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高奇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gaoqi666 经典热力学也称平衡态热力学,研究系统由一个热力学平衡态变化至另一个热力学平衡态的准静态过程的自发性; 它是真实热力学过程发生的必要条件。

博文

铬的理化性质、水解及重要工业产品制备介绍

已有 8708 次阅读 2022-5-9 20:32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铬为银白色金属,原子序数为24,价电子构型为3d54s1,化学性质较稳定;铬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第ⅥB族,属d区元素;金属铬具有高硬度、耐磨、耐腐蚀、良好光泽等优良性能,常用作金属表面镀层,并可大量用于制造合金。

自然界中铬主要以铬铁矿[Fe(CrO2)2]形式存在,我国铬矿资源比较贫乏,属于短缺资源.

本文拟结合铬的元素电势图,重点介绍铬盐的水解及重要工业铬产品的制备.

 1.铬的元素电势图

  铬的元素电势图参见图1及图2[1].

酸性介质中.jpg

                 图1 酸性介质中元素铬的标准电极电势图

酸性介质中1.jpg

图2 碱性介质中元素铬的标准电极电势图

       图1、2显示酸性介质中Cr(Ⅵ)以橙色Cr2O72-形式存在,并且具有较强氧化性,其被还原产物为紫色Cr3+.碱性介质中Cr(Ⅲ)以亮绿色[Cr(OH)4-]或CrO2-形式存在,其还原性较强,易被氧化为黄色CrO42-.

       Cr(Ⅵ)及Cr(Ⅲ)对应的典型氧化还原及沉淀反应包括:

       Cr2O72-+ 6Fe2+ + 14H+→2Cr3++6Fe3++7H2O(l)        (1)

       [Cr(OH)4-]+2H2O2→CrO42-+4H2O(l)                           (2)

        Cr2O72-+2Pb2++H2O(l)→2PbCrO4↓(黄色)+2H+     (3)

  2. 铬盐的水解

       铬(Ⅲ)盐通常是指铬钾矾[KCr(SO4)2·12H2O]、十八水合硫酸铬[Cr2(SO4)3·18H2O]及六水合氯化铬[CrCl3·6H2O], 它们都易溶于水,并发生水解.

       铬鞣剂制备通常利用 Cr3+盐水解、缩聚及配位特性;铬化合物总产量的1/3用于鞣革行业.

       铬(Ⅲ)盐水解通式为:[Cr(H2O)6]3++H2O→[Cr(OH)(H2O)5]2++H3O+        (4)

       若降低酸度,[Cr(H2O)6]3+与[Cr(OH)(H2O)5]2+可进一步反应,通过羟基桥形成链状或环状的铬(Ⅲ)的多核配合物:

       酸性介质中11.jpg

    酸性介质中12.jpg

        若向上述溶液中继续加入碱,可形成相对分子量较高的可溶性聚合物,最后得到水合氧化铬(Ⅲ)胶状沉淀.

 3. 重要工业铬产品的制备

         工业铬产品制备,通常首先在加热条件下,由铬铁矿制备Na2Cr2O7,对应方程式为:

          4FeCr2O4(s)+8Na2CO3(s)+7O2(g)   →  2Fe2O3(s)+8Na2CrO4(s)+8CO2(g)      (7)

         然后用水浸出Na2CrO4,滤去铬渣后,酸化、浓缩滤液得到Na2Cr2O7结晶;

         以Na2Cr2O7为原料,可以生产出PbCrO4、Cr2O3、CrO3、CrO2、K2Cr2O7、Cr(OH)SO4、(NH4)2Cr2O7、Cr等一系列铬的重要工业产品. 制备途径参见图3.

QQ.jpg

                                                            图3. 重要工业铬产品制备途径示意图.

         需指出由于历史原因及过去环保意识淡薄和治理资金及技术限制,有些化工厂排放的铬渣没有及时处理,大量铬渣露天堆放,对土壤、地下水及大气均造成严重污染.

4.结论

  (1) 酸性介质中,Cr2O72-具有强氧化型,被还原产物为Cr3+

 (2)碱性介质中,[Cr(OH)4]-具有强还原性,被氧化产物为CrO42-

 (3)Cr3+盐水解对鞣革行业较重要;

 (4)铬产品工业化生产同时必须重视废渣的治理,需还青山绿水于民.

参考文献

[1]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 无机化学(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6:341-34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4471-1337785.html

上一篇:还原半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与元素电势图
下一篇:铬化合物化学反应的分类
收藏 IP: 171.113.148.*| 热度|

1 谢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3 0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