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赵东升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ds0002 普及昏迷促醒,脑损伤,脑出血,脑积水,脑肿瘤,脊髓损伤,脊髓肿瘤,脊髓拴系,大小便功能障碍,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治 ...

博文

脊髓电刺激手术让下肢瘫痪病人重燃希望

已有 1379 次阅读 2021-11-27 16:48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医生头像

 副主任医师

西安市红会医院 神经外科患者版主页


脊髓损伤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但并未阻碍医学工作者披荆斩棘探索的步伐。

2011年《THE LANCET》杂志发表论文,一例23岁男性,2006年7月因C7/T1脊髓损伤导致下肢瘫痪,ASIA评分B级。在为期26个月的170次运动训练后,肌电图无变化,症状无改善。2009年12月在硬脊膜外上安装了一个16导电极,随后康复7个月后患者可以遵嘱部分运动,但必须在硬膜外刺激开机状态。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伤后颈椎MRI

图片描述

植入电极位置

经治疗后患者感觉:

? 睡眠:睡得更香了,几乎每晚都能进入更深层次的睡眠(做梦阶段)。每晚至少10个小时

? 日常生活:比以前有更多精力了,不容易疲惫了

? 大小便功能:可自行排尿排便,不用导尿

? 感觉:胃肠感觉及大腿针刺觉

? 痉挛:频率及时间减少

? 性功能:勃起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频繁,我可以达到高潮

? 在手术之前我从来没有这样做过

? 食欲:我觉得运动后会更饿,但除此之外没什么变化

? 体重:手术后我增加了9公斤

? 肌肉:较前饱满

? 坐姿和稳定性:我的姿势好多了。我比较稳定

2014年,上文作者又收集了3例患者,共4例患者进行了总结,将文章发表在《BRAIN》杂志。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 上述患者均为受伤2-4年的慢性SCI患者,纳入条件:感觉诱发电位没有出现或双侧延迟,TMS时没有肌肉运动反应,大脑对脊髓反射的影响通过肌点活动没有观察到,节段性反射在这个节段以下仍然保持功能;没有接受抗痉挛治疗,没有疼痛剂骨骼肌障碍,没有注射肉毒素

? 16导电极片植入T11-T12覆盖L1-S1,在植入电极之前,参与者至少接受80次运动训练课程,植入后选择25Hz或30Hz

? SCS后经过28周训练,4例患者均能够根据口头命令执行腿部的意向运动,并可以根据视觉听觉调整运动

2018年9月24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文章,报道了4例脊髓损伤病人通过SCS手术和康复训练,实现了站立和行走。

图片描述

4位慢性脊髓损伤患者,瘫痪接近3年,每位患者每天训练2小时,每周5天,在训练8-9周后植入硬膜外脊髓电刺激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2位患者(1名颈髓损伤,1名高胸段损伤)可以跨步行走,四人均获得了独立站立和躯干稳定性。

图片描述

2018年9月24日自然医学杂志(Nature Medicine)也发表一篇文章,29岁男性,瘫痪3年,经过22周训练后植入脊髓电刺激器。4周后可在支具和训练员帮助下在跑步机上行走,43周后靠手杖可在跑步机行走,65周后可在偶尔帮助下地面行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以上几篇报道均介绍的是脊髓损伤致瘫痪的患者,通过硬膜外电刺激和长期康复训练,重新站立和行走的病例。

路易斯维尔大学肯塔基脊髓损伤研究中心的Angeli博士表示,他们在患者的下背部植入了一个设备,这个设备是一个16电极阵列,可以为患者的脊髓提供电刺激。这是个能够发射刺激性电流的装置,最开始是被设计来发射电流,“阻断”身体发出的痛觉信号达到大脑,从而达到止疼的作用,代替化学类止痛药的。但现在,科学家们尝试着用它做与止疼相反的事情:不是阻断信号,而是刺激神经元,让神经元重新接受和发射信号,从而恢复瘫痪部位和大脑的连接。

图片描述

与这个装置通过一根电线相连接的,还有一个心脏起搏器大小的电池也被植入固定在患者皮肤下方。这个植入性装置,还有一个体外遥控器。人们可以通过这个遥控器,控制植入器的关闭和打开,调节电流电压的大小,甚至改变电流刺激的精确位置。

图片描述

这种方法称为硬膜外刺激,我们都知道脊髓能够组织非常详细的运动活动,脊髓损伤以后,来自大脑的小信号不足以产生自发的运动,但它仍然能够穿过脊髓损伤的部位。受伤以前,它从大脑获得命令,并且也从环境中获得信息。

图片描述

依赖于脊髓的这种独立性,虽然它正在失去大脑的指挥,但它依然能够从环境中获取信息。

当植入性设备开始时,电刺激脊髓,使其对来自大脑的小信号更加警觉,更加敏感。

通过这种有意识的刺激,从而引导肢体进行有意识的活动。刺激受损脊椎及以下的部位,恢复身体瘫痪部位神经的活跃,通过受损部位残存的神经,重建和大脑的连接。

据自然医学报道,如今的Chinnock可以行走16分钟,长度达100多米,伤势较重的Marquis则可以不间断的行走90多米,虽然这些是在助行器和一点人力协助的情况下完成的。而且,当刺激器关闭的时候,他们会再次陷入瘫痪状态,没有人能够独立行走。即便如此,对于患者而言尝试到再次行走已经是重燃希望。

相信这项研究的轰动性已经让判决终身坐在轮椅上的脊髓损伤患者重拾希望,但是成功的道路是曲折的,目前还存在不可规避的问题,比如行走的耐久性、复健训练如何与电刺激相互作用、这种方法是否可以成功用于损伤类型或损伤持续时间不同的患者、刺激器能否无需植入......等等现实性的问题还需要解决。道路是曲折的,前途尚有一线光明,相信医学工作者在脊髓损伤领域仍会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赵东升主任为原西京医院神经外科医生,现担任西安市红会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门诊时间:周二全天、周四全天 门诊三楼

研究领域:昏迷病人促醒,脑干出血,脊髓损伤瘫痪,脑积水,脑肿瘤,脊髓肿瘤,脊髓拴系,脊膜膨出,脊柱裂,脊髓空洞,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大小便功能障碍,顽固性神经性疼痛,下肢缺血疼痛、各种神经损伤的治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31512-1314130.html

上一篇:脊髓空洞能治好吗?会瘫痪吗?
下一篇:脊髓损伤真的没救了吗
收藏 IP: 36.44.14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00: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