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zhouchangwan 余小波和学生们的周末沙龙

博文

扬帆起航,砥砺前行——寒假总结与开年展望(2023.02.17谢钰文)

已有 3127 次阅读 2023-2-25 23:42 |个人分类:沙龙纪实|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时间:2023年2月17日

地点:阳光一百

主持人、撰稿:谢钰文

供图:刘宏宇、王彬涵

参与者:余小波、刘潇华、张欢欢、吴丹平、仇国伟(线上)、赵晴晴(线上)、陈怡然(线上)、易凡(线上)、王艺霖(线上)、张莉(线上)、梁东云(线上)、周希越、姜美霞(线上)、王春艳(线上)、刘欣莲、廖娜、熊乐天、秦煜萱、谢钰文、王彬涵、刘宏宇

 

奔跑在时光的隧道中,琴键上的飞跃,一如时光穿梭,飞逝的2022年已被尘封的记忆所存,三百多个日日夜夜就这样不动声色地与我们擦肩而过,或欣喜或悲伤或懊恼亦或彷徨,我们完整地过完了这充实的一年。在忙忙碌碌中,我们转眼又迎来了新的一年新的学期。今天,我们齐聚一堂,这是自疫情全面放开后的第一次渔舟唱晚线下沙龙。回首过往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启翻新篇。湘水余波大家庭的成员们逐一分享了自己欢乐温馨的寒假生活和充实完满的学习经历,对新学期也进行了蓬勃展望。

1.jpeg 

回望假期收获满满

二月,意味着辞旧迎新,盎然春意如浩瀚星月于天空般遍布大地,渐暖的开春取代了寒冷的腊月,新芽待放,万物复苏,呈现一副欣欣向荣之貌。余门学子们战胜了疫情带来的病痛,带着热情与希望,也带着对寒假的些许留恋来到了学校。“白驹过隙时光逝,快乐总觉日如梭”,大家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假期,这次寒假很特别,因为疫情放开,出行不再受到限制,亲戚朋友的见面问候更多了,夜空的绚烂烟花更多了,让过年变得更加有年味,大家的假期生活更加丰富多姿。

回顾将近两个月的寒假,大家感触最深的是寒假初期阳了之后的严重症状,以及是如何克服并战胜病魔的。疫情放开后,感染大面积爆发,几乎挨家挨户都难以幸免。家人陪伴的温馨、亲朋师友问候的珍贵也在这段全民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显得格外温暖。王彬涵提到她在假期陪伴外公外婆的经历,老人年龄大又生病,需要给予更多照顾,这不仅是当晚辈的义务,还能收获和家人在一起的温暖。仇国伟在发烧到40摄氏度后仍有要克服困难的决心,不能落下学业,学习进度往前赶。易凡分享了自己的新冠阳性经历,她是师门大家庭中第一个感染的,症状较强烈,好在家人陪伴照顾和医院积极治疗下恢复健康,她感受最深刻的就是“生命”二字,一定要保重身体,重视健康,感受生命的跳动,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活力,努力为自己的人生创造美好。

2.jpeg 

除了战胜病魔的经历,余门学子们也分享了自己假期的学习经历、有趣故事亦或是生活感悟。首先是研一的同学们进行假期总结,刘宏宇分享了自己的假期学习生活,她在寒假前期查阅文献并很好完成了文献综述作业,后期以观看教育学网课为主,她还阅读了一本书《一句顶一万句》,书中最核心的一句话便是“重复的事不停地做,你就是专家,做重复的事特别专注,你就是大家,就这么简单。”只有专注做一件事,才能把这件事做到极致;此外,在假期生活中她还辅导侄女学习,与小孩待在一起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能让其更多地把所学的学前教育和儿童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谢钰文在假期中主要完成了文献综述、课程论文并阅读了一些文献,他表示自疫情放开后,出行变得更加自由,能更多地与亲人朋友交流,此外他还收获了一段较美好的恋爱,他感到自己的假期是充实愉快的,他希望在新学期能更多投入到学习上,早点确定好选题方向。王彬涵在完成文献综述后,还积极准备并参加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面试,在本科阶段就通过了笔试,她认为做事要有头有尾,假期阶段的目标就是教资要合格;此外,她还阅读了两本书,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她感悟道:从当前这个社会去看,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主体,一定要去承担自己职业上以及给到家庭的一些责任,人要有责任感,还要找好个人梦想和现实中羁绊的平衡点;在《谜一样的孩子》中她体会到对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及时捕捉并发现他们的情绪,引导他们走向一个好的方向。

