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料库翻译研究+认知空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rldy 探索翻译研究新途径,反思语言认知研究

博文

理论传承与创新,从几则古文说起

已有 6509 次阅读 2016-3-15 21:30 |个人分类:千里旅行,万卷阅历 Travelling and reading help yo|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学术传承与创新

当前理论创新、学术自强,是学界关注的话题。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理论创新离不开理论传承。

传承是创新之基,但决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古文学习】

唐 韩愈《答刘正夫书》“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

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释俗》:”文章必自名一家,然后可以传之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之臣仆。古人讥屋下作屋,信然。

明 宋濂 《答章秀才论诗书》:“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之臣仆,尚乌得谓之诗哉!”


【附录】

答刘正夫书 唐/韩愈

愈白进士刘君足下:辱笺,教以所不及,既荷厚赐,且愧其诚然。幸甚,幸甚!
  凡举进士者,于先进之门何所不往?先进之于后辈,苟见其至,宁可以不答其意邪?来者则接之,举城士大夫莫不皆然,而愈不幸独有接后辈名,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
  有来问者,不敢不以诚答。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又问曰:“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无难易,惟其是尔。”如是而已,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
  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而言之,夫文岂异于是乎?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之最。然则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足下家中百物,皆赖而用也,然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夫君子之于文,岂异于是乎?今后进之为文,能深探而力取之、以古圣贤人为法者,虽未必皆是,要若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之徒出,必自于此,不自于循常之徒也。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有文字来,谁不为文?然其存于今者,必其能者也。顾常以此为说耳。
 愈于足下忝同道而先进者,又常从游于贤尊给事,既辱厚赐,又安得不进其所有以为答也。足下以为何如?愈白。
 【译文】
 韩愈陈说。进士刘正夫君:承蒙你赐书,以我做得不到之处教导我,既承蒙你的多多赐予,又愧对你如此真诚的心意。实在幸运,实在幸运1
 凡是考进士的人,对于先达之士之门哪里不可以去?先达之士对于晚生后辈,只要见他登门,哪能不回答他的问题呢?凡是来的人均以礼接待他,全长安城的士大夫无不如此,而惟独我韩愈不幸而享有善接待后辈的名声,有了善接后辈之名,毁谤也就随之而来了。
 有来问我问题的人,我都不敢不以真诚的态度来回答。有人问:“作文章应该以谁为师?”我必定恭谨地回答说:  “应该以古代的圣贤之人为师。”又问:  “古代的圣贤之人所写的书都在,而其文辞各不相同,应该以谁为师?”我必定恭谨地回答说:  “学其精神实质,而不能照搬其词句。”又问:“作文章应该好懂还是应该难懂?”我必定恭谨地回答:“无所谓难或易,只要恰到好处就行了。”不过如此而已,并没有固定的原则:只允许这样做,而不允许那样做。
 那些早晚常见的各种东西,人们并不那么注意看它。等见到了特异的东西,大家就都来观看并谈论它,文章难道和这种情况有什么不同吗?汉朝的文人没有不能写文章的,惟独司马相如、司马迁、刘向、扬雄为其中的最杰出者。这样看来,就是下功夫深的人,他就能得到传之久远的名声。如果人们都步趋世俗之文风,不求独树一帜,即使不被当时的人们所责怪,也一定不会传之于后世。就像你家中的各种物器,都是依赖它们而供你使用的,然而其中最值得珍重爱惜的,(古诗百科)一定不是寻常之物。那些君子之人对于文章,难道与此有什么不同吗?如今后进之士写文章,能够深入研究探讨、努力开拓进取,以古代圣贤之人为师法对象的人,虽然未必处处皆对,但关键是,如果有像司马相如、司马迁、刘向、扬雄这样的杰出人物出世的话,必定是出在这些人之中,而绝不会出自囚循守旧的人。如果圣人之道不用文章那就罢了,如果用,那就必定是崇尚有能力的人。有能力的人不会是其他人,而是能够独树一帜、不因循随俗的人。自从有文字以来,谁不写文章?然而他们的文章能保存到今天的,一定都是能够独树一帜的人。我经常以此来谈论这个问题。
 我对于你来说,既是志同道合举进士者,又是先考中入仕者,我又时常追随并与贤达的尊大人给事中交游,既然承蒙你的厚赐之意,我又怎能不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呈献出来作为对你的答复呢。你认为怎么样?韩愈禀白。
 【注释】
 [1]答刘正夫书:本文约作于元和六年(公元811年)至元和八年(公元813年)间,时韩愈在长安任职方员外郎或国子博士。刘正夫,刑部尚书刘伯刍之子。然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刘伯刍有三子:宽夫、端夫、岩夫,而无正夫。蜀本作“岩夫”,似应以蜀本为是。刘正夫写信向韩愈求教,韩愈以此文答之,是韩愈一篇重要的文论著作。
 [2]笺:书牍。
 [3]诚然:如此真诚。
 [4]先进:指先进身人仕者,泛指先达之士。   gushibaike.cn
 [5]司马相如:西汉著名的辞赋家。  太史公:指司马迁。  刘向:原名更生,字子政,汉朝宗室,官至中垒校尉,卒于汉成帝年间。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新序》、《说苑》、《烈女传》等。又喜阴阳五行,著有《尚书洪范五行传论》。  扬雄:字子云,汉代著名辞赋家。
 [6]忝:辱,辱没,自谦之词。  同道:志同道合,此指举进士。
 [7]从游:追随并与之交游。  贤尊:贤达的尊大人,此指刘正夫之父刘伯刍。  给事:官名,给事中之省称。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诗人,文学家、散文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之风,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1736-962848.html

上一篇:第三届亚太语料库语言学大会征文通知
下一篇:Hybridity in Translated Chinese-Springer 2016
收藏 IP: 117.29.150.*| 热度|

1 代恒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4: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