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料库翻译研究+认知空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rldy 探索翻译研究新途径,反思语言认知研究

博文

妙曲共欣赏,奇文同赏析:推荐杜争鸣教授的两首歌曲翻译

已有 7497 次阅读 2010-5-9 13:45 |个人分类:翻译教学与实践 Translation Practice & Teaching|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英译汉, 汉译英, 歌曲翻译, 妙曲奇文

昨天苏州大学杜争鸣教授给我传来了两首歌曲的翻译:

第一曲是歌手陈奕迅的《十年》,杜教授把它翻译成英文。无论是音节数,还是押韵,译文都与汉语原文非常相近,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曲是英文经典歌曲“right here waiting”,杜教授的汉语译文也是一气呵成,朗朗上口。不得不感叹:世界上的语言,是多么奇妙;如此美妙的译文,值得推广。

经得杜教授本人的同意,这里把他的翻译及其翻译心得转录如下,与大家共享。

这里说一声:辛苦了,杜老师,谢谢您。

3.流行歌曲“十年”翻译导读

十年

Ten Years1

如果那两个字没有颤抖

我不会发现我难受
怎么说出口也不过是分手
如果对于明天没有要求
牵牵手就像旅游
成千上万个门口总有一个人要先走
怀抱既然不能逗留
何不在离开的时候
一边享受一边泪流
十年之前
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
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
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
十年之后
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
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
直到和你做了多年朋友
才明白我的眼泪
不是为你而流也为别人而流

If those two words did not quiver so2

I would not find myself in woe3

However uttered, they just mean to part and go4

Should we have no desire for tomorrow,

Love would seem a tour to follow,5

At thousands of open gates, someone is to be first to go.

Now the arms will no longer hold6

Why not take time before we go7

To enjoy it in tears and sorrow?

Ten years ago

I didn’t know you and you weren’t my girl8

We were each keeping another stranger’s company to rove9

Round street corners we now better know.10

Ten years gone, though11

We are still friends to greet by a “hello”

But the tender feeling is no longer fit for our arms to hold12,

Lovers at last fall as friends as they go.13

Not until we’ve spent years as friends just so,14

Do I know that all my tears

Would have been shed, for you, or any other girl.15

 

摘要:本文以流行歌曲“十年”英译为个案,讨论歌词翻译与一般诗词翻译的策略区别与具体操作难点,尤其是译文音律与原文意义保留的矛盾及其解决方法,从而说明此类翻译中译者在受原作语言形式与内容限制条件下的翻译自由度与创造性的发挥。

关键词:“十年”;歌词翻译;翻译自由度;翻译的限制;翻译中的创造

Abstract:

This study take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 popular Chinese song as a case to discuss the distinctive strategies and special difficulties of such kind of translation as against translating other verses. Particular emphasis is put on retaining the melody and th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at the same time.

Keywords: Ten Years (Shinian); song translation; degree of freedom; constraints; creation

 

陈奕迅的“十年”是一首当代流行歌曲,从2004年以来在中国大陆和世界华人歌坛广为流传,得到了众多青年歌迷的很高的评价。2005年三四月间,歌手曾通过其代理人在国际互联网上征集该歌歌词的中文翻译,但至今没有听到有歌手公开用英文演唱,这足以说明将其翻译成适合演唱的英文并非容易。在这里,我们通过《中国翻译》提供一种英文译文,同时对其翻译中的难点加以解释,希望能够受到歌手陈奕迅及其广大歌迷的欣赏和接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英文“十年”在2005年年底前完成后,曾经过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四名研究生在全院研究生元旦晚会上演唱。她们通过短暂的熟悉、练习后演唱非常成功,博得了全院师生的热烈掌声。从这一点看,该歌词确实达到了其翻译目的。

 