“知识是河沙里的金,只要你勤奋的淘漉,总会有收获。”在寒假期间,小伙伴们以不同方式获新知,知识来自生活更来源于实践。秦煜萱在假期的重心是照顾生病的家人,通过做饭练就好厨艺,还用记日记、随笔的方式把一些对生活的感悟与阅读的思考记下来,此外,她还按老师要求,撰写毕业论文毛稿,构思框架,不断查阅新文献,沉淀自己。熊乐天接着分享了假期生活,她先是在学校担任助理辅导员处理学生工作,同时完成了自选小论文的修改,回家后她去了烟火气浓重的海滨城市泉州游玩,参观了著名瓷都——景德镇,在瓷都她感受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还了解了陶瓷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脉络;此外,她在假期阅读了《梵高传》等书籍充实自己。

在职的非全日制同学们接着也分享了自己的寒假收获,他们在上班的同时不忘学习提升自我,记录着生活的美好瞬间。周希越分享了完成论文初稿撰写的心得体会,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多与老师交流,保持好心态,要任重而道远;她还在假期和家人一起去三亚旅游,感受较多的是亲人陪伴的温暖和与孩子相处的快乐。姜美霞同样有着假期陪伴家人照顾孩子的美好经历,假期同孩子学习实践的过程也让她对一些教育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她还完成了智慧中小学寒假教师进修、心理健康培训以及按老师要求完成论文初稿。吴丹平在工作同时,充分利用寒假在家休息期间积极完成毕业论文,她做的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研究,目前遇到了一些瓶颈,希望在余老师指导下尽快完成论文以达毕业要求。刘欣莲对于寒假主要有两点感悟:第一,对待工作和家人,把握好平衡心态上要放轻松,不要在繁杂的事物中去内耗,这样才能感受到更久违的自由;第二,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并培养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身体很重要,要坚持学习提升自己。在余老师建议下,廖娜也和其他非教育学专业跨考的同学一样,通过网课进一步沉淀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她还谈到阅读文献时分类精读略读的技巧,她对自己之后的要求是论文内容涉猎范围可以适当广一些,拓展知识面。梁东云在担任高三班主任的日常繁忙工作期间不忘论文进度,他接下来要设计中小学生问卷量表,完成乡村家庭教育服务方面的调查和访谈,以充实自己的论文内容。王春艳张莉也各自分享了自己的工作日常和寒假学习状况,她们认为假期是短暂紧凑的,要抓紧时间按老师要求完成学习计划,跟上老师节奏,论文再完善,工作上也要取得突破。

回顾这漫长又短暂的两个月假期,湘水余波的许多小伙伴们过得很充实愉快,基本都有一定收获,在学习方面,有的休假不忘持续学习完成任务,还进行了广泛阅读,有的则进度较缓慢。其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在家的学习状态与热情可能难以持续保持。没有学校的良好学习氛围加持,加上疫情和过年的娱乐活动较多,难免落下一些学习进度;二是思想上重视,行动上略显迟缓。集中表现为没有明确计划,不够专注,导致学习进度较拖拉,尤其以研一同学出现在论文选题方向还不够明确,题目范围过大,教育理论沉淀不够等。所以,在新的学期,大家要砥砺深耕,笃行不怠,在学习上更加保持专注度,多与老师交流,完成学习目标。

