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上个帖子。我觉得博士生参编学术专著,最大的好处就是:有理由去阅读大量看起来没什么用的理论类文献。一般人谁会看那些与具体经验无关、问题似乎不再是问题、明显过有效期的理论论文呢,比如:情报概念研究、学科史研究、90年代发表的学科展望,等等。
------------------------------
标题:试着找三个具有一般性的理论术语,用它们最大程度上概括情报学的现状和方向?
这个问题,就能反应这种理论阅读导致的结果:看的多,必然会形成自己的思路。
------------------------------
以下是我的解答:information和intelligence,理论与实践相分离,语言转向。分别指示“现状-矛盾-应对”。
解释:information研究的问题是:尚不能区分“意义与指称”(参考弗雷格同名专著),无论探究题录,引文,文本中的实体。简单来说:符号和符号所指是两回事,能指和所指之间是任意互动的(德里达),两者没有固定的一一对应关系(博物馆神话)。按照意义整体论(语境主义)原则,一个词语符号只有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它,好比“棋子象”,它在中国象棋、国际象棋、斗兽棋、甚至“万宁象棋”里中的理解完全不一样,我们只能根据生活实践(游戏中棋子象究竟怎么移动,怎么和其他互动)才能真正理解字符“棋子象”。如果只关注符号及其物理属性(计量,位置等),必然导致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图:万宁象棋,一个网上游戏平台,其特点是“出招式”,以离谱方式“下棋”
intelligence研究的问题是:外部观察者试图取代语境中的具体实践者。按照语境主义(意义整体论)原则,无论政策制定者还是战略规划者,这些实践主体,其决策依赖的是语境整体,其中不仅有理性的因素,还有更多非理性因素。研究者不掌握具体实践场景中既存的价值、文化、利益等的结构,给出的intelligence,大体上是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
总的来说,两范式都没有牢靠的知识基础,按照黑格尔辩证法(不是变戏法的中式辩证法),二元对立,下个阶段,是二元统一,关键如何统一?
答案就是“语言转向”,人类通过语言描述世界,理想的情报学通过语言领会背后思想,以便服务决策类事宜。我想象的未来情报学,研究的是:人类观念与认识能力,特定人群的认识装置(前者子集)。
潜在益处:其一,研究的是“何以可能”,学术研究总算摆脱了“何以可为”,杂多和难以把握的具体情境和领域经验,真的搞不定的。其二,学科势必会和智慧(哲学)结盟,哲学家向来不谈实用,而未来情报学家恰恰是哲学部分内容实用化,当然,情报学也就不再是计算机的小老弟了。
是不是挺有道理的。我的博士论文应当算第一场探索,也是“自己思路”的延申和实践,哈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