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者认为,“满招损,谦受益”应该成为每个学人的治学格言。这里想谈谈这一格言的来历、内涵以及给予我们的启示。
“满招损,谦受益”的说法最早见之于儒家经典之一——《尚书》。《尚书·大禹谟》中写道:“惟德动天,无远勿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宋代陈师道所作《拟御试武举策》中曰:“君子胜人不以力,有化存焉,化者,诚服之也。故曰:满招损,谦受益。”大文豪欧阳修曾在《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加以引用,此后逐渐家喻户晓。
“满招损,谦受益”的涵义是“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说得详细一点:“自己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并时时感到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我们做学问的就应该恪守这一格言,切忌妄自尊大,刚愎自用。
古往今来的大学问家莫不如此。本文就以牛顿为例做一些分析。有一点学识的人都知道牛顿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但对于他的治学理念未必了解得很多。笔者想告诉大家,他是一位“满招损,谦受益”的身体力行者。
爱因斯坦对牛顿的评价很高。他说过:“在人类历史上能够把物理实验、数学理论、机械发明结合成科学的人,从来就只有一位——艾萨克·牛顿。”“想起他,就会想起他的著作,像这样一个人只有把他看作是寻求永恒真理的斗士,才能理解他。……在牛顿的著作面前,我觉得自己非常渺小。”他还说:“对他而言,大自然就是一本打开的书,他能毫不费力的看懂每个字母。他所运用的给所观察的现象带来秩序的一些概念均直接来自于经验,它们像玩偶般一个接着一个从他所设计的精致实验中涌现出来,并被他描绘得淋漓尽致。他系实验家、理论家、机械工于一身。他强大、自信、孤傲地屹立在我们面前,哪怕是最琐碎的细节、每个词语和数字都显示了他的创造性和精确性。”
那么,牛顿是不是认为他看懂了大自然的这本书的“每个字母”了呢?不是。在他的晚年,曾对小侄儿说:“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我自己以为我不过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发现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块卵石或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至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翰的真理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如今这段话已脍炙人口,这里索性把原文也抄录下来:“I don't know what I may seem to the world, but, as to myself, I seem to have been only like a boy playing on the sea shore, and diverting myself in now and then finding a smoother pebble or a prettier shell than ordinary, whilst the great ocean of truth lay all undiscovered before me.”从中可见,牛顿在真理的海洋面前虚怀若谷的态度。
牛顿的成才之路很不顺。他是一个早产的遗腹子,出生之前三个月父亲病逝,家徒四壁,无隔宿之粮;后来母亲改嫁到一位老年牧师家,八岁时,继父过世。好不容易入学后,穷家孩子饱受冷眼。因此,少年牛顿写下这样的诗:
世俗的冠冕啊,我鄙视它如同脚下的尘土,
它是沉重的,而最佳也只是一场空虚;
可是现在我愉快地欢迎顶荆棘冠冕,
尽管刺得人痛,但味道主要的是甜;
我看见光荣之冠在我的面前呈现,
它充满幸福,永恒无边。
这首小诗折射出他在荆棘丛中奋发图强的心态。
在逆境中奋斗的牛顿,很早就树立了探索科学的志向。他说:“人一旦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就不应该再动摇为之奋斗的决心。”他废寝忘餐地投入探究未知的事业,因此,就有了大家熟知的“牛顿与鸡骨头”的故事。在他创立了微积分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能有这么伟大的发现,他谦逊地说:“我始终把思考的主题像一幅画般摆在面前,再一点一线地去勾勒,直到整幅画慢慢地凸显出来,这需要长期的安静的默想。”在另一个场合,他说过:“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他曾深有体会地说:“你若想获得知识,你该下苦功;你若想获得食物,你该下苦功;你若想得到快乐,你也该下苦功,因为辛苦是获得一切的定律。”辛苦是获得一切的定律,说得多好啊!
正因为他知道:“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所以,他一直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他经常说:“科学是个很严厉的女主人,对于为她献身的人只给予很少报酬。”“我不能不懂装懂。”他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曾说过:“谦虚对于优点犹如图画中的阴影,会使之更加有力,更加突出。”而“无知识的热心,犹如在黑暗中远征。”他指出:“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If I have seen further it is by standing on ye shoulders of Giants)。”
在科学探索中,牛顿也常犯错误,例如,他的音速计算公式就是错误的。然而,他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因此,他在许多分支学科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科学研究中,他有一个重要的心得体会:“把简单的事情考虑得很复杂,可以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现象看得很简单,可以发现新定律。”而且他从不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他说:“每一个目标,我都要它停留在我眼前,从第一线曙光初现开始,一直保留,慢慢展开,直到整个大地一片光明为止。我的心经常是认真与安静的,不陷入忧郁。”
以上是笔者浏览牛顿传略时所采撷的若干片段,从中可见,牛顿之所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绝非偶然,其中,谦虚谨慎、持久奋斗应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我以前也谈到过,从人品角度看来,牛顿是瑕瑜互见的,然而上述治学理念值得我们后辈学人好好学习。
写于2013年11月9日晨
【链接】牛顿生平大事年表
1642年12月25日出生于英国林肯郡乌尔索普(此前10月1日父亲病逝)。
1655年入格兰瑟姆中学学习。
1661年6月15日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
1665年发现二项式定理。
1665~1666年因鼠疫流行回到家乡,对光学、力学、数学有多方面的研究和突破。
1668年制成反射式望远镜。
1669年发表《论用无限项方程所作的分析》,任卢卡斯讲座教授。
1675年发现“牛顿环”,提出光的微粒说。
1671年出版论著《级数和流数方法》。
1672年1月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宣读论文《关于光和颜色的理论》。
1684年会见哈雷,证明引力平方反比定律。
1686~1687年写作、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9年被推选为剑桥大学代表,参加英国“国会会议”。
1693~1696年患了一种奇怪的病。
1696年 3月病体康复,接受皇家造币厂的监造员一职。
1699年 12月被任命为皇家造币厂厂长。
1700年提出“六分仪”的原理。
1701年被选为代表剑桥大学的英国下议院议员。
1703年 11月30日被选为皇家学会主席。
1704年发表《求曲线的面积和长度》、《流数法》,同时出版有关光的研究的著作《光学》。
1705年被安妮女王封为爵士。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1711年发表《使用级数、流数等等的分析》。发生微积分公开论战。
1716年发表《流数法和无穷级数》。
1727年 3月20日牛顿爵士逝世,享年85岁。
1727年3月28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接受了帝国最高规格的国葬。
http://tieba.baidu.com/p/2469686998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