我们认为,歌词有一个原则,这就是必须能够像原文歌词那样与乐曲相配,便于歌唱。为了便于歌唱,翻译尽管仍然有很大的灵活性,不同的译者也可以有不同的译法,但是从总体上讲,它必然受到一般散文翻译所没有的限制。这种限制具体说来主要有两点:即1)原歌词的音节数在翻译中不能随意改变;2)某些词的声音总体特点也不能随意改变,开口音不宜变为闭口音,一句的尾音必须尽可能押韵或类似。在翻译“十年”的过程中,笔者感到,要让音节数相等,通过反复思考是可以做到的,要让所有重要的音都相似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反复考虑,要在重要的尾音上押韵,使译文便于演唱还是可以做到的。

下面就对译者在翻译“十年”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翻译处理的思考做以解释。

 

1. 该歌名称的翻译。我们知道,“十年”在英文中既可以逐字直接翻译为“ten years”,也可以概括翻译为“a decade”。那么译文为什么选择前者而不是后者呢?译者的考虑是:在有多种翻译可能性的情况下,应该首先选择在语言形式和意思两方面能够同时贴近原文的译法。“ten years”和“a decade”虽然意思基本相同,但是语言形式有所差别,前者是两个音节,后者却是三个音节,与原文不一致;如果为了音节一致而不使用冠词“a”又不符合英文的习惯。而且,这两种表达法的意思基本相同也并不是意味着完全一致:“ten years”更加具体,体现了“十年”的时间一年一年的流逝的感觉,而“decade”则是对这段时间的整体概括,丧失了“一年一年”或“年复一年”的意味。二者相比之下,前者更能符合歌曲主人公表达十年情感经历的需要。

2. 我们知道,英文的“word”与汉语的“字”实际上并不等同,因为汉语中虽然有“word”所指的“词”,英文中却没有汉语中的“字”。然而,正因为英文中没有“字”,汉语中的“字”包括在“词”里面,所以就可以不考虑它的翻译了。当然,如果死板地翻译,那就只能用“character”(甚至需要用“Chinese character”)来译,那样做的话,句子的音节数必然超过原文,结果就无法演唱了。这说明,文学翻译不能像数学那样做到“科学”与“精确”。

3.quiver”虽然翻译出了“颤抖”的意思,但其音无法唱出“颤抖”的效果,原因主要是它的第二个音节和“抖”发音时开口大小与舌位高低及与前后位置都有所不同。英文加入一个“as so”,与原文中的“抖”尾音完全一致,演唱效果相同。对它的理解是“这样颤抖”或“颤抖成这样”,意思也没有损失,反而更有深度。所以,这里的添加是十分必要的。

4. “难受”在词典上的注释一般是“suffer”,可以指身体、心理上承受的痛苦,但这里应该是强调的心理上的痛苦或悲伤。所以,笔者认为更具体、准确的英文词实际上不是词典上的释义词,而是“sorrow”、“woe”(甚至是“grief”)。如果选用“sorrow”,意思虽然适合,押韵也没有问题,但音节数却会多出一个,对于歌手的演唱来说就可能增加难度。“woe” 不仅有“痛苦,苦恼”之义,能够体现“难受”的感觉,而且尾音与原句一致,体现了原文的声音效果。

5. “part” 虽有分手之义,但它的发音与“手”相差太大,显得突兀、不协调;而选择添加一个 “go”不仅可以使译文押韵,而且更在内容上对“part” 这个词的意义作了补充,体现了原歌词中“分手”一词的深层含义,意味着恋人的转身而去,美好的感情像泼出去的水那样一去不复返,留下的只有上句所唱到的“woe”。

6. 此句的翻译关键在于 “love”一词的选择。“牵牵手”实际上只是一个形象、具体的表达方式,这是汉语思维注重形象性的特点所决定的,而英文更注重直接性的表达,因此应该考虑将其意义进行抽象概括,提取实质性内容。由于根据传统文化理念男女之间并不能随便“牵手”,那么既然“牵手”就标志着男女之间的爱情。因此选用“love”就是翻译实质,而且这样不仅丰富了“牵牵手”的意义,也避免了将其就字面转换译成英文的烦琐,而“love”则简洁明确,意义也并不缺失。“follow”的添加体现了原文的韵尾,也使译文的意义更加生动、完整。

