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聪明的读者:
请问,下面两段陈述中,您能看到哪些科学理论、科学发明的影子?
陈述1:特殊事物之间的连接方式错综复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种类和系统。比如人的联系就是在一个认识与熟悉的大网络系统中,布朗认识琼斯,琼斯认识罗宾逊,如此下去等等。如果正确地进一步选择,你就可以把琼斯的口信带给中国的皇帝,或者非洲矮人部落的领袖,或者任何一个这个地球的公民。
陈述2:广义上讲,一切事物,皆互相依存,互相连结,宇宙实际上是一张巨大的网,各种事物相互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连续的“整体”。如果你跟着一个接一个的事物前行,任意一个感应都导向那个整体,你终会看到一个整体。
(两段话分别来自美国古典实用主义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实用主义》。确切来说,是燕晓冬编译、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实用主义》P99页,该书是詹姆斯在1906-1907年演讲稿和论文的集合。)
-------------
-------------
陈述1中,你应该能看到小世界原理(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的影子。小世界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在1967年提出,该理论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普遍联系。作为科学原理,它连接经验世界的一个桥梁是“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陈述2中,我们则能够看到“互联网”的想法。如果按照WWW出现作为互联网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标志,那么发生在1989年。
这两段陈述,共同表达同一种想法/观念(idea),我们姑且命名为“万物联系,交互求真”的想法。两段陈述共同服务于说明威廉詹姆斯版本的“实用主义的整体观”。我们可将这种想法概括为:一种形而上学的想法,一种哲学认识论的想法,一种世界观的想法。
-------------
-------------
美国实用主义,孕育互联网
如果说陈述2和互联网之间的联系还很模糊、看不清。那么陈述1与小世界原理之间的联系,是非常明晰了。
小世界原理几乎就是陈述1的精致发展,或者说,数学化。只不过,哲学家威廉·詹姆斯非常通俗的说出了“布朗→琼斯,琼斯→罗宾逊”,因此,一定能将口信带给中国的皇帝,或者,非洲的矮人部落的首领。但是,詹姆斯没有具体计算人与人之间究竟间隔是数字几,更没有发展某种具有经验性质的科学理论,更谈不上发明相应科学方法。詹姆斯的这段阐述,只是为了说明他的整体观,发挥“打个比方”作用,而且仅此一句。六十年后,社会学家米尔格伦给出了精确数字5,他的著名实验正是“带口信”实验:一个包裹用了4天时间,通过3名中间人,从堪萨斯州农场主传递到麻省坎布里奇神学院学生妻子手中。
我们一般认为:实用主义是美国土生土长的哲学流派,是代表美国人精神和生活方式的官方哲学,它造就了美国气质。尽管我的哲学阅读非常有限,但是,我在美国古典实用主义三巨头另外两人身上,都看到了“万物联系,交互求真”的想法。在杜威的《确定性的寻求》P220-221中,杜威认为智慧产生于交互作用,在P229,杜威认为“真”来源于不断的交互产生的连续性经验。而在皮尔士的符号学中,其意义理论认为:符号的意义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符号解释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有相关中文论文)。虽然他们在阐述哲学思想的方式完全不一样,但是内在精神原则都是“万物联系,交互求真”。
综上可知:如果古典实用主义三巨头都主张这种想法,而这种想法随着实用主义深入美国人的骨髓,渗透到了美国人生活世界方方面面,那么,实用主义不仅孕育米尔格伦“小世界原理”的想法,同样,也孕育了美国人发明“互联网”的想法。可以想象,一旦物质条件、技术条件成熟,美国人自然而然会试图用某种东西来践行“万物联系,交互求真”。在人的维度,将所有人联系起来,就是互联网。而西方其他创造,比如国家维度的“联合国”,商贸维度的“全球化”,它们和“互联网”一样,都是“万物联系,交互求真”实用主义想法,区别于是在不同维度的应用。简言之:它们形态尽管不一样,但具有相同哲学预设。
-------------
-------------
中国人,则无法发明互联网
中国著名社会科学家费孝通先生,曾经用“差序格局”来描述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特征。“差序格局”的核心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身份地位为基础,亲疏有别的形式,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显然:“差序格局”包含了一种“人的等级观念”,与人的维度“万物联系”想法不兼容。
某种程度来说,由于形而上学的缺陷,认识能力的缺陷,世界观知识的缺陷,中国人恐怕永远不可能独自发明互联网。
-------------
-------------
观点:哲学中有一部分内容,对科学创造有着孕育作用。这种孕育作用自上而下,润物细无声的,也是单向的
(1)哲学形而上学,与创造有关
形而上学(matephysic),源于亚里士多德,由于其在中国异化演变,出现多种说法,包括:第一,字面意思,物理学之后;第二,结合中国《易经》的用法;第三,与辩证法对立的概念;第四,指称传统西方哲学的核心;第五,泛指一切西方哲学等。这里的“形而上学”采用王路教授观点 ,用来指示:西方哲学中关于认识本身的知识、对认识的认识、对认识规律的认识 。王路教授的形而上学,从学科领域来讲区别于加字哲学,构成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从代表作来讲,包括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弗雷格的《算数基础》、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等。
(2)形而上学孕育科学创造
形而上学,是关于先验认识的研究,与具体经验没有关系。这种脱离经验的一般性关注,可以投射并作用在广袤的经验层面。由于形而上学具有“一般性”“普遍性”,能够在创造活动中发挥知识信念功能、引领经验层面多样性的繁荣发展。具体来说,形而上学是探险草图,为研究者提供“可以这么做”、“这么做没错”的知识信念,研究者在创造过程中分有其理念。
案例中,实用主义“万物联系,交互求真”的想法,被投射在至少四个不同维度,不同发明(小世界理论、互联网、联合国、全球化)都分有这种想法。
(3)润物细无声,科学家可能看不到形而上学的孕育作用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方法)都有其哲学预设,但学术界从未将他们的发明功劳归功于相应哲学家身上,这是由于哲学和科学属于不同范畴。
科学研究是经验的,是关于经验认识的研究。与之对应的哲学形而上学研究。哲学形而上学研究是关于人类先验认识问题的研究,与具体经验没有关系,是脱离经验的一般性关注。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说,领域专家负责将哲学思想加以具体化、经验话,形成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然而,由于两个范畴的天差地别,没有专业训练,人们很难将两个范畴联系起来。由此,学术界普遍存在“哲学无用论”观点,同样,而哲学家团体也认为“哲学不能烤面包”。
就像: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是我们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差序格局”的存在,我们自然而然的如此处理人际交往,认为这是天然的,自然的,不言自明的。
(4)不专门学习,哪怕经验层面有充分实践,也不可能领会先验层面的智慧
我们每天都在实用互联网,但是,你的大脑意识到过“万物联系,交互求真”的想法嘛?并把这种想法移植到其他领域嘛?应该没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