导致对狂犬病负担程度的估计不足。为了获得全球狂犬病负担更可靠的估计,应当鼓励针对各个国家的负担进行研究,并改进监测系统。

然而,狂犬病显然更多地影响农村社区,尤其是儿童。大多数暴露后预防的费用是由那些至少是有支付能力的人支付的。例如,在印度,患者须支付狂犬病处治将近一半的费用。此前曾有估计表明,暴露后预防的全程费用在亚洲高达人年均毛收入的3.87%,在非洲达5.80%(相当于一个普通亚洲人31天的平均工资,或一个普通非洲人51天的平均工资)。

在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最近的一项实地研究表明,对于高风险人群的真实成本仍然存在明显的低估。其结果是,许多患者没有完成推荐使用的疗程,而经常使用未被推荐的治疗方案。狂犬病在中南美洲造成的畜牧业损失也是巨大的:每年约1,230万美元(90CI1,1001,370万美元),这特别会危害依靠牲畜维持生计的农村贫困人口。

如果不针对狂犬病的控制采取协调一致的努力和增加投资,随着狗和人类群体数量的增长,人类狂犬病死亡负担和经济损失将继续增加。

狂犬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随着各国努力减少人类死亡数量,加强暴露后预防,成本将会上升。但是,如果通过大量给狗接种疫苗而使狗的狂犬病得到控制并最终得以消除,则暴露后预防的需求和费用都会显著下降。全国性疫苗接种计划要求持续和协调一致地实施,所带来的健康效益将惠及全社会,特别是有益于全球最贫穷的社区。

 

WHO狂犬病专家谘询会第二次报告(英文版)》已于今年73日正式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713177.html

该报告英文版全文下载:WHO Expert Consultation on Rabies (Second report).pdf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753326.html

上一篇:就事论事:再评方舟子关于狂犬病的文章
下一篇:《狂犬病疫苗》讲稿(暂定稿)全文
收藏 IP: 101.36.76.*| 热度|

2 李宇斌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