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数学的根是什么?根在何处?
一百年前的上世纪初,数学因为屡屡发现“悖论”(也包括“实轴结构之谜”和“康托尔连续统猜测”等),方才使之意识到,数学高塔尚未建“地基”、数学需要寻“根”!
悉知,数学的根就是它的基础,叫做“数学基础”,就是诸如数学理论的完备性等赖以生存的根基。
那么,经历了至少两千多年的数学,至到百年前才意识到需要寻“根”,并且至今都还没有完成,这些都是为什么?
显然这是十分耐人寻味的(甚至包括一些数学人也至今都还不理解什么是“数学尚未建地基”)。
同时进一步会问,其它科学有没有值得寻找的“根”?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可是它们怎么就没有产生寻根的需求?
首先说,数学是发掘定理的科学,“定理”是一个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客观规律,因此是从理论上、逻辑上“彻底”的成果。
正因为要求理论上的“彻底”,才终于能在上世纪初,意识到寻“根”的必须,否则尚不知何时才能被意识到这点呢。
原因就在于,整个“大科学”(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其主体活动内容都还在尚未涉及到逻辑“完备”性的范畴内,表现为为着相对精确的实用成果而努力奋斗着,特别还一直抱着“客观世界及其底就在目下”的心理,因此全然不知还有个“份额不大却分量不轻”的“根”在眼界之外。
也就是说,数学(包括大科学)的“根”不是明摆着的,不是呈现在眼前茂密浓厚的科技生活里的,而是深藏在不易被觉察到的暗处“天外”的。
尽管这在各界历来都有种种猜测,仍未能偶窥其缝隙。
简单说来,问题的根本就是需要弄明白“无穷”的本质,具体说来就是要弄明白诸如实轴结构中的无理数集(不可数集)之类无穷集合(无穷世界)的本质,这才是数学的根之所在。
但是,这些即使在现代似也只能是“看得到却够不着”的呢。
的确,一个多世纪来,特别是其最初几十年,整个数学都沉浸在“寻根热”中了,煞费苦心,却至今连门道都没能找着,这就是问题的艰深表现。
现在(21世纪以来)终于明白了,原来要探底“无穷世界”,远不是直接可达、一蹴而就的,亦如登顶必须攀阶,必须翻越多级台阶才行。
具体说是需要“前提”性地突破若干“关隘”才行,仅举宏观层次上的也有如空间层次论,逻辑本原论,系统二象论,广义能量论等等。
这时亦可看到,其实百余年来进入“后实证主义”的自然科学前沿,先后提出的诸如“平行宇宙”、“镜像宇宙”等系列猜测性理论,与(大自然观的)“无穷世界”也是擦肩而过的,并非空穴来风。差池仅在于上述多个“关隘”的发现与破解。
进一步说,一旦破解了“无穷世界”,不仅能解释数学上系列“可证明不可理解”的谜题,更能回答哲学上亘古之谜,以及科学前沿系列谜题。
换句话说,这时即已揭示出“终极客观世界”这只“大象”的概貌了。
二、有理点处的哲学
1、首先给出几点说明:
一是,在本“公众号”的现在来考虑这一问题,算是一种回顾与复习了;
二是,为简便计(且不失代表性),这里暂时只对一维实数(实轴)来讨论;
三是,已知,“点处”的含义一般是点及其“邻域”,特别指“无穷小邻域”,且知无穷小的含义是一种非量的状态(无穷大的反演);
四是,之所以说是在有理点处,是因为实轴上只有有理数才具有点结构(虽然也在说无理点,但因无理“点”的不存在,即使演绎中也只能是以一种符号或有理近似作替代);
五是,这里只谈“几何的”点处,暂不从“数”的意义上谈其“点处”,因为作为(每个)“数”(包括数值、数码、数据)都还内在地深藏着(来自信息的)丰富内容嘞。
2、从几个角度考虑一下有理数“点处”的蕴含内容:
(1)几何角度
已知,实轴上任取一点会概率1地(但非必然地)是无理点。
对于任一有理点,出于有理数集的稠密性,不可能给出离它最近的点来,似乎显得有理点集有些神秘。
其实,这一神秘性就在于任一有理点都还有个特别的“无穷小邻域”,致使对于有理点来说,需要对其“处”予以特别重视。
不过,这样说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回答(续下)。
(2)函数角度
一个函数,可记为 y=f(x),如图1,在其自变量x的任一有理点x0“处”,所对应的是函数值(因变量)y=f(x0)“处”,是函数曲线上的(设为一个点的)“处”。
这时的“处”存在丰富内容,诸如极限性、连续性、间断性等,且有多种间断类型和多种极限类型等都表现在这个“处”。
这里也特别涉及到无穷小邻域与一般邻域的关系问题,因为极限过程只在一般邻域上进行,似乎与无穷小邻域无关,是吗?
本质上这是个标准分析与非标准分析间的关系问题,将在“3”中去考虑。
(3)分析角度
从所谓(标准)分析学已知,比如对于微分式:dy =f'(x)dx,其中的dx(从而dy)体现出的是点“处”的哲理十分深刻,但若没有第二至七讲的讨论是很难接受的(当初之所以争论了两百多年,其核心就在这里)。
首先是它既非0亦非数、亦非几何点,根本上是它更离不开连续统含义;
同时,dx显示出的是个动态机制,作为“动”就一定含有时间因素;
再则,微分式中(或就其“微分三角形”来说)既能显示函数在该点处的连续性、光滑性、凹凸性,还蕴涵了该点处的曲率等,内容是丰富的(续下)。
(4)逻辑角度
这是(1965年鲁宾逊的)“非标准分析”显示出来的(其中叫做“单子”的,其实就是这里的“点处”)。
它用公理化手段显示出,实轴上任一几何“点”(当然,有意义的是有理点)皆存在一个无穷小邻域(点处),在其“无穷小邻域”内没有诸如大小、距离、比较之类“一般逻辑”特征。
显然,这正好解释了“集合论”意义下有理数集的稠密性和不存在最靠近有理点的“点”等谜题。
同时显示出实轴的“全测度”本质。
特别还由此构造出等价于标准“分析学”的所谓“非标准分析学”。
(5)综述
归总上述一元函数在点处的结构特征认识,
首先看到,即使从实轴上有理“点处”的多种邻域特征,也能得知它有其丰富的内含,足可归为“点处”的丰富哲理。
同时,上述实轴上的“点处”情形完全可以直接推广到一般多元函数(高维空间)在其“点处”的情形及其复杂性的理解。
(高隆昌 E-mail: glc5101@sina.co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4: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