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个月的一篇博文里,谈到华罗庚先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伯乐们(见链接),本文想说说,他在功成名就之后,又是如何倾心扶持他的学生后辈的,作为一个突出例子,着重描述他与陈景润之间的交往。
五十年前,我进入中科院后,就听说,科学院有三大“怪人”,位居“榜首”的就是陈景润,有关他的种种传闻不胫而走,其中有两则比较“靠谱”的已写进我的博文里(见链接)。我当时就想,这位仁兄是怎样走进科学院的?此后,逐渐知道,主要由于华罗庚先生慧眼识怪才,为中科院数学所引进英才并精心培育扶持了他。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福建福州人。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他所发表的成果也被称为“陈氏定理”。1978年由于在哥德巴赫猜想方面的杰出工作,与王元、潘承洞一起,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陈景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四中教书,由于口才不佳,不善于教书而遭辞退。他的第一位恩师、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设法把他调回厦大管理图书资料,就在此时,他迷上了数论,迷上了哥德巴赫猜想,手不释卷地啃读华罗庚的专著《堆垒素数论》。那时两岸对峙,地处前线的厦门常有空袭警报,陈景润把这本厚书撕开来,进防空洞时也如痴似醉地、一页一页地阅读。不久,他发现这本书有可改进之处:第五章的结果可用来改进第四章的某些结果,并写成论文。1956年,他他在厦大的老师李文清经由关肇直把此论文转给华罗庚,华当即把此文转给手下数论组的年轻人审读,讨论后,陈景润的结果获得肯定。华罗庚非常高兴,认为陈景润是一个有想法、肯钻研的有为青年,对身边的年轻人说:“你们呆在我身边,倒让一个跟我素不相识的青年改进了我的工作!”原来,华罗庚最喜欢有人跟他“抬杠”或对他的著作提出意见,指出错误。
这样,华罗庚记住了陈景润,邀请他参加当年的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陈景润到会场报到后,负责会务的王元立马把陈带去会见华罗庚。腼腆、木纳的陈景润见到华罗庚时不知所措,只是反复说着:“谢谢华老师!”“谢谢华老师!”久经沧海的华罗庚立即看出,这是一个内向孤僻却能一心一意做数学研究的年轻人,笑着鼓励他几句后,短暂的会见就结束了。
1956年8月召开的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群英荟萃,当时顶尖的15位数学家做了16个综合性报告(华自己做了两个),陈景润在分组报告会上做了关于“塔内问题”的报告,讲述了他交给华罗庚的论文中的结果。华罗庚欣然采纳了陈的建议,在《堆垒素数论》再版时,将第四第五章颠倒了过来,补上了陈的新结果,并为此感谢了陈景润。
接着,华罗庚马上张罗着把陈景润调入中科院数学所。他也听到了有关陈景润有怪僻的传闻,但他毫不介意,说道:“当然我们不鼓励那种不埋头苦干专做嘶鸣的科学工作者,我们应当注意到科学研究在深入而又深入的时候而出现的‘怪僻’、‘偏激’、‘似痴若愚’,不对具体的人进行具体分析是不合乎辩证法的,鸣之而通其意,正是我们热心于科学事业者的职责,也正是伯乐之所以为伯乐。”(见[1,2])。这些话何等精辟!
