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人生的四爱好

已有 3364 次阅读 2012-7-9 14:07 |个人分类:栏目:卷首语|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复旦大学, 读书, 中国工程院, 中华手外科

顾玉东,山东章丘人,手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教授,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华手外科杂志总编辑。主要从事肢体创伤的组织移植修复及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1985—2005年获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
 
文/顾玉东
 
      爱好读书,没有读书,生活是浮浅的。改革开放30年,信息与知识的发展已达到“日新月异”也无法描述的境地。今天除了工作与睡眠以外,大量的事务会议、大量的影视媒体、大量的社交活动,把个人的时间挤得满满的,还有多少时间可以静下心来读书,许多人会说,我们会从电脑上获取更多更快的信息,何必读书?
      读书是对经典的回顾。书上的知识多半是经典的并经过历史与时间考验的知识,只有了解历史,理解经典,才会认清事物的基本概况和原则,这些知识是很少能从会议或网上获取的。
      读书是对原则的思考。读书的过程,是个静心思考的过程,通过书本上描述的基本原则与实际中出现的特殊现象,你会静心地思考原则与特殊的关系,思考原则的缺陷,特殊的必然,最终你会使特殊融入原则,原则包容特殊。
      读书是对浮躁的批判。读书需要耐心,需要沉着,容不得心急和浮浅;读书需要时间,需要积累,容不得虚度与闲聊;读书让你接近真实,领悟真理;读书让你拒绝虚伪,厌恶造假。一个能安下心、捧着书,将眼球注视着文字的人,常常是个追求文明、追求美好、追求理想的人。所以读书是知识的宝库、是文明的源泉、是创新的基石。
      在学生时代,我利用星期天走进图书馆读书;在当医生时期,除了星期天,我利用早起、晚睡读书;担任了主任、专家后拒绝应酬、拒绝游玩,我把所有假期用来读书。在读书中掌握科技发展的动向,认清科技发展的难点,找到科技发展的突破口,为创新思维形成提供了养料和火种。
      爱好思考,没有思考,读书是枯燥的。读书是为了什么?有人为了消磨时间,有人为了装饰自己,有人为了获取名利,也有的仅仅是为了爱好,爱好文字,爱好诗句,爱好文学,是对精神食粮的一种追求,是一种情感享受。这无疑有益于身心健康,是我们提倡读书的主要理由。但对于读科技书的人群而言,书是枯燥的,如何在枯燥的科技书中寻找乐趣,这就是喜爱读书的关键。我的体会是经常思考,在读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前你先思考这位作者的背景及写作的动机,因为书是作者奋斗历程的结晶,在这些枯燥的文字、数据中,包含了许多作者的汗水,辛勤与动人的故事,你对作者及其背景了解越多,就越能激发起你读书的兴趣。进一步思考这本书与文章传递是什么信息,这些信息哪些是经典的重申,哪些是经典的突破。越好的书与文章是在突破上有所收获。最后思考这些书与文章有无违背经典的论点及不合逻辑的结论,推翻经典与符合逻辑是一致的。当你学会用思考的方法去读书时,你既会喜欢读文艺书,更会喜欢读科技书,在书中你会找到乐趣,找到疑点,找到真理。
      爱好探索,没有探索,思考是空虚的。书本的知识大多是经典的传承,是经住时间考验的成熟知识,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知识,但事物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总有新事物不断出现,新旧事物之间的环境也随之不断更改,原有现象及规则所形成的经典也不断地变化,这种变化初时常不被人们发现及重视,这些变化又不与经典与传统相符,只有习惯于思考的人,才会察觉这些变化,思考变化的本质与意义。如何使思考的疑点与论点变为答案与真理,唯一的方法就是探索。即在实际工作中及科学实验中验证思考的论点正确与否,使思考的论点变为理解与指导现实的新观点、新方法,最终变成新经典,思考才能转变为现实。
      爱好否定,没有否定,探索是短暂的。探索不仅要否定经典、否定书本、否定权威,还要否定自己。不否定书本,不否定权威,不否定经典,科学技术不可能发展。当你否定了书本、经典与权威取得了科技发展,这时更要否定自己,要认识到自己取得的科技成果,并不是完美的,有时可能还是错误的,任何成果都要经过漫长的时间考验,并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发展与修正,只有不断否定自己,不断探索新情况,新问题,才是人生最美的境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6909-590380.html

上一篇:复议“烟草院士”资格呼声高或成推动院士制度改革新契机
下一篇:相对论也可以如此简单
收藏 IP: 210.14.12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8: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