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博主今天发布的前一篇博文,是全文翻译的《WHO(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狂犬病疫苗意见书 ( 2010年8月6日)》补充附件之一,原标题是《对科学证据(质量)的评级(Grading of scientific evidence)》,现根据内容改译为《可证明狂犬病疫苗有效的科学证据》。
该文的结论是:大量科学证据表明,经细胞培养获得的狂犬病疫苗在根据WHO的建议经肌肉或皮内免疫接种后,对狂犬病的预防是有效的,并且/或可以诱导产生抗狂犬病毒的抗体。
该文的核心内容是:
到目前为止,在中和抗体浓度达到或高于0.5 IU/mL的个体中,从未报告过狂犬病病例。健康个体在完成了WHO推荐的免疫接种程序后,抗体滴度高于这个最低值的实际上达到了100%。
本博主去年9月8日曾在《南方周末 》上发表一篇科普文章:《谁该打狂犬病疫苗?——“狂犬病恐惧症”与疫苗滥用》。 该文对“恐狂症”进行了定义; 为了有助于将“恐狂症”患者从对狂犬病的盲目恐惧中解放出来,该文提出了一个简单实用的判断标准:只要在发病前全程接种完了疫苗,产生了抗体,体内(包括CNS内)就不可能再有狂犬病毒“潜伏”,就不会再发病。
WHO上述核心内容的表述,与这个简单实用的判断标准的内容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
现将《南方周末 》上发表的科普文章中直接相关的内容转述如下:
恐狂症的最常见表现就是滥用狂犬病疫苗,在明显不该接种疫苗的情况下也接种,甚至反复多次接种后仍然忧心忡忡。
狂犬病的防治是一个在医学上早已基本解决的问题,狂犬病在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得到有效控制,每年狂犬病的死亡人数多年保持为0或接近于0。狂犬病100%可预防:无论是多么严重的暴露,只要按WHO认定的方案进行处治,可100%避免发病。
实际上疫苗接种失败多数都出现在第一针开始后的20天之内,主要是头面部被严重咬伤的患者。如果过了这个时间还未发病,以后再发病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总之,只要在发病前全程接种完了疫苗,产生了抗体,体内(包括CNS内)就不可能再有狂犬病毒“潜伏”,就不会再发病。检索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基本未发现与此标准相违背的病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1: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