7. “怀抱既然不能逗留”一句的翻译转换了一个角度:改变视角观察、理解原文,我们可以推出其真正的意图就等于说“爱的拥抱”不能持久。“持久”的意思隐含在“逗留”中,与“永久相爱、白头到老”的意思融为一体。碰巧的是,英文“hold”意思覆盖面较广,既能体现恋人之间的拥抱,又有“持久”的意思和“始终如一”的感觉。选择这个英文词使这句话的处理获得了很高的效率,仅仅通过一个音节便表达了原文所蕴涵的复杂意义。而且我们都知道,演唱英语歌曲时,歌手通常都是将最后一词的辅音部分进行弱化处理甚至完全省略,所以即使在一般的朗诵中不押韵,在演唱中听起来就押韵了。仔细品味“hold”的声音效果,我们会感到它很柔和,有很强的可以延续性,丝毫没有生硬别扭的感觉,这就给歌手留下了发挥个性的余地。

8. 本行与下行在原文中是相连的两个部分,本行给出时间,下行说出主句内容。“在离开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是“在还没有离开的时候”或“将要离开的时候”,所以英文翻译就是“before we go”。把这个时间状语按照英语的惯常做法放在两行中间,不仅是押韵的需要,而且也符合原文的语序。后者甚至比前者更加重要,原因是唱歌与说话的不同之处也在于唱歌总是比说话慢,而且可以慢很多。如果颠倒了语序就使译文与原文接连两行无法对应,造成较大混乱。因此,尽量按照原文顺序翻译,这也可以说是歌词翻译的一个重要原则。

原文“一边享受一边泪流”翻译为“to enjoy it in tears and sorrow”,添加了“sorrow”一词,是将中文形象、具体的描述表现为英文概括的描述,符合英汉语思维的不同倾向,同时也照顾到了押韵。“tears”虽然可以表现“sorrow”,但是我们知道人激动、高兴也会有流泪的情况。这里的“泪”应该包括此时还能“享受”的“泪”和不得不分手的遗憾、后悔的“泪”。所以如果只是死板地翻译“in tears”,不敢添加“sorrow”就很难获得同样的效果。

9.在考虑使这句话原文与译文音节数相匹配的同时,把“你不属于我”翻译为“you were not my girl”,似乎音节仍然多了一个,但实际上“you were”可以连起来唱,在歌词中可以看做一个音节。而且比直译为 you didn’t belong to me”更符合英文注重使用简单名词或名词词组表意的语言思维习惯。另外,从押韵上来说,这虽然按照一般的诗歌不算押韵,但在歌词中却能获得如同押韵的效果,因为它和韵脚在发音部位上十分相近,唱起来感觉基本不变。这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一般诗词押韵与歌词押韵的不同规律。

10.词句翻译时添加了“to rove”,这既是为了弥补中文音节数,使之与原文相等,又是为了押韵。实际上,根据上面所谈的歌词翻译应该尽量贴近原文语序的原则,这似乎并不是理想的翻译,因为“走过”在原文中属于下一行,而这里却提前了。不过,仔细考虑一番,我们也可以认为,“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完全可以,而且应该理解为“陪着走”的意思,这里直接翻译一个“rove”,同时解决了音节数、押韵和本句与下句衔接三个问题,这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另外,与前面的解释一样,使用“rove”在一般诗词翻译中不算押韵,但在歌词里却具有押韵的效果。

11.从字面出发,对“街头”的理解可以有三种情况:一是十字交叉路口,二是丁字路口,三是一条街的转弯处。“走过”可以转弯,也可以不转弯。译者的理解是,如果不转弯而直接“走过”,那这个“街头”也未必就是“街头”。更重要的是:这里是用“街头”表示人生道路上比较重要的点,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生“转折点”,所以翻译时感到“走过”就是“转过”,英文应该翻译成“round street corners”,而不是“pass the intersection”。

