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专刊旨在促进对遗传性耳聋、噪声耳聋、药物耳聋和老年性耳聋发生机制的探讨,希望借助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新型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等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预防和治疗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并推进基础研究的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
听觉系统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感觉系统障碍,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难题。遗传、衰老、药物、噪音、感染、环境等因素都可对听觉外周如螺旋神经元、毛细胞、或听觉中枢造成损害,导致感音神经性听力丧失。由于内耳结构的复杂性,以及遗传和环境因素造成的个体差异较大,听觉疾病的研究和干预受到了更多的限制和挑战,目前在临床上仍缺乏预防及治疗耳聋的有效手段。因此,深入研究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发生发展的机制,寻找治疗靶点,并利用新方法或新材料实现保护听力或重建听觉功能将是本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
2016年全国听力障碍与耳病调查显示,我国中度以上听障人口达7106万,因此耳聋的防治已成为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调控内耳干细胞促进毛细胞再生,内耳细胞超微结构的分析,自噬在内耳细胞损伤保护中的作用,毛细胞老化的内在分子机制,新方法和新材料在内耳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医学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感音神经性耳聋在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方面均取得了巨大发展,但由于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病机制复杂,人工耳蜗存在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不理想的情况,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技术仍不稳定,因此,继续探索发病机制、开发新方法新技术、寻找合适的治疗靶点,最终建立更加安全、方便、高效的防治方案将是未来本领域的研究重点。
本期专刊旨在展示听觉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促进遗传性耳聋、噪声性耳聋、药物性耳聋、老化性耳聋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以及促进感音神经性耳聋领域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新型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开发和应用。
投稿范围倾向于:
听觉中枢和外周神经元、毛细胞和其他类型细胞的功能、发育和退化机制研究
神经元和毛细胞再生方面的研究;基础研究在耳聋治疗方面的临床转化
新技术、新材料在听觉研究和听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关于文章类型,既欢迎关于耳聋发病机制的原创性基础研究文章,也欢迎感音神经性耳聋防治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类和综述类文章。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通过完全公开、公正、严格的同行评审后在线发表。文章一经上线,即可被引用。
此前沿专刊发布在:
Frontiers in Cellular Neuroscience
(IF:3.921 / CiteScore: 5.4)
此专刊仍接受投稿,截稿时间:
Abstract - 2021 年 07 月 24 日
Manuscript - 2021 年 11 月 21 日
关于更多此前沿专刊的详细信息及投稿方式,请点击链接查看:https://is.gd/XQM4ob
贺祖宏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副教授 | 孔维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教授 | Hai Huang Tulane University Associate Professor |
Su-Hua Sha Medical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Associate Professor |
客座主编对于前沿专刊模式的看法:
目前Frontiers这种专刊的形式是值得推荐的,这种聚焦于某个特定领域或方向,以已知成果或发现为立足点,既深入探讨了某一个关键问题,又进一步展望了该领域未来新前景。这种形式对新思维的创新,新技术的应用,及新机制的探索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原文内容整理自贺祖宏副教授的文字采访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Frontiers前沿专刊:
前沿专刊(Research Topic),是 Frontiers 赋能学术工作者的创新方式之一:前沿专刊由客座主编确定某领域内的研究方向,接收相关领域作者的投稿,最终以文章合辑的形式发表在期刊正刊。
成为客座主编的优势在于:
联合学界同仁共同促进本学科领域更积极的学术讨论;
您的科研成果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关注;
进一步加强与各学科领域研究人员的合作;
前沿专刊作为开放获取资源将提升您以及所有作者的学术影响力。
作为客座主编,在前沿专刊正式建立之前需要完成三个步骤:
为专刊定题;
邀请1-3位专家(需至少包含一位国际专家)作为共同客座主编组织专刊;
建议潜在的作者名单。
如何成为客座主编?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后,回复“客座主编”,用 1 分钟的时间填写表单,以便于我们更加了解您的具体信息,由 Frontiers 相对应领域的出版总监与您进行 1 对 1 的交流和探讨。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你就成为了全球开放科学的推动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8: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