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为原创博文,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本科毕业设计或本科毕业论文(以下简称“本科毕业论文”)沦为鸡肋之声不绝于耳,让人感觉一些一线教师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恨之切远大于爱之深。与之相关的,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也曾引起争议,恨铁不成钢的同仁甚至呼吁取消本科毕业论文,以此来解放被这个环节折磨的师生双方。
当然,关于本科毕业论文实在是有太多值得反思了,但限于篇幅,仅选取几个角度,聊作反思。
1、面面俱到的设计要求本身是滑天下之大稽!
工科类专业有些学生完成的是毕业设计,比如我们专业,完成的基本是矿井设计。每年毕业设计的差别基本就在于设计哪个矿井,但具体的设计内容和要求是类似的。
去年,我参与了“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信息平台”的论文评阅,其中有一篇就是我们专业的毕业设计。该学生的毕业设计一共做了8章的内容,从井田概况及建设条件,一直到井田开拓、采煤方法、通风与安全、矿井主要设备选择、供电及通讯、采掘计划、经济分析与评价……8章的内容,合计69页,其中表格、常用公式还占了一定比重。所以,看起来是内容很饱满的8章内容,仔细一看,几乎大部分章节经不住推敲。要求学生面面俱到的来完成这个设计,反而使得毕业设计看似面面俱到,实际上并没有锻炼学生细致、认真的品格。
这篇毕业设计一共14条参考文献,其中有3条是关于这个矿的背景资料,7条是教材,3条是惯性添加的《设计手册》,好不容易有1条是《煤矿安全规程》,还是2011年,而最新版《煤矿安全规程》至少也应该是2016版……事实上,《煤矿安全规程》2022年进行了修订,这个修订版才应该是最新版。
任何自己做过研究、写过学术论文的人都应该知道,参考文献是很反映作者研究态度和功底的。
以我们专业的设计而言,你要完成矿井设计,那么,你至少应该翻阅《GB50215-2015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536-2009煤矿综采采区设计规范》、《GB/T51169-2016煤炭工业矿井采掘设备配备标准》、《GB/T50593-2010煤炭矿井制图标准》等等内容。做设计不翻国标,这个设计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但是,一个面面俱到的设计,学生怎么可能有时间来翻完所有相关国标?
事实上,让学生完成一个面面俱到的设计,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我们应该集中精力锻炼学生某几方面的品质,而不是要求学生的成果面面俱到。本质上,毕业论文这个环节依然是锻炼、培养学生能力的,由于不同院校学生的学业基础是不同的,指望全国同一专业的学生都有相同的标准,这本身是不科学的。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同类学校在育人时盲目攀比,最终出现学生毕业论文不伦不类,也不足为奇了。
制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时,应切实的考虑一下本校的实际学情,教育的本质之一是帮助学生进步,而不同的学生,进步的度量尺可能并不相同!
我认为,一个看似面面俱到的设计,远不如做一个小而精的东西更让我感动!
2、本科生普遍阅读太少、理解不深
这一点,首先是从我自身谈起。回想我自己当年做本科毕业设计的时候,我真的是一头雾水,直到多年后,才理出一点头绪,发现当年自己的毕业设计也是马马虎虎。
原因何在?
前序的课程并没有打好专业基础,就是考试过了,这门课就结束了。至于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相关的内容,很可能是没有!而在本科的时候,因为课程学习本身都没有学深、学好,哪还有精力进一步阅读相关的专业文献呢?
本科生的课程像是走马灯一样,这门结束了又来了下一门,而一门课,现在少的只有16学时,多的可能是72学时。即便是72学时,加起来不过是三天三夜罢了。试问,给你三天三夜,你能把这门72学时的课程学好吗?三天三夜之后,你还能记住多少?更何况,本科生学习的时候,很多时候是一周上几次课,下次上课的时候,如果不复习,几乎每次都是全新的开始。正因为这样,对于力学这类理论性、系统性极强的课程,中间两次课迷糊了,很可能后面就一直迷糊着。
由于要学的课太多了,反而学的深度不够。每天走马灯一样接触不同课程的新内容,哪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个中滋味,以至于对基本概念的理解都不深。给学生布置的阅读任务,除非是自律的学生,否则很多时候没啥效果。而到了期末考试,有些科目很喜欢考察定义、名词解释、问答题之类的,有多少学生是在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呢?
由于对基本问题都没有形成较深的理解,指望学生做出像样的毕业论文,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
3、该开设的课程没有开,课程越来越杂
完成毕业论文,前序的学习至少应该有文献检索或论文写作方面的训练。但是,有多少本科生的课程体系里,是没有这两门课的?如果本科生没有接受相关的论文写作训练,直接就让本科生来写论文,自然是存在难度的。
一件我经历过不止一次的事情:学生撰写开题报告,我已经明确讲过研究现状里面的参考文献标注应该和参考文献是一一对应的。但是毕业论文开始两三周了,还是会有学生研究现状的参考文献只引用到第20篇,而参考文献列出的文献却有40多篇。前面的引用像是凑数一样,后面的引用也像是凑数一样。到我审核的时候,能凑数凑的形式比较好的,就算是不错的学生了。有些学生的开题报告被驳回两次以上,还搞不明白为啥被驳回。其实和前序没有专门的训练、持续的训练有很大关系。
一个勤奋的研究生,自己经常阅读文献、写文章,即便没有文献检索或论文写作方面的专门课程,最后也能具备相应的素养。而本科生,要面临着非常庞杂的课程学习,能在课下还勤奋自学的,可能并没有那么多。自己不学,再加上没有相应的环节训练,到进行毕业论文的时候,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了。
4、指导教师责任心不一,同级不同尺
不是所有指导教师都那么负责的在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有些指导教师,比学生还迷糊。更有甚者,前期不指导,后期直接把资料或结果给学生。
因为同一单位指导教师的指导质量不一,导致同一级的学生,跟同学比的时候心理也不平衡。一个不好的结果是,让负责任的指导教师很难做。
学生会问:凭啥隔壁组的也不开会,随便水一水就过了,而我们组还要从零开始?