12.添加一个 “though”,照顾音节、押韵,同时使语篇衔接,语气自然。

13.“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翻译为“no longer fit for our arms to hold”表面上似乎变化很大,实际上意思没有改变。“找不到”是汉语注重动态和感性语言思维的表现形式,“fit for”是英文强调静态(未必一定是名词)和理性语言思维的表现形式。中文的“理由”在英文中隐含在“fit for”之中,是否有“理由”也就是还是否“fit”,所以,这样翻译完全可以表示原文的整体意义和联想:时过境迁之后,恋人之间的隔膜与生疏造成原来的“拥抱”不再“适宜”。所以,“fit 远比“reason”更适合。

其次,这里的“hold”一词与笔者在上文7中所解释的有所不同,相对意义比较狭窄,它只是指互相“拥抱”,借以表现“温柔之情”,而没有“天长地久”的含义。由于语境、搭配不同,意义大小有异,这在文学翻译中是很普遍的现象。

14.“fall”一词体现了一个“沦”字中所包含的无奈,落寞以及后悔的心情。最后一个 “go” 既押韵,又体现了恋人之间随着十年的流逝,感情也愈加流逝,事态发展虽不如人意甚至出乎意料却自然而然的情况,同时进一步表现主人公那种难以挽回的落寞的心情。

15.“friends 一词并不能将原句的韵味唱出来,而且音节与原文也有差距,故在“friends”之后添加“just so”,可译为“也仅仅如此而已”,不仅沿用了上句的韵脚,而且在内容上也是对上句意味的延伸或两句中重复使用“friends”的总结,体现了歌者心里一种淡淡的遗憾及其感情的归结。

16.原文最后一句需要仔细体会其中的含义:为情而流泪,是人成长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事;至于泪为谁流则很难说。爱的意义在于真情付出,而不取决于泪为谁流。在叙事者的情感旅程中,任何一个与他同行的人都会给他带来同样的无奈。理解了这层含义,才能在译文中得以准确表现。笔者在翻译中选择使用“or”和“any other”,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至于选择“girl”这个词,从感觉上来说原因与注释9相近,都是为了在歌唱中获得近似于押韵的效果。

 

总结:歌词翻译与一般的诗词翻译有明显的不同,具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译文与原文的音节数必须相同;其二是押韵不是一般诗词的死板押韵,而是除了普通的韵外还可以压发音效果类似的韵;其三是语序不能随意颠倒,尤其不能串行翻译,使歌词的词序发生混乱。这三个方面实际上对歌词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文学翻译中颇具挑战性的一类文体。我们希望,“十年”翻译的经验能够对以后的流行歌曲翻译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

【推荐者提供的歌曲链接】:http://www2.chinadaily.com.cn/html/media/200706/25/8b2ddcdd9306636906.mp3 

4. 经典歌曲“Right Here Waiting(此情可待)翻译导读

杜争鸣译文

英汉翻译

Oceans apart, day after day       海角天涯,日夜等待

And I slowly go insane                 等得我疑幻疑真

I hear your voice on the line   你的声音,远方传来

But it doesnt stop the pain        也不能把我安慰

If I see you next to never             如果今生还能相聚

How can we say forever            怎能说分别永久

Wherever you go                        天下任你走

Whatever you do                         万事任你行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我都在耐心把你等待

Whatever it takes                          无论对不对

Or how my heart breaks                哪怕心已碎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我都在耐心把你等待

I took for granted                            我从不怀疑

all the times                                    到底不改

That I thought would last somehow 这缘分没有完了

I hear your laughter                            听到你笑声

I taste the tears                                  尝到泪滋味

But I cant get near you now             却不能到你身旁

Oh, cant you see it baby                 你不明白吗宝贝

Youve got me going crazy             你让我如痴如醉

Wherever you go                            天下任你走

Whatever you do                             万事任你行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我都在耐心把你等待

Whatever it takes                            无论对不对

Or how my heart breaks                  哪怕心已碎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我都在耐心把你等待

