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不拘一格 扶掖英才——说说青年华罗庚身边的伯乐 精选

已有 10869 次阅读 2012-4-22 11:18 |个人分类:名人纪实|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伯乐, 扶掖英才, 青年华罗庚

我喜欢读科学家的传记,案头已有百余本。阅读时发现一个规律:在这些科学伟人的青少年时代,身边总有一些平凡而伟大的伯乐,他们慧眼识英雄,善于发现这些乳臭未干的青涩小子的闪光点,竭尽全力,不拘一格,扶掖人才,促使他们顺利成长。例如,陈玉峰、杨霁朝之于苏步青,顾静薇、饶毓泰之于郭永怀,董鲁安、陈石英之于钱学森,严晓帆、吴有训之于钱伟长……。本文想谈谈华罗庚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伯乐。

 

大家知道,华罗庚(19101985)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大数学家。他出身贫寒,青少年时代的成长环境很差。他的正规学历是初中毕业,若没有一群伯乐尽心扶掖,他很可能以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终其一生。

华罗庚的父亲是一位小店主,对其独生子并无望子成龙的奢望。华罗庚幼时异常顽皮,在学业上并未显示过人的天分。在小学里成绩不佳,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只拿到一张修业证书。

幸而,进入刚创办的金坛县立初级中学之后,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伯乐——韩大受老师,该校的创办人、校长。韩校长注意到了这位衣衫破旧、特立独行的学生。进初中第一学期,华罗庚因为贪玩,数学不及格。韩老师教育他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谆谆告诫他:“做人要正,待人要诚,学习要勤,工作要实,生活要俭,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人”,并考虑到华的家境困难,免去了他的学费。韩老师的话对华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从此发愤苦学,成了班上名列前茅的好学生。此后数十年,华罗庚一直与韩大受有书信联系,并著文盛赞这位老师。

上初三那年,华罗庚遇到了第二位伯乐——数学老师王维克。华罗庚那时有点行径怪僻,不为常人理解,但王维克却很赏识他,注意到华的作业本很不工整,多有涂改,却经常独辟蹊径,不断改进习题解法,往往出奇制胜,断定华是一个肯思考,有新意的可造之才。此后不久,王维克赴法留学,成为居里夫人第一位中国学生,学成回国,发现他所赏识的华罗庚在学问上又大有长