我只能告诉学生:管好你自己,你自己的毕业论文合格就是合格,哪怕被抽到也不用担心不及格。
但我实在是管不了隔壁的指导老师。
5、质量把控难落实
实话实说,我指导了好几年的毕业论文,确实会有很听话、很勤奋的学生,但是他们做出来的东西真的让我很满意的吗?非也!是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尚可,而更多的是他们自己按要求去做了。我指导过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真正从质量而言让我很满意的,不是那么多。我本身是一个很挑剔的人,但是看待本科毕业论文,能按要求去做、自己踏踏实实去做,哪怕有错误、有瑕疵,我都能接受。你不可能要求每个本科生都去破解世界难题,要对本科生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
但是,目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把控环节存在较大问题。校内的答辩更像是走过场,哪怕要求二次答辩,几乎质量也没有那么大的提高。但是看一下各个高校的毕业率,有多少学生会被卡住毕不了业呢?
寄希望于外审,有些院校本科生的外审制度也不健全。而上升到“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信息平台”,不是质量真的差到令人发指或者抄袭之类的,有几个评阅人会让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不通过呢?
特别是从事本科生一线教学的老师,应该更了解现在的本科生是什么样子。这句话不是指责本科生怎么样,而是说,老师期待的本科生样子,和实际本科生的样子,有差距。
6、个别本科生的行为,确实让我无语
我指导本科生的习惯一般是两周开一次进度汇报交流会,因为我知道,一周的时间,学生不大可能有明显的进展;两周呢,学生多少能有点进展。时间再久,不利于拖延症的同学完成毕业论文。
但是到了要开见面会的时候,有的学生要去考驾照,有的是家里有事,还有的……一方面,我感慨学生还和指导教师请假,眼里还有你这个指导教师。另一方面,我又感觉很无语。都已经明确告诉学生两周开一次会了,而且开会的时间也是固定在周四或周五。你有这么多私事,为啥不挑在别的时间完成?
非要挑到开会的时候,你是故意的吗?
还有,寒假的时候给学生下载了上百篇相关的学术论文,让学生读几十篇,了解一下别人的研究思路。结果到了开学的时候,能按照要求去阅读这些论文的,少之又少。学生本身专业基础就薄弱,又不按照要求去做,面对这样的学生,你怎么办?
反正我丑话说到前头了,每个人对自己负责,指导老师对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提供了相同的材料、相近的选题,最终论文质量不合格,要自己对自己负责。老师是指导,不是代办。
7、真抓实干,实际上绝大部分本科生可以够到
实际上,学生前期的迷茫很多时候是来源于拖延症和不务实。让读文献不读,让做进度汇报就虚与委蛇。等到快要结束的时候,时间越来越少,学生也越来越紧张,自己也开始主动去做了。不管怎么样,至少最终是可以提交一个东西的。
再次,你说本科生做这个东西有多高大上吗?绝大部分不会!绝大部分是他们自己在这个领域又深度的学习了一下,如此而已。
给本科生定目标的时候,不要太高了。至少对于非常多的地方高校,不适合把目标定的太高。更重要的是,敦促学生去做,做了才会有收获。
8、本科毕业论文,不是非做不可
事实上,本科生毕业论文里,创新性的东西真的并没有那么多。设计类的题目,完全可以放在其他的环节去单独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如果本科生不能做好做精、触类旁通,给他一个综合性的题目,很可能完成质量也没有那么好。
而对于具有科研潜质的学生,特别是小天才,花精力完成本科毕业论文有可能也存在浪费时间、浪费人才的嫌疑。当然,关于这一点,还有很大程度要靠导师发现人才、因材施教。而在管理制度层面,应该允许有更包容的、开放的管理环境,而不是都吃毕业论文的大锅饭。
9、分门别类,改善相似度的妖魔化要求
不要求相似度,怕学生抄袭。
要求相似度,又导致学生疲于降低重复度。甚至原本相对完整的论文,被改的七零八落。
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相似度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要关注相似度的比例,还是要去看学生完成的内容?
对于一个设计类的题目,不引用国家法规、行业标准,这才是大问题吧?
但是相似度要求之下,很多学生的论文被改写的面目全非。既没有达到训练的目的,还助长了形式主义。
目前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相似度要求,有妖魔化的倾向,要改!
10、完成毕业论文的条件何在?
首先,这不只是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而是本硕博毕业论文的通病。往往提了很多要求,但有没有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完成条件呢?又是谁提供这个条件?
举个例子,你让学生做实验,那么,实验材料的费用谁出?单位是否有经费保障?如果没有,学生怎么完成?即便有,报销过程是否顺畅?
你让学生做现场调研,是不是也涉及到人身安全、交通、食宿等问题。
有些院校,管理层面就是下达命令,至于完成的条件是否具备,则责任完全推给一线教师。比如近年来,工程教育认证及其他导向之下,要求本科生工程类的设计要增加现场指导教师。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问题是:现场的导师指导了吗?单位给现场导师配备指导费了吗?谁来寻找现场导师?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上面只提要求而不提供条件,下面虚与委蛇也无可厚非。结果就是,变成了讨人嫌的形式主义。
本科毕业论文确实需要改革,怎么改?肯定不能一刀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