3.jpeg 

展望未来精彩不息

“人生的答卷,没有橡皮擦,写上去就无法再更改。”过去已经永远地成为了过去,我们只有把握现在和未来。研三的同学们持续处于兼顾毕业论文、备考择业、工作实习的负荷运转状态,即将面临人生的重大新抉择——毕业与就业,他们如同雏鹰展翅,将会飞达属于他们的辽阔蓝天,经过寒假的不断学习和新学期的奋发努力,他们的目标将会得以实现。陈怡然结合自己的论文写作和公务员、选调生备考经历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她谈到我们要紧跟老师定好的节奏,把论文尽可能往前赶,这样后期才有更多时间专心找工作,她还表达对余门大家庭的热爱,要享受毕业前在学校的剩余美好时光。仇国伟也和前面很多同学一样表达了对身体健康的重视,须加强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还分享自己在学习中的感悟,要在试错中学习,不要惧怕失败。王艺霖在假期参加了很多招聘考试,她非常认同前面同学们提到的要紧跟老师节奏步伐,把论文完成后才能空出更多时间专心准备应聘,因为之前的疫情导致在家待了很久,她表达了对学校的思念希望能尽快回来和小伙伴们相处,在毕业前留下一段美好回忆。在假期居家的过程中,能有专心学习的环境很重要,易凡谈到在学习时家人亲戚们都会注意控制声音尽可能小,她感受到了友爱关怀,她希望新的一年能够用力接住来自大家的爱意和鼓励,且让自己也更好地反馈温暖予大家,给大家创造更美好的回忆,接下来要好好地走完剩余的半学期。赵晴晴分享了她充实的假期生活,在疫情放开的今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可以自由走亲戚,对她而言假期的重点便是完善论文与找工作,在关于新学期的规划上,她想出去旅游,因为学生时期的旅行是和上班后旅行的心境是不一样的,学生时期的旅行能感受到最纯粹的快乐,没有工作的杂扰与压力,只有岁月静好,而工作之后的旅行,是一种逃避压力、逃离城市,更是一种解脱,所以她认为要趁着学生时代多出去旅游,不仅增长见识也是自我治愈。

一片雪花飘落,左眼跳了两下,因为欣喜;一颗星划过,心跳快了两下,因为雀跃。在此相聚为一个共同目标奋斗着,相遇、相处、相知,当下的我们是欣喜雀跃的,虽然在未来我们不能一直同在,但是精彩却一直伴随着余门大家庭的每一员,相信研三的同学们将带着希望和大家的祝福好好享受剩余的校园时光,给自己的校园生活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博士研究生作为科研工作者,重心是完成科研任务和论文,在平衡生活、学习、调整好心态上也是更加成熟有经验,他们是低年级同学们优秀的学习标杆。刘潇华首先分享了自己的假期学习经历,是以查阅资料和完善论文为主,在科研方面,做博士论文时他最大的感触就是理论知识很重要,不论是做交叉学科还是本学科相关研究,任何一项研究都要必须有严谨的理论支撑;他强调课外阅读很重要,可以通过阅读教育理论和教育哲学类著作丰富自己的知识架构,还推荐大家多读历史类书籍,历史这面明镜能给予当下生活中的我们很多特别的启示,大家要珍惜时间投入阅读与思考,多多益善。张欢欢结合自己假期经历分享了三点生活感悟:第一,生命无名所系,爱缘不断,又复受身。结合假期亲人病逝的体会,她感受到人的生命在重大疾病面前的脆弱和无助感,因缘际会,众缘和合,生命本自具足,本身可能没有太多意义,我们要尽可能地赋予它更多的意义。第二,人生某个不经意的选择,可能就影响和改变了一生。人生道路上,没有卫星导航提醒我们“您已偏航,已为您重新规划路线,请在合适的地方调头”,她在假期见了不少老同学,老朋友,聊及彼此近年来的变化,深感每一个选择都要慎重,选择了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认认真真负责。第三,幸福不在别处,当下即是全部。幸福取决于自身,多花些时间陪伴重要的人,不要和重要的人计较不重要的事,也不要跟不重要的人计较重要的事情。博士研究生们关于科研学习的宝贵经验和生活点滴的感悟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留心感悟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

