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蝙蝠携带病毒的多样性、外溢和突然出现(6)
(Bat-borne virus diversity, spillover and emergence)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变态反应和传染病研究所的 Vincent J. Munster等在新冠病毒全球流行的早期(2020年6月)就在国际顶级科学杂志《自然(Nature)》发表综述论文(见参考文献),阐述蝙蝠与人类病毒性传染病大流行的关系。在新冠病毒病大流行3年(现已基本结束)后的今天再来回看此文,更感到此文确实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在3年后此文不仅未显过时,而且对未来仍有指导意义。现分若干次译介此文,供国内关心蝙蝠与病毒的关系的各界人士参考。
2. 蝙蝠是独特的病毒宿主
(Bats as unique virus hosts )
2-3 蝙蝠的先天性免疫
(Innate bat immunity)
虽然尼帕病毒和马尔堡病毒等病毒已被实验证明可以在蝙蝠宿主物种中复制并释放,但这些感染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蝙蝠没有明显的病理学体征。早在1936年,人们就注意到蝙蝠可能对病毒感染具有抵抗力或耐受,然而,支撑这种表型的免疫机制在过去几年才开始得到阐明。目前的数据表明,在人类和实验室动物模型中看到的由病毒感染对免疫系统的强烈激活而引起的经典的病理改变在蝙蝠中没有发生。在蝙蝠中观察到的病理缺失可能是由于病毒的组织趋向性和宿主免疫反应的差异。病毒在蝙蝠体内的复制和释放,加上明显缺乏疾病表现,可能允许病毒有效地维持和传播。
Interferon(干扰素)- α (IFNα)、IFNβ和IFNɣ通路(pathways)在蝙蝠和人类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中的激活水平不同。其中一些研究显示蝙蝠的免疫反应受到抑制,而另一些研究则显示蝙蝠对感染的反应增强。这些差异对蝙蝠整体病理的影响仍有待确定。所有这些研究的一个值得注意的共同发现是,无论宿主物种如何,所有测试的蝙蝠细胞系都支持线状病毒(filovirus)感染,这表明在这些细胞培养试验中评估的先天免疫途径不会形成阻碍感染的屏障。
对蝙蝠先天免疫的更广泛的鉴定为蝙蝠和人类免疫反应之间的差异提供了一些新见解。例如,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狐蝠(Pteropus spp.)的1型干扰素基因位点(genomic locus)要小得多,但无论受到何种刺激,它们都具有IFNɑ 基因的基本表达。较小的I型干扰素基因位点如何影响病毒性疾病尚不清楚,但据推测,较小的位点将转化为与在其他动物中观察到的不同类型的反应。此外,果蝠(Rousettus spp)与狐蝠属蝙蝠相比,前者具有更多样化的I型干扰素位点,并在病毒感染反应中强烈诱导I型干扰素,而狐蝠属蝙蝠则具有更强的iii型干扰素反应。
然而,考虑到蝙蝠有21个科、200多个属和1,400个现存物种,在对蝙蝠免疫的一般特征及其对病毒感染的影响下结论时应该有所保留。
参考文献:
Letko, M., Seifert, S.N., Olival, K.J. et al. Bat-borne virus diversity, spillover and emergence. Nat Rev Microbiol 18, 461–471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79-020-0394-z.
相关博文:
蝙蝠携带病毒的多样性、外溢和突然出现(1) 2023-10-18
蝙蝠携带病毒的多样性、外溢和突然出现(2) 2023-10-20
蝙蝠携带病毒的多样性 2023-10-22
病毒在蝙蝠细胞和种群中的持久性 2023-10-24
蝙蝠先天固有的抵抗力 2023-10-2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9: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