华罗庚想到:自己当年是一个小县城里的残疾青年,幸亏那批伯乐——唐培经、熊庆来、杨武之、郑桐荪、叶企孙等人的全力提携,才有今天。而今自己不也应该这样做吗?于是,他力排众议,在翌年把陈景润调入了数学所。后来,华罗庚说过:“当初调陈景润进数学所,也就是看重他肯于动脑筋。”陈景润也的确不负所望,几年之中,就在华林问题、圆内整点问题、球内整点问题等方面屡有斩获,进数学所不到十年,轰动一时的“1+2”的结果就问世了。
华罗庚对陈景润有知遇之恩,陈景润视华罗庚更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在数学界传为美谈。华罗庚除了给予陈景润学术上的指导和帮助之外,还教会了他如何对待困难和挫折,如何选择人生的道路。
陈景润曾经深情地回忆道:“我从一个学校图书资料室的狭小天地走出来,突然置身于全国名家高手云集的专门研究机构,眼界大开,如鱼得水。在数学所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华罗庚教授的亲切指导和帮助下,我在这里充分领略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论研究成果,使我耳目一新。当时数学所多次举行数论讨论,经过一番苦战,我先后写出了华林问题、圆内整点问题等多篇论文。这些成果也凝结着华老的心血,他为我操了不少心,并亲自为我修改论文。我每前进一步都是同华老的帮助和指导分不开的。正是华老的教导和熏陶,激励我逐步地走到解析数论前沿的。他是培养我成长的恩师。”
从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陈景润两次出国访问、讲学。出于对老师的尊敬,每次出访之前他都要到华老家道别、请教。华罗庚曾当面对陈景润和陪同他前来的李尚杰说:“景润的工作是建国以来,我们在数学领域最好的成果。”陈景润则谦虚地说:“谢谢华老师,您过奖了,都是华老的栽培,我才有今天的成绩。”坐在一边的华师母忍不住插话说:“景润是够用功的,刚才你没回来,等你的几分钟,他还拿出书来看呢。”华罗庚赞许地看着学生,满意地点了点头。
华罗庚很少公开评议他的学生。他有那么多学生,说这个好,说那个差,都容易引起误会,最多在个别谈话时偶而说上几句。他曾单独对王元说过:“我的学生的工作中,最使我感动的是‘1+2’。”当王元提起他的学生其它一些纯数学的结果时,他重复了一遍:“最使我感动的是‘1+2’。”
华罗庚对自己的得意弟子关爱有加。1984年,当他得知陈景润患帕金森氏综合症时,华罗庚十分激动与难过,他说:“总不能让陈景润得这种无法工作下去的病呀!”他恨苍天之不公,自己却无能为力。1985年华罗庚出访日本前,曾亲自到中日友好医院去探视正在住院的陈景润,并对他说:“王国湘主任(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检查我也可能患有帕金森氏症,等我回国后,咱们都在这儿住院。”谁知,这一面竟成了陈景润与老师华罗庚的诀别!
1985年6月,华罗庚在访日期间猝然辞世的消息传来,抱病的陈景润万分悲痛,泣不成声,他嘴里不停地念叨:“华老走了,支持我、爱护我的恩师走了。”在举行华罗庚骨灰安放仪式之日,陈景润已是久病缠身,既不能自主行走又不能站立。数学所的领导和同事们都劝陈景润不要去了,但陈景润说:“华老如同我的父母,恩重如山,我一定要去见老师最后一面。”在他的坚持下,家人帮他穿衣、穿袜、穿鞋,再由别人把他背下楼。到了八宝山,大家建议他先坐在车里,等仪式结束以后再扶他到华罗庚的遗像骨灰盒前鞠躬致敬,但陈景润坚持要与大家一样站在礼堂里。因参加仪式的人太多,又怕他摔倒,只好由三个人在左、右、后三个方向搀扶支撑着他。就是这样,陈景润一直坚持到华罗庚骨灰安放仪式结束。追悼会开了40分钟,他就硬撑着站了40分钟,一直在哭,在流泪……。
这是何等感人的师生深情!
参考资料:
1. 王元,华罗庚(修订版),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2. 顾迈南,华罗庚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
3. 百度百科,陈景润,http://baike.baidu.com/view/2125.htm.
写于2012年5月22日
【链接】相关博文
1. 不拘一格 扶掖人才——说说华罗庚身边的伯乐们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562294.html
2. 科学家风采(14):特立独行求真知——记华罗庚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563724.html
3. 科苑轶闻-6:“呆头呆脑”的科学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381156.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1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