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闻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vhere

博文

未来个人专著《认识装置论》初步构想

已有 164 次阅读 2024-7-18 10:0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汉语对立观念句,示例: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vs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相由心生 vs 人不可貌相

人定胜天 vs 天意难违

出淤泥而不染 vs 近赤者赤,近墨者黑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vs 开弓没有回头箭

有仇不报非君子 vs 得饶人处且饶人。

--------------------------------------------

某一天,孩子惊讶的和你描述上述语言现象,作为父母,你会如何回应?

赞美汉语言文化?传授某种“辩证”思维?说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观点?

你的回应至关重要

因为我将告诉你,如何处置,将与青少年纹身、早恋、沉迷短视频、热衷名牌、容貌焦虑、寡情冷血、偶像崇拜、厌恶学习等等现象紧密联系。

--------------------------------------------

语言,不仅是存在的家,也参与形塑我们的认识装置,认识装置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并如何与之相处。

我们细细回想,在历史悠久汉语言仓库中,观点对立的老句子(old-saying,算不上motto)其实比比皆是。这类观点句具有语力,能够引导行动、具有语用价值。但是语言学告诉我们:矛盾格是汉语的传统辞格,似矛盾句是一种平常的汉语法现象,那么,这个问题似乎又没什么好讨论的。

矛盾格,示例:上德不德(来自老子道德经,如果不加阐释,字面来看,最上层的“德”不是“德")

似矛盾句,示例:小李啊,你的看法是”又对又不对“

--------------------------------------------

但对于心灵白板状态的幼童来说,父亲掩盖真实动机,今天用”人定胜天“,后天再用”天意难违“来教育子女,当频繁发生这样的现象时,会得到这样的认识经验:

任何时候,权威(父母、老师、上级)面前,不要轻易表明立场或者观念。因为,必然存在对立观点句、随生的一大套成熟说辞和经验实例,最终,权威会借助场外优势(体力、年龄、地位、资历、阅历)来压服你,同时,这种辩论环境中,“真”与“理”都不重要,它们永远在权威那里。

进一步推论,凭借趋利避害的人类本能,孩子将自然而然得出避免责罚的经验:①与权威相符合(符合论倾向→顺从性人格→慕强)、②隐藏在人群之中、不要轻易外露立场(集体主义倾向→成为群众/百姓中的一员→压抑个性→隐匿状态通过释放来调和)、③容忍思维的模糊(放弃“真”和”理“,追求”糊涂“)

再进一步推论,凭借刺激-反应动物性本能,如果孩子通过顺从行为受益,比如:(主动策略)嘴甜得到父亲进一步宠爱,(消极策略)缄默避免父亲进一步的责罚。那么,他们又自然而然认识到:语言能力,具有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的能力。嘴甜/缄默,不仅导向顺从性人格,如果进一步懂得把握住人情事故、审时度势正确站队、适时适当发挥情绪价值、接受潜规则等一系列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手腕,豁然发现这样就能够为自己赢得较好的生活环境,那么显然可以推导出“知识无用论”。

认识装置不仅与人的塑造有关系,与社会的塑造同样联系紧密:例如在语言文化浓厚的组织内部,语言中介往往相比专业人员,具有更优势地位,如:书记员、秘书、翻译。当然,由于语言的模糊性,语言传递必有损失,只有借助“文山会海”才能抵消观念传递的信息损失,而符合论必然导致形式主义。

--------------------------------------------

上述内容,是我未来计划的《认识装置论》的一个非常初步的概况

--------------------------------------------

我的学术理想是”形而上学→社会希望“,我博士研究应对世界的手段---”方法“,研究深入,终将前推到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诸多认识能力混合而成的---认识装置。《认识装置论》试图从中华文明一些基本代码,比如:语言,讨论它们是如何塑造中国人的一般认识装置的(初始设置)。

--------------------------------------------

上述话题中,有极大的展开空间,比如,我们在语言维度,可以进一步讨论:

汉字是象形文字,用物的静止的但可直观的意向符号,来指示对象。

我们可以推论:

一旦走上象形文字设计法。最早得文字设计工程师,为了对应世界万物,必然用一一对应的穷举方式制造词典。熟悉穷举法的计算机专家会知道,穷举法必然增加记忆负担,那么,可以推论:在任何时代,基础教育都会是相对困难的工作,在高度变化的世界,教育更离不开外语(新术语暴增,象形文字及其构词法无法满足需要)

当人类认识能力有限,物质不丰富的时。穷举法构字当然绰绰有余,但塑造了我们基本的符合论观念(符合世界,符合权威,导致专制),重要的是,我们用不着发展抽象的能力,不用谈论共相殊相,那么自然错开了像古希腊哲学的主题:“形式”与“质料“,没有柏拉图的理想世界,更没有理想(国)。

象形文字,凸显感性直观的价值,塑造了人们用一种符合论的观念来看待世界,促使我们看重感官刺激,偏好有形的物质而非精神(颜控文化,PPT文化、过度包装现象),我们很难脱离感性经验来谈问题(出不来西方的形而上学,拒斥玄学),比如在信仰这一块,占据位置的不是超验的上帝,只能是经验的人帝(人为偶像),这显然抵达不了西方近代哲学的核心概念:心灵与世界。

随时万物增加,合成法构词汉语,必然得到粗糙的,需要意会的新词。望文生义,不求精准的,依据个人直观、归纳的。孕育”逻辑,语言转向,主体间性“,这又完美错开了现代哲学的一些重要成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5429-1442748.html

上一篇:陈亚军《形而上学与社会希望》书评
收藏 IP: 222.190.11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