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只爱吃海苔
题词
过去的事永远映照在两面镜子上:
一面是明镜,
映照已说过的话、已做过的事;
一面是暗镜,
映照许许多多未做的事或未说的话。
—《项塔兰》
研究生是国民教育的一种学历,一般由拥有硕士点、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开展。按照学位类型的不同,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及专业型研究生两种。此外,外国授课型(Coursework)及研究型(Research)硕士也各有内涵。
无论是国内就读,还是出国留学,学生大抵都有上专业课、写课程论文、毕业答辩等主要环节。毕业节点上,一些经验、看法值得分享。
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曾在模仿理论中指出“:观察者与示范者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与什么人交往,不管是他自己所选择的,还是被强迫的,都限定了所能学到的行为类型”。即无论是否愿意,我们都直接或间接的在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受到其行为、价值观等影响。
读书期间,学生多于导师、老师、同学、同窗(父母、对象)等接触较多,换句话说,多发现、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会令我们受益。此外,选定领域内一两位较为出色的老师、同窗等作为前行道路上的榜样,从其们科研精神、学习习惯、处事作风、发文节奏、期刊类型等进行模仿,取得进步,这既与心理学领域“正强化效应”呼应,也满足多数硕博生自我发展的诉求。
李大钊曾这样说过“: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多数硕博生把一生最年轻、最活力、最宝贵的时间段献给了“求学”,部分学生也曾言“:学习就是自找苦吃”。其实,吃苦的本质是长时间为了一件是聚焦的能力,为了长时间聚焦做一件事的过程中所放弃的娱乐、社交、消费等正常活动时间;以及这个过程中所承受的孤独和不被理解,其本质是一种自控能力、自制能力、坚持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以及深度思考。
图源网络
换句话说,研究生组会、英文科技论文撰写及润色、做实验、参加学术会议等是与传统意义上“吃喝玩乐”无关的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人情绪状态等。但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所说“:生命太短暂,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你的深情”,读研期间,尽可能多的接受系统、科学的科研训练;参加学术会议;做实验等,这些均会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专业知识,高效产出。
正如“国际科学编辑”推文:去年8月,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 ,坚决破除科技成果评价中的“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问题。我们注意到,其并没有否定论文,尤其是高水平科技论文的价值,即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事实上,对广大硕博生及其导师而言,发高水平的科技论文仍然是证明其科研项目价值的最佳方式之一,也就是“科研主线”。参加学术会议、硕博论坛、学术研讨会;助教工作、学生工作也都很重要,但仅是科研“短平快”。换句话说,大家在面对困难做选择时,或许更喜欢简单上手的“短平快”而忽视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的“科研主线”。
其实心理学中的“飞轮效应”也揭示这样一个道理,即:有时候你可能学着做一件事很困难,但再坚持一下,过了临界点就会变得轻松。我们应努力科研攻关,抓主线靠近主流。
乍一看这点与上几点部分矛盾,其实不然。事实上,我们在保证满足毕业要求(例如,部分学校要求发了SCI才能毕业)和Paper保质产出的前提下,可以尝试或接受业内其它工作。例如接受期刊邀请,帮忙审文章;尝试写funding,基金,标书,本子等;走课题组合同,尝试挑选实验设备等。此外争取专业内顶会、专委会会议的oral presentation;分论坛主席、主持人等title,这或许也是为数不多的与业内大牛、领域专家对话,或在他们面前“露脸”“刷存在感”的机会。
有的同学会觉得不好意思,或者认为这样做“略微功利”,事实上,这些是最有效让你在短时间内退去青涩,成长为“科研人”的方式,哪个大佬不是从“小透明”过来的呢?
如果说本科教育是“通识教育”,研究生学习则注重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这也间接验证王志老师曾提到的“:大学是实现跨学科创新的最好地点之一”。事实上,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例,传统的定量研究已经无法阻挡借助生物学、神经医学等新技术发展起来的“脑科学”步伐。
图源网络, 以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为例
这一点也在近3年的 《PNAS》 、《Schizophr Bull》、《Computers& Education》等期刊中有所体现,即学科交叉前提下实现的在research design、 sample、methods上的创新会得到更高、更好、更具说服力的认可。此外通过跨学科研究,我们会生成别样的知识体系,大家在互相尊重的学术环境里,会变得更加包容。我们应立志于在学好本专业基础上,适量学习其他学科内容,发展科研突破点。
富兰克林曾经说过“: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有和明智”。成均馆大学精神病学系等单位联合在《Psychiatry Investig》发文揭示五大失眠类型:白天困顿(内需型失眠)、入睡难(焦虑性失眠)、睡得太少(亢奋性失眠)、睡不醒(疲倦性失眠)、半夜醒(夜醒性失眠),这些均与广大硕博生反映的睡眠问题相似。
事实上,我们可以理解硕博生背负的学习、身体甚至是家庭压力;也知晓部分硕博生因写manuscript、做实验等久坐造成的肩颈痛、腰疼等问题。但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要保持合理作息,积极锻炼。一位北大学长曾言,每天跑步时,都会见某长江学者穿运动背心、跑鞋,在操场上非常接地气的锻炼身体。长江如此,学生更应如此。
其实,世间万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平衡。爱运动,爱学习,做做研究,发发文章,交交好友,这些都是惬意和充实的研究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END
参考内容
Bandura, A., & Huston, A. C. (1961). Identification as a process of incidental learning. Th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3(2), 311.
Cobos-Sanchiz, D., Perea-Rodriguez, M. J., Morón-Marchena, J. A., & Muñoz-Díaz, M. C. (2022). Positive Adult Education, Learned Helplessness and the Pygmalion Effec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9(2), 778.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演讲# https://m.weibo.cn/1737588567/4752833616027610
国务院新文件:科技成果评价要破除“唯论文”和“SCI至上”
https://mp.weixin.qq.com/s/IT5lZB794HvYkmPYoaHn9A
Lee, J., Cho, I. K., Kim, K., Kim, C., Park, C. H. K., Yi, K., & Chung, S. (2022). Discrepancy Between Desired Time in Bed and Desired Total Sleep Time, Insomnia, Depression, and Dysfunctional Beliefs About Sleep Among the General Population. Psychiatry Investigation. Psychiatry Investig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