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上的博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x45 狂犬病、流感、结核病和人类遗传学科普园地。 提供根治 “狂犬病恐惧症” 的灵丹妙药。 奉献在中国彻底消除狂犬病的锦囊妙计。

博文

蝙蝠携带病毒的多样性、外溢和突然出现(1)

已有 1847 次阅读 2023-10-18 10:36 |个人分类: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蝙蝠携带病毒的多样性、外溢和突然出现(1

Bat-borne virus diversity, spillover and emergence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变态反应和传染病研究所的 Vincent J. Munster等在新冠病毒全球流行的早期(20206月)就在国际顶级科学杂志《自然(Nature)》发表综述论文(见参考文献),阐述蝙蝠与人类病毒性传染病大流行的关系。在新冠病毒病大流行3年(现已基本结束)后的今天再来回看此文,更感到此文确实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在3年后此文不仅未显过时,而且对未来仍有指导意义。现分若干次译介此文,供国内关心蝙蝠与病毒的关系的各界人士参考。 

摘要:

人类感染的大多数病毒性病原体起源于动物,并通过跨物种传播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类。在过去50年中,包括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尼帕病毒、亨德拉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中东呼吸系统冠状病毒(MERS-CoV)和新冠病毒(SARS-CoV-2)在内的几种病毒已与各种蝙蝠物种联系起来。尽管对蝙蝠及其携带的病原体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但蝙蝠病毒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尚未探索,因此阻碍了我们预测和准备下一次病毒爆发的能力。

这篇综述中讨论了关于蝙蝠传播病毒的最新进展和认识,反映了目前的知识差距,并概述了未来研究以及疫情应对和预防工作的潜在途径。

前言

蝙蝠是地球上仅次于啮齿动物的种类第二多的哺乳动物,约占所有已命名哺乳动物种类的22%。除南极洲外,蝙蝠生活在全球各大洲。

蝙蝠已被确定为几种新出现的病毒的天然宿主,这些病毒可在人类中引起严重疾病,包括马尔堡病毒、马尔堡病毒,亨德拉病毒,索加病毒和尼帕病毒等RNA病毒。除了从蝙蝠中直接分离出这些人类病原体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他新出现的病毒,如埃博拉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新冠病毒(SARS-CoV-2)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也起源于蝙蝠,即使其他宿主(SARS-CoV的果子狸和MERS-CoV的骆驼)是人类感染的直接儲存宿主。越来越多的新出现的冠状病毒,包在在从马蹄蝠(horseshoe bat)身上出现并导致2万头猪死亡的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以及正在发生的新冠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进一步强调了蝙蝠传播的病毒感染是对人类的持续威胁

与其他哺乳动物目相比,蝙蝠携带的病毒多样性更加丰富;事实上,最近的研究表明,携带病毒的多样性反映了物种的数量。在哺乳动物中,啮齿目动物和翼手目(蝙蝠)包含的物种最多。这种病毒多样性标志着蝙蝠是全球病毒发现和人畜共患疾病监测工作的重要分类群体。这些努力的最终目的是鉴别未来蝙蝠传播的疾病并减轻相关突发事件可能产生的后果。在过去十年中已经确定了数千种新的蝙蝠衍生病毒的基因组序列。

然而,由于大多数这些序列是編碼病毒的聚合酶而不是编码通常控制细胞进入的病毒表面蛋白,因此在将新病毒的序列数据转化为基于风险的评估以量化人畜共患潜力并引发公共卫生行动方面进展甚微。进一步阻碍这一努力的是对动物本身、它们的分布、行为和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导致与人类接触的过程的不完全了解。

在这篇综述中,讨论了蝙蝠病毒生态学的现状和知识空白(参见栏目1)以及人畜共患疾病出现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障碍;还审查了大流行防范方面的进展和挑战,并提供了一个框架,以克服我们对蝙蝠传播病毒的理解中的重大缺陷。

参考文献:

Letko, M., Seifert, S.N., Olival, K.J. et al. Bat-borne virus diversity, spillover and emergence. Nat Rev Microbiol 18, 461–471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79-020-0394-z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1406358.html

上一篇: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使用:中国官方最新规范背离WHO的规定
下一篇:蝙蝠携带病毒的多样性、外溢和突然出现(2)
收藏 IP: 117.136.81.*| 热度|

1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0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