I wonder how we can survive         我不知道如何继续

This romance                                   这罗曼史

But in the end if Im with you          如果最终还能相聚

I'll take the chance                          我决不放弃

Oh, cant you see it baby               你不明白吗宝贝

Youve got me going crazy            你让我如痴如醉

Wherever you go                            天下任你走

Whatever you do                            万事任你行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我都在耐心把你等待

Whatever it takes                           无论对不对

Or how my heart breaks    哪怕心已碎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我都在耐心把你等待。

翻译解读

Right Here Waiting”是深受世界众多歌迷喜爱的一首英语经典歌曲,其原作原唱是曾在1994年美国世界杯开幕式上以无音乐伴奏形式对数万观众高唱美国国歌的Richard Marx(理查德•马克斯)。该歌虽在海内外广泛传唱多年,但迄今为止没有听到中文版本的演唱。在互联网常用搜索引擎搜索,虽然也可以找到零散的译文,但这些译文基本上只是歌词大意的解释而已,显然都不适合歌唱。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同时出于对这首歌的喜爱和对翻译的迷恋,我在业余闲暇时间一边反复欣赏,一边试图把它翻译成中文,希望这种翻译同样能够演唱并获得至少类似原唱的审美效果。这自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经过反复琢磨,我认为这首歌还是可以翻译成中文演唱的。不过,为了达到目的,翻译就必须有所变化,变而不失其本。这种翻译,正如我们翻译教学研究界所常说的那样,就是“译可译,非常译”。

在此,我首先将自己的译文与原文一并列出,按行编号,然后对其中的翻译变化予以解释。

 

1.“oceans apart”其实直接译为“远隔重洋”字面上会显得比现在的翻译更加贴近原文,但我没有考虑这样翻译,而选择了“海角天涯”,原因主要是后者不仅也能表达“距离遥远”的意思,而且相比之下,从歌唱的角度来看声音更清楚易懂。仔细体会、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海角天涯”字面上虽然没有说出“远隔”二字,但其意思已在不言之中,这是汉语语言理解需要人的主动参与的“意合”特征造成的。另外,英语原文中只有一个音是鼻音,包含在“oceans”中,而“远隔重洋”四个字中“远”、“重”、“洋”这三个字都包含着鼻音,而且“洋”字还是后鼻音,这样唱起来就会显得声音混浊,不够清亮。选择“海角天涯”大大减少了鼻音,所以可以唱出清亮的感觉,更容易理解,效果也更接近原声,这一点在尾音“天涯”的“涯”字上体现得尤其明显。

day after day”翻译为“日夜等待”当然也是出于歌唱效果的考虑,即“等待”中的“待”与原文中的“day”发音十分接近,近乎原唱。不过,我的考虑不仅如此,而且从翻译的角度来看还出于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即汉语是所谓“主题突出”的语言,主题与语境对于汉语的理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不按照原文字面拘谨地翻译为“日日夜夜”或“日复一日”,而是直接点破“等待”这个主题,实际上对于习惯于根据主题理解文本含义的中国人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2.“And I slowly go insane”在英文原文中通过“and”与上文衔接,这是英语注重所谓的“形合”结构所决定的。由于中文思维更加注重“意合”的话语语义的结构,强调动态衔接,因此根据上句已经说出“等待”,用“等得我”引出句子,从而达到上下紧密连贯的目的。中文省去“slowly”一词不译,原因是“等待”本来就是一个缓慢的时间过程,而“等得我”的程度已经体现了这个缓慢的过程,即使不译,中文读者或歌曲听众也可以理解。如果译出这个词而占用了歌词音节,那么后面更加重要的“insane”一词就不能从容地用“疑幻疑真”这四个字表达了。用“疑幻疑真”来翻译“insane”,是抓住这个英文词的本意,对其做具体化的、解释性处理:“精神错乱”的主要特征就是由于把现实与幻觉混淆造成的,分不清二者区别就是“精神错乱”的表现。与此同时,使用“疑幻疑真”也正好和原文带鼻音的“insane”的尾音吻合,有利于唱出原唱的感觉。