4.jpeg 

关注自身成长,我们将蓄势待发。成长的点点滴滴绘成一幅彩色的画卷,成长的岁月如一片大海,烟波浩渺中透露出些许神秘,总也看不到它的彼岸;成长的岁月又如一串脚印,尽管深深浅浅,却一直向前延伸。通过寒假为期两个月的沉淀,大家都成长了,对学习、日常生活甚至婚恋观也都有一定新的感悟。对于生活日常点滴,王彬涵选择用公众号以文字、照片、视频等方式去记录自己的生活,她想要给生活留痕,增加对平凡生活的感知力,以后回过头来看也是一种享受。秦煜萱选择以随笔、日记等方式记录生活日常,从平凡的生活中看见不平凡的自己,通过每天的反思与积累,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熊乐天在辅导员工作中还体会到工作就是生活经历的一部分,而教育本身的一种存在形态就是生活经验与课本理论知识的结合,她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成长,形成新的自我认知,这是一种自我教育。这些是同学们所收获的学习和生活上的成长,一步一个脚印,愈发精彩。对于婚恋观,赵晴晴结合假期的一些见闻认为当代许多同龄人对婚姻可能不是那么向往,甚至有恐婚,归根结底是婚姻不能带来长久的幸福与成长,在婚姻关系中,双方人格的平等很重要,婚姻更多地意味着一份责任。总而言之,学习、日常生活、婚恋都是我们人生的重要部分,不可或缺,我们要把握当下,做好准备迎接未来,在日常反思中不断地超越自我,成就自我,在成长中进步。

谆谆教诲,殷殷期盼

告别了寒假的逍遥自在,现在重返美丽校园我们必须调整好心境;收拢懒散的身心,保持压力,积极向上;踏上学业的轨道,勇往直前,插上进取的翅膀,努力不止。对此,首先余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的发言中寒假的收获与惊喜、困惑与焦虑,肯定了大家当前阶段学习和工作的成长与进步,还感受到了大家的上进心与正能量,他对此感到非常欣慰。其次,余老师要求各年级同学们的假期任务需要尽快提交,并按照建议进行修改和完善;他还强调读书沙龙的重要性,尤其是每学期第一次和最后一次非特殊情况尽量不能落下,通过沙龙我们不仅可以围坐一堂各抒己见,通过多交流不仅可以增加彼此的情谊,更是进行思想的碰撞,好比头脑风暴,能让每个人都学习到新东西增长见识。再次,余老师在听完同学们分享了欢乐的过年时光,也感受到大家有一些担忧的地方,将其归结为“三恐”,分别是“恐论文”、“恐毕业”和“恐婚”,他表示这都是人生中很正常的事物,我们不必过度担忧,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这些阶段,要学会克服困难,并完成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而且,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任务,既要有主攻方向,也要兼顾并行,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有遗憾。最后,余老师对各年级同学们在新学期的学习也提出不同的要求,他希望同学们在新的学期新的阶段能有新的收获。

5.jpeg 

老师的孜孜教诲,让每位余门小伙伴们铭记于心,当我们在一筹莫展的时刻,师门便是开导的树洞、寻向的灯塔,在这里我们收获颇多,逐渐成长,要时刻心怀感恩。新学期,新起点,新气象!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攀登理性之巅,没有一躇而蹴的捷径,只有奋斗拼搏,愿余门学子牢记师言,紧跟节奏,让我们憧憬更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再一次踏上征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8771-1377946.html

上一篇:观往知来,赓续前行——湘水余波2022年终总结(2022.12.11刘宏宇)
下一篇: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 ——余老师从教四十周年主题沙龙(2023.02.25王彬涵)
收藏 IP: 222.244.139.*| 热度|

1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9: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