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闻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vhere

博文

我给的审稿意见:方法的一些看法,以及元人种志的精神原则

已有 334 次阅读 2024-8-4 10:3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这是一个20240802写的一篇审稿意见。隐去了隐私信息,审稿意见提供了方法有关的一些观点,供参考讨论。

--------------------

论文运用元人种志方法,旨在重建人们关于“面向XXX的YYY问题”的认识框架。论文新意在于使用了新方法:元人种志。评审对“方法”问题有两个基本观点:

(1)术语的“新”,不代表方法的“新”

在方法术语的指称与意义问题上,我们至少应持有行为论观点,而非指称论。简言之,观察重点不在于论文声称使用了何种方法,而在于观察究竟如何做---论文解决问题的行为手段,究竟是怎么样的。

(2)方法使用未必要与典范相符合,但应保存其精神原则

按照典范严格复用某方法来解决新问题,是值得鼓励的。领域专家如果对方法进行了发展和丰富,这样的方法创新更值得鼓励。但如果对原方法进行简化,同时,依旧使用原方法名,那么,应保存原方法最重要的那些精神原则(内涵)。

----------------------

由发明者Noblit专著[1]、元人种志国际高被引论文[2],可知:

①元人种志(Meta-Ethnography)继承了元分析(Meta-analysis)“整合不同研究的结果”这一精神原则,区别在于元人种志整合定性资料,元分析整合定量资料。

②[1][2]高频使用“context”,结合方法的发明年代,元人种志方法显然是受到了20世纪80年代语境论研究兴起[3]的影响。

③在西方,元人种志落地在教育领域,随后被广泛应用在卫生服务领域:两个领域存在大量依赖语境的经验观察和结论。比如:“我看到了红“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显然有不一样的意谓,中国人认为粉红也是红,英语国家认为pink和red是两会事---不同文化背景对同一个抽象概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④Noblit的经典七步骤中,4-6步骤都与”转译(translation)“有关:结合语境,考察抽象概念,重组它们。

综合①-④,可以判断,元人种志的精神原则是:归一化处理不同来源、语境依赖的定性资料(抽象概念),进而丰富对问题的理解。

----------------------

评审意见:论文没有能够体现元人种志的精神原则。

经验现象是:论文保留了M篇原始研究作为研究对象,N篇中文论文之间具有引用关系。可自然推论:在一个狭小问题域中(面向XXX的YYY研究),研究人员相对小众和集中,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建构了一个近似的、普遍接受的话语体系(范式)。那么,这种情况自然无法体现元人种志的独特之处。由此,没有在论文中看到考虑语境问题的”转译“,看到的,仅是概念梳理的工作:用上位概念统括不同研究中的不同下位概念。

----------------------

评审建议:

”隐喻“(metaphor)是[1]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构成[1]中的一个标题,研究对象有”隐喻“,不同文化理解不同,是”转译“的前提。

论文探究”面向XXX的YYY问题“,人们对科技名词的理解非常明确和直接,而定语(面向XXX)又发挥进一步具体化、精确化的作用。这就导致:主题的内涵已经完全表露出来,很难再挖掘额外的隐喻、象征或深层涵义,不同文化之间对它们的理解可能非常近似。

所以,是否考虑重新选题,例如:厘清中、美、日、法不同文化语境中对”ZZZ“理解的差异,这样小点的研究,也很有意义。

注:

[1]Meta-Ethnography: Synthesizing Qualitative Studies,George W. Noblit, R. Dwight Hare,1988

[2]Conducting a meta-ethnography of qualitative literature(被引1275),S Athkins,2008

[3]维特根斯坦与语境论,樊岳红,2016,P1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5429-1445037.html

上一篇:专有名词的传播
下一篇:解释失败(explanation fails)
收藏 IP: 222.190.117.*| 热度|

2 武夷山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8-20 16: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