原文“I hear your voice”在翻译中省略了主语当然是出于音节数的考虑,因为英文实际上只有四个音节,而照字面翻译为“我听到你的声音”就是七个音节,根本无法配原曲歌唱。汉语思维在可以理解的情况下省略主语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就为减少音节提供了方便。另外,“听到”两个字在这里暂时省略后“你的声音”也就自然变成了主题,而“听到”则作为述题部分放在后半句补充出来。从整体上看,这种翻译是从英语的“主-谓-宾”三元结构向汉语的“主-述”二元结构的思维模式转换:“你的声音”是主题部分,“远方传来”是述题部分,这种汉语结构不是直接运用英语语法可以说明的。汉语这样翻译后不仅从思维模式上符合中国人的习惯,而且从歌唱的效果上来看也更能表现原唱的感觉,因为“远方传来”虽然没有“on the line”中的鼻音尾音,但是原因一致,听上去感觉基本相同。

4.“But it doesn’t stop the pain”在中文中如果直接译为“但这也不能止住我的痛苦”声音就不好听,而且由于音节太多也无法演唱。“pain”是带有一个较响亮的前元音的词,译成“痛苦”声音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唱起来太低沉。 “安慰”的尾音虽然不带鼻音,但元音性质基本相同,歌唱效果基本一致。整句英语原文实际上并不是说消除或止住身体的伤痛,而是说消除心里痛楚的感觉,换个说法就是使人得到安慰。所以,表面上的词语虽然似乎发生了改变,而实际意义则没有变。翻译的灵活性必须有一个基础,即把握本意和语言的话语功能(或目的),如果变化达到了同样的目的或发挥了同样的功能,无论怎么灵活都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原文“If I see you next to never 这一行很有意味,不少英语语感不够好的学生还不能体会出来。其实“next to never 意味深长之处正在于它对是否还能相见(或相聚)似乎不做明确的肯定或否定,可以理解成“难以见面”或“难得相聚”,字面上看就是“几乎永远不能相见”,但是仍然不是肯定的“不能相见”,这样的表达法对整个歌曲的主题“等待”来说至关重要。本来也可以从相反的角度译为“只要还有任何一丝希望相见”,但是这样显然音节不允许。所以我在这里添加了一个“今生”,省去了其他字。整句“如果今生还能相见”不但和原文音节数相配,而且其中的“还”字与原文中的“next”元音相近,可以使用同一个较高音符唱出,达到与原唱更加接近的效果。

6.“How can we say forever”这紧接着上一行的话似乎很难理解:究竟“say forever”是说什么事情 “永远”?仅仅这几个词从字面上看是看不出答案的,要理解必须关照主题和语境。根据主题,“forever”是和“等待”有关的,而从语境来看,上一行是既然是说“只要还有一丝希望相见”或“只要今生还能相见”,那么下面的意思应该是和“等待”的理由有关。由于本行没有明确说明,但是主题和语境都比较明确,我们只能把“forever”理解为“永远这样等待”、“永远这样远在天涯”。所以,中文翻译成“怎能说分到永久”是把字面上没有但是可以推知的意思表达了出来,如果结合下面的句子,意思就更加肯定了。

