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赵东升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ds0002 普及昏迷促醒,脑损伤,脑出血,脑积水,脑肿瘤,脊髓损伤,脊髓肿瘤,脊髓拴系,大小便功能障碍,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治 ...

博文

她癫痫反复发作,罪魁祸首原来是脑子长了“豆腐渣”

已有 1504 次阅读 2019-3-5 22:45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陈大姐是一位优秀的英语老师,讲课水平一流,备受学生们喜爱,但是,一直有一种隐疾长期困扰着她。在她30岁左右时,一天晚上睡觉时,她突然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双眼上翻,人事不省,大约持续了3分钟后才慢慢缓过来,清醒后感觉全身乏力,大汗淋漓。

ad1c0f2346c74620b65db36a9ccdc979_th.jpg

癫痫发作

第二天赶紧到医院看了一下,医生说这是癫痫,随后给她开了“丙戊酸钠”长期口服,用药后仍然每年有1-2次发作,大多是在晚上,有时即使没有发生四肢抽搐,但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虽然这两年很少发作了,但异样感觉一直存在。今年她顺利退休了,但教师的职业病——颈椎病却让他颈肩部以及上肢经常麻木酸困,所以查了一下磁共振,确实存在颈椎病,但不需要手术,只需保守治疗即可。但意外的是发现了脑子里面长了个瘤子,大小约7厘米。

图片4.png

头部磁共振提示肿瘤大小约7cm

天哪,有拳头那么大的一个肿瘤长在自己脑子里是什么感觉。不查不要紧,一查吓一跳,这该怎么办?

听说西安市红会医院神经外科赵东升主任擅长脑肿瘤,就找到了我。我一看片子,确认是良性肿瘤,准确点说应该是一种叫做表皮样囊肿的肿瘤,生长时间比较长,所以在早期很难发觉,经常是在偶尔查头部CT或者磁共振时发现。我给她说,这就是一直困扰她几十年的病根所在,只要将它切除,她的癫痫和异样感会逐渐消退,否则,随着肿瘤增大,不仅会癫痫反复发作,而且会影响其他神经功能。考虑再三,最终她还是选择手术治疗。

图片2.png

图片1.png

切下来的像豆腐渣一样的肿瘤 

手术进行的很顺利,出血非常少,术后病人苏醒了,四肢都可以活动。我告诉她,手术很顺利,让她放心,肿瘤都切完了,她激动了哭了。其实在术前她非常害怕,这是每个病人的心理,她还算比较坚强的,老天眷顾,一切都很顺利。

大家看见切下来的瘤子是不是感觉非常不舒服,是的,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肿瘤长在脑子里,我也是有一种恶心感。但这个瘤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珍珠瘤”,因为它的颜色非常像珍珠。它还有另外另个名字“胆脂瘤、表皮样囊肿”。

颅内胆脂瘤的发病率为全脑肿瘤的0.5-1.8%。可为多发,大小由几毫米至数厘米不等。颅内胆脂瘤目前认为系胚胎期(妊娠3-5周)神经管闭合时混入了外胚层成分所导致。没有遗传易感性,没有易感基因,它的发病跟孕期孕妇营养不足或受到有毒物质辐射有关,导致胎儿的神经管不能正常形成;颅内胆脂瘤好发于鞍区、颅中窝和后颅窝,发生在后颅窝,压住了面神经和位听神经,就会出现听力下降、面部瘫痪,压迫三叉神经,会出现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如压迫后组颅神经,会产生饮水呛咳和咽部麻痹症状,肿瘤在颅中窝,压迫动眼神经会产生眼球活动障碍、眼睑下垂,鞍区的颅内胆脂瘤,如在视丘下部,会导致病人意识朦胧、模糊,产生在垂体,会造成女性月经失调,男女不孕不育,电解质紊乱会造成多饮、多尿或视力减退;颅内胆脂瘤恶变几率非常小,但如果不及时干预,肿瘤长大后会破裂,会造成脑组织炎症,导致病人颅内压增高,甚至呼吸骤停;颅内胆脂瘤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5%-2%,男女发病比例为1.25:1,一般多在20-40岁产生症状,跟地域和饮食、生活习惯等都没有关系。颅内胆脂瘤的治疗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宜手术切除,然而因肿瘤与血管粘连紧密,国内外很多专家认为完全切除是不明智的,且应避免,以免致残或死亡,术后复发时间一般为数年,长者可达十几年,术后复发率为5%。所以术后应定期到医院复查,如果复发可以再次手术,预后还是比较理想的。 

422431939.jpg

西安市红会医院 “神经外科赵东升主任”

门诊时间:每周二  上午8:00—12:00   下午14:00—17:00

如果错过门诊时间,可到门诊十楼神经外科病房找我咨询

擅长:昏迷促醒,脑外伤,脑出血,脑梗死,脑积水,颅内肿瘤,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瘫痪,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寰枕畸形,脊髓栓系,大小便失禁,癫痫,神经性疼痛等  。

微信:15991694649

欢迎转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31512-1165908.html

上一篇:瘫痪儿童重新站立行走,全家老小一起来送感恩
下一篇:视神经脊髓炎是什么病?该怎么治疗?
收藏 IP: 113.133.20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19: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