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闻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vhere

博文

理性哲学 0 :颜宁之问有感

已有 1272 次阅读 2023-7-15 21:10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最近颜宁面试提问比较火,发表个人看法。

大概是:颜宁所参加的博士生推免面试,面试者“基本是国内生物医药领域所能招到的资质最好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她提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假设时间来到10年后,你已经成为一名PI,你拥有所需要的所有资源(优秀的科研团队、充足的经费、完善的实验设备、大把的时间),那你最想探索的科学问题是什么?换一种说法,这一辈子有什么科学问题或者技术难题,你能解答或者突破,就觉得今生无憾了?


回应这个问题之前,从另外一个情境提问开始:


假设我们是最早站起来的猿猴,面对变化莫测的大自然,毫无确定性可言。我们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甚至不知道同伴会对自己做什么,为了摆脱这种无力的命运感,寻找确定性和安全感,你计划怎么办?

A 我们优先建构同伴间关系。面对充满意外和惊吓的自然世界,稳定的同类关系不仅安定人心,出色领导者的组织分工也让群体更有力量,最重要的是,这套关系方法论,是可以把握住的

B 我们优先来认识这个感性的,杂多的,变化的经验世界,凭借理性去把握高于这个世界,作为本质的“那个世界”。只有具备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才能够一劳永逸的获得安全感。




我们文明侧重走A,中国哲学的主题就是:在“关系”方法论中解决人生问题,哲学成就也集中在伦理秩序方面。这条道路的特点是:一定能够苟住“活下去”的,毕竟再凶残的异族统治者,也经受不住”关系“腐化,比如和珅那种贴心的奴才,当然,我们的口径是“同化”。

西方文明侧重走B,对“那个世界”的探讨,推动了知识增长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那个世界,也就是“理念的世界”,最耳熟的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颜宁之问和网友反诘

颜宁提的问题,就是B,“理念”的问题。

很多网友反诘,总体是上AB两条路径形成的思维差异。AB路径差异,在我看来,也就是钱学森之问(中国培养不出大师)和李约瑟难题(科学和工业革命没什么没有在近代中国出现)的一部分答案。

 

刘慈欣”黑暗森林法则“

刘慈欣在三体小说里描述了一个恐怖的“黑暗森林法则”,我反对,因为这是A惯性思维的结果。

康德认为“理性”的边界是知识,道德和审美,我还补充一个创新。理性,道德,审美,创新,这四个词汇是紧密联系,没有理性就没有道德,更没有创新和审美。主奴关系的体系是没有理性、道德、审美和创新的,必然反复循环,走不出原生星球的。


西方电影游戏等文化产品中描绘的外星生命,大体两种:

1)靠知识走进星空的文明,从ET,第一次接触,星球大战到复仇者联盟,看起来有智慧,靠知识走进太空的文明,必然有理性,可以交流的,甚至拥有人类理想的道德。

2)靠生物性走进星空的文明(比如坚固的生物外壳),由于不依赖知识,自然没有道德,往往是残暴的动物性外星生命,比如虫族和异性等

 

总的来说,我感觉,只有社会重建理性,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我们所有的知识、道德、创新和审美问题。

如果我毕业真的去布道,就叫”理性哲学“。


李博闻

2023.07.1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5429-1395488.html

上一篇:ChatGPT知识信念、能力边界和哲学预言(4)
下一篇:理性哲学 1 :“加法创新”导致内卷和道德滑坡
收藏 IP: 222.190.117.*| 热度|

1 黄河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2 23: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