78.“Wherever you go”和“ Whatever you do 分别翻译为“天下任你走,万事任你行”,与原文音节数目相等,从用字表面看似变化大了一点儿,但这种变化背后的道理实际上并不难说清楚:英语既然意思是“无论哪里”,“无论何事”那么用汉语“天下”和“万事”就可以表示,原因在于英文注重从个别具体的客体出发思维,而汉语则倾向于首先从总体上把握。如果直接翻译为“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做什么”音节就多出来了。当然,为了照顾音节,也可以翻译成“无论你到哪”,“无论你做啥”,但这显然使文体风格发生了变化,变得太口语化,丧失了歌词的优美、文雅色彩,所以是不可取的。“天下任你走,万事任你行”中的“天下”和“万事”虽然都只有两个音节,但意思完全表达了出来;其中重复使用的一个“任”字在意义上就是“无论”的更书面化的表现形式,而且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汉语注重动态语言思维的特征。由此可见,追求语言简洁精练,是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9.“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一行比较简单,可以有两种比较直接的翻译,都可以与原文音节一致,一是“我都在耐心把你等待”,二是“我都在耐心等待着你”。二者之间我选择了前者,原因还比较微妙:虽然差别很小,但是确实有差别,即把“等待”二字放到末尾更显得主题突出,而把“你”放在末尾则没有太大必要性,因为“等待”谁是毋庸置疑的,关键还是“等待”本身。

1011.“Whatever it takes”和“Or how my heart breaks 两行中,前者变化比较大,翻译成“无论对不对”看似与原文不符,实际交际功能却是相同的:“Whatever it takes”直译就是“无论需要什么代价”,由此可以推论,就是“什么都不顾”或“无所顾忌”,既然“无所顾忌”,那就是不从理性上考虑,本质上完全可以理解为“无论对不对”的意思。由此可见,翻译中灵活性的原则是语言表现的功能和目的,在由于语言思维差异而难以直译的情况下,只要翻译出原文的功能和目的,译者的责任也就算完成了。后面的一行原文中有“or”一个连接词,这是英语形合结构的表现,而汉语是意合为主的语言,所以可以省去。原文直译应该是“无论如何心碎”,翻译“如何”二字没有必要,因为都“心碎”了,再谈如何意义就不大了。汉语添加“哪怕”二字,是语气衔接,与上一行连起来更加体现了“等待”到底的决心。

12.英文重复,中文照样重复,歌词中更不能随意改变。

13.“I took for granted”在英文中是肯定形式,汉语则从反面否定,译为“我从不怀疑”。肯定与否定是相对而言的,英汉对比研究证明,中文中使用否定的形式要比英文比例高一些,这在文学作品和商业应用文体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在各种标语、公示语中也是很常见的。汉语常说“不许”、“请勿”、“不要”、“不可”等,而类似的情况英语中则倾向于直接从正面说。对此,我在其他文章中已经举出不少实例做了说明,此处就不必重复了。

14.“all the times”在最初翻译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始至终”、“始终如一”,但是在把英语原歌词与这种翻译比较、试唱时,发现原文的“all”和“times”这两个音与歌曲音符十分相配,而汉语中与原曲音符相对的“自”、“始”和 “如一”都无法唱出同样的效果,发音上不适合。于是,经过反复琢磨,最后决定采取现在的“到底不改”,其中“到”与英文“all”元音性质相似,“改”与“times”元音也基本相同,可以演唱出同样的感觉。另外,从意义上来看,最后决定这样翻译还因为“all the times”在英文中作为语法上的状语体现了英语语言结构的“静态”特征,而“到底不改”则表现了汉语语言结构的“动态”特征,在由英译汉的过程中将静态结构转换为汉语的动态结构是一条基本的规律。我认为,仅从词语层面出发把英语中表示状态的名词、形容词转换为汉语的动词和谓语性表达法只是由静到动的一个方面,而从句法上把英语的普通肯定性陈述形式改为汉语的否定形式(甚至改成反问句)是另一个重要方面。此处翻译的“不改”采取了汉语的否定式,也进一步增加了表达的动感。

15.英语原文“That I thought would last somehow ”分析起来并不简单:“that”究竟是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关系词,引导上面的“I take for granted”的主语呢?看来并非如此,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后面的“I thought would last somehow”就没有了逻辑主语,这显然对于注重句法结构的严谨性的英语来说是个问题。因此,我的理解是“that”即使有连接词的感觉,但是对后面来说它仍然是主语。那么它究竟指什么?这只能根据语境进行分析了。前面唱的是“我都在这里把你等待”,整个歌曲的主题也是“等待”,因此“that”的理解也只能从这里出发。无论如何都要等下去,这是一种情分;愿意等你,这按中国人理解是所谓的“缘分”所决定的。把“that”理解、翻译成“缘分”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整句译为“这缘分没有完了”,也与上句一样,是通过否定词的使用增强汉语动态感的翻译转换,在这一转换中,“完了”的尾音与“somehow”的尾音一致,演唱时可以接近原唱的感觉。

1617.“I hear your laughter, I taste the tears”翻译为“听到你笑声,尝到泪滋味”,其中省略了主语,这当然是为了音节的一致。汉语在意义明确的情况下可以省略主语,这个特点为此提供了方便。

18.“But I can’t get near you now”译为“却不能到你身旁”没有什么特别变化,只是放弃了全文中的一个“now”,这根据语境显然是可以理解的。其中的一个“到”字,和上两行中连续出现的同一个字呼应,也增加了这三行的流畅感。

19.“Oh, can’t you see it baby”一行的翻译删去了感叹词“Oh”,在意义没有什么改变的情况下使中文与英文音节数一致,这是应该可以接受的。原文的“baby”实际上作为口语表达法也是恋人之间的一种爱称,中文正好有“宝贝”与其相对,也是个有“小宝贝”引申出来的表达情人之间感情的爱称。这两种不同语言的表达法不仅在意义上吻合,而且在声音上相似,尾音十分接近,也是一种难得的巧合。

20.“You’ve got me going crazy”翻译为“ 你让我如痴如醉”,变化最大的就是“crazy”一词。虽然按照词典注释直接翻译只能是“疯狂”、“狂热”、“愚蠢”等,但这些词表面上都是贬义,而原文中却不是贬义,倒是歌颂为爱到痴迷程度的褒义,所以必须根据具体的语境考虑使用更确切的表达法。“如痴如醉”是从不含贬义的角度表达同样的意思,而且与原文尾音相符,应该说是一种比较贴切的译法。

2126行是重复歌词,目的是强调全歌的主题,这里不宜改变翻译方法。

2728.“I wonder how we can survive/ this romance”中的“survive”一词,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字或词,词典注释为“经历……之后还活着”、“幸免于……”,但是按照词典释义显然难以理解也无法翻译。总结该词的实际用法,从中可以知道它有“挺过……”、“经历……(不幸)”的意思。结合这里的语境,我们可以得出其实际意思就是指爱情经过漫长的等待的考验后仍然能够继续下去的意思。“this romance”虽然本意是所谓的“罗曼史”(爱情传奇),但是这里却是苦苦的等待的爱,挺过这个“罗曼史”就是指经历“等待”的考验。因此我干脆翻译为“继续”二字,从而达到文字精简、与原文音节相符的目的。

29.“But in the end if I’m with you 中的“but”是英语型合结构的连接性单词,汉语注重意合,因此没有必要翻译。“with you”翻译成“相聚”只是改变了观察角度,意思也没有变化。中间用较高音符唱出的“I’m”与汉语的“还能”中的“还”相对,声音效果完全相同,有利于唱出原歌的感觉。

30.“I’ll take the chance”翻译为“我决不放弃”,其原理与第14行的翻译相同,即使用否定词语从反面着手翻译英文中用肯定形式表现的内容,可以体现英汉语言思维中“静态”与“动态”表现的差异,中文会显得更具表现力。所以,英语的意思是“一定抓住机会”,汉语则从反面译为“决不放弃(机会)”,其中的“机会”省略了也不影响表达原意。

3138行,主题行的重复翻译,即使有其他译法也不再考虑,应该保留重复。

【推荐者提供的英文歌曲链接】:

http://www.shtoyon.com/uploadfile/music/Richard%20Marx-RIGHT%20HERE%20WAITING.MP3 

 

 

 

《十年》mp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1736-321854.html

上一篇:日常电脑问题处理小窍门一:光驱图标不见了
下一篇:陈原老先生谈翻译:翻译八诫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2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