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Physics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inesePhysicsL

博文

[转载]研究快讯 | 高维纠缠的渐近锁定层析

已有 2028 次阅读 2020-3-3 15:30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动态.gif

原文已发表在CPL Express Letters栏目

Received 10 February 2020; 

online 22 February 2020



Asymptotical Locking Tomography of High-Dimensional Entanglement

Ling-Jun Kong(孔令军), Rui Liu(刘瑞), Wen-Rong Qi(齐文荣), Zhou-Xiang Wang(王周祥), Shuang-Yin Huang(黄双印), Chenghou Tu(涂成厚), Yongnan Li(李勇男), Hui-Tian Wang(王慧田)

Chin. Phys. Lett. 2020, 37 (3): 034204

文章亮点

文章提出了一种非常实用的高效量子态层析方法—渐近锁定层析(ALT)。该方法只需<2d2的测量,即可获得双光子d维纠缠态的密度矩阵。基于实验上制备的双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4维超纠缠态,文章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高维量子态层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高效手段,有望成为高维量子态表征的标准方法之一。


高维纠缠的渐近锁定层析


研究背景

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处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种资源,一直以来都是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光子的偏振纠缠调控手段已相对成熟并应用于量子密集编码、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交换等多种量子协议中。但是,因受其维度的限制,基于偏振Bell态的量子协议中,单粒子编码的信息量限制在2比特以内。高维纠缠是打破这一限制的重要途径,且相对于二维纠缠具有更强的鲁棒性。然而,若要利用高维纠缠态,先决条件之一就是能对其进行定量标定,可通过量子态层析实现。虽然目前已报道了几种量子态层析方法,诸如传统的量子态层析、无偏量子态层析和对称信息量子态层析等,但是这些方法随着纠缠维度的提高,所需的测量急剧增加(~d4),实用性大大降低,极大地妨碍了高维纠缠优势的发挥,限制了更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因此,找到一种高效且实用的量子态层析方法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内容简介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慧田教授和南开大学物理学院李勇男教授合作,提出了一种类反馈测量策略,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渐近锁定量子态层析方法,只需<2d2的测量便可获得双光子d维纠缠态的密度矩阵。


在渐近锁定量子态层析中,对于一个未知的两粒子纯态,首先选择该量子态Hilbert空间中的一组正交完备基作为第一组测量基矢。例如,对于偏振纠缠态,可以选择水平偏振和竖直偏振{|H〉, |V〉} (或{|H〉+|V〉, |H〉-|V〉})为第一组基矢;对于轨道角动量纠缠态,选择拉盖尔-高斯模式{|m〉}为第一组基矢;对于自旋-轨道角动量超纠缠态,选择{|Hm〉,|Vm〉}为第一组基矢。基于两体符合计数测量结果,获得待测量子态在第一组基矢下的概率幅系数矩阵N'。为了进一步获得待测量子态在第一组基矢下的相位信息,需要选择第二组测量基矢,该步骤是渐近锁定层析的关键。一个合适的第二组基矢由第一组基矢、概率幅系数矩阵N'以及文章所提出的判定标准这三方面共同决定。将第二组测量基矢得到的概率幅系数矩阵记为N''。最后,基于N'、N''、第二组基矢和第一组基矢之间的变换矩阵,建立非线性方程组;解此非线性方程组即可锁定待测量子态的相位信息,从而得到密度矩阵。值得一提的是,文章提出了一种类反馈测量策略,将第一组基矢的测量结果作为反馈信息制定判定标准。文章以双光子4维自旋-轨道角动量超纠缠态为例,验证了渐近锁定层析的高效性和可行性。图1为实验装置示意图;图2为实验结果。


1.jpg

图1. 实验装置示意图。(a) 超纠缠源的生成;(b) 第一、二组基矢的投影测量实验方案。

2.jpg

图2. 实验制备的两个4维自旋-轨道角动量超纠缠态的重构密度矩阵。


研究意义及重要性

文章所提出的渐近锁定量子态层析方法是目前高维纠缠态最有效、最实用的测量方法。此方法不仅适用于双粒子高维纯态,还可用于多粒子高维纯态以及一些特殊的混合态,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因此,该工作有望推动高维量子纠缠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应用。

原文链接

HTML

PDF


研究快讯集锦

离子控制石墨烯和聚合物基底上的咖啡环效应

纳米力学人工晶格中的相干传输

热拉拔金属玻璃微丝的“年轻化”效应

钛酸锶衬底上铅岛电子相互作用的调控

大面积拓扑外尔半金属WTe2薄膜中的SdH量子振荡

量子纠缠谱的临界标度

分子级电荷门对C60单分子晶体管中的非常规效应

基于自旋极化的可控自组装方法

由11个固体自旋比特组成的量子寄存器的哈密顿量表征

稠密氢的液-液相变及金属化过程的“全量子”精确模拟

AlCuFe准晶复合材料的储锂性能

单层T-Graphene的超导及其合成路径

蛋白质折叠时间加快的量子理论

溴化氢压致分解中的新发现—溴的非公度结构

金刚石对顶砧中NV中心实现的高压原位磁测量

FeSe等层状材料的氢化和超导调控

超导FeTe薄膜的二级临界状态的观测

内禀磁性拓扑绝缘体的实验实现

Bi2212高温超导体中发现费米面依赖的超导能隙

利用机器学习提高助熔剂法生长单晶的成功率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NbTe2中的超导电性和费米面各向异性

拓扑超导体(Li,Fe)OHFeSe磁通中心马约拉纳零能模的量子化电导

新型单层二维原子晶体AgTe

新量子自旋液体候选材料Cu3Zn(OH)6FCl

稀土硫族化合物:三角格子量子自旋液体材料的大家族

量子绝热算法和量子线路算法一样强大

层状氮化物MNCl (M: Hf, Zr)中电场诱导的稳态超导电性

自旋三重态超导电流产生自旋转移力矩的实验证据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多层结构的实验实现

微信图片_20200303152431.gif

点此浏览所有Express Letters


CPL Express Letters栏目简介

为了保证重要研究成果的首发权和显示度,CPL于2012年6月开设了Express Letters栏目。此栏目目前已发表国内外著名物理学家的优秀论文73篇,平均发表周期约一周。截至2019年底,平均每篇被引用约15次,已经在国内物理学界建立起良好口碑与声望,来稿数量不断增加。


CPL高被引论文数量统计

JCR统计数据表明,CPL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数量在中国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迄今为止,

1篇引用超过1000次,

2篇引用超过500次,

8篇引用超过200次,

26篇引用超过100次,

108篇引用超过50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26263-1221579.html

上一篇:[转载]基于NV中心实现金刚石对顶砧中原位高压磁测量
下一篇:[转载]研究快讯 | 准一维反铁磁绝缘体TlFeSe2的压致金属化与结构相变
收藏 IP: 159.226.3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1: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