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ICD植入用于心源性猝死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疤痕相关的室性心动过速在欧洲和北美普遍开展。然而,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在中国也经常出现。重要的是,这些VT的标测和消融方式是有稍不同。我们的专刊希望基于欧洲和中国的室性心动过速临床管理经验,将我们的经验和知识互相交流传播,教导年轻的电生理学家在临床实践中管理这两种常见的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术的发展,从心动过速机制到消融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新的图像技术如心内超声心动图和磁共振图像可以显示基质的位置、大小,同时可以区分心内膜下、心外膜下和壁内位置,这有利于选择消融策略和消融能量。另一方面,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如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和维拉帕米敏感的特发性左室心动过速主要发生在亚洲,在北美和欧洲很少见。我们的专刊可以帮助其他医生解决如何处理这种临床心律失常。
在中国对于原发性和继发性ICD植入的实践还不够普遍,只有仅有少数中心可以对疤痕相关的室性心动过速进行导管消融。国内大多数消融中心对消融疤痕相关VT的经验不足。另外,由于病人极少,大多欧美电生理医生缺乏对特发性分枝形室性心动过速的标测和消融经验。分枝形室性心动过速的标测和消融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双方共同投稿可为杂志将来吸引更多读者。今后心脏影像技术会是疤痕相关的室性心动过速重点研究方向,判断基质的位置、大小和疾病的进展迅速, 帮助预测高危, 低危人气。开发新消融工具和能源产生透壁和连续lesion,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复发率。
本专刊欢迎原创研究、病例报告、心律失常的图像、绘图和消融源的新技术、系统综述、疤痕相关和特发性VT的导管消融技术的现状。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通过完全公开、公正、严格的同行评审后在线发表。文章一经上线,即可被引用。
此前沿专刊发布在:
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IF: 3.915 / CiteScore: 3.7)
此专刊仍接受投稿,截稿时间:
Abstract - 2021 年 06 月 25 日
Manuscript - 2021 年 10 月 23 日
关于更多此前沿专刊的详细信息及投稿方式,请点击链接查看:https://is.gd/iWDm7b
欧阳非凡 德国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Hamburg-Eppendorf和香港亚洲医疗集团 心脏电生理顾问 | 陈明龙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内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Kyoung-Ryul Julian Chun CCB Frankfurt, Med. III, Kardiologie Senior physician Interventional electrophysiologist |
Tom Wong The Royal Brompton and Harefield NHS Foundation Trust National Heart and Lung Institute Consultant cardiologist Chair of the arrhythmia care group | Andreas Metzner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Hamburg-Eppendorf Chairman |
客座主编对于前沿专刊模式的看法:
这将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中国和欧洲的医生提交他们关于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创研究,希望能到吸引更多的杂志的读者。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中国和欧洲的电生理学家考虑向期刊提交高质量的原创研究。
原文内容整理自欧阳非凡教授的文字采访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Frontiers前沿专刊:
前沿专刊(Research Topic),是 Frontiers 赋能学术工作者的创新方式之一:前沿专刊由客座主编确定某领域内的研究方向,接收相关领域作者的投稿,最终以文章合辑的形式发表在期刊正刊。
成为客座主编的优势在于:
联合学界同仁共同促进本学科领域更积极的学术讨论;
您的科研成果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关注;
进一步加强与各学科领域研究人员的合作;
前沿专刊作为开放获取资源将提升您以及所有作者的学术影响力。
作为客座主编,在前沿专刊正式建立之前需要完成三个步骤:
为专刊定题;
邀请1-3位专家(需至少包含一位国际专家)作为共同客座主编组织专刊;
建议潜在的作者名单。
如何成为客座主编?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后,回复“客座主编”,用 1 分钟的时间填写表单,以便于我们更加了解您的具体信息,由 Frontiers 相对应领域的出版总监与您进行 1 对 1 的交流和探讨。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你就成为了全球开放科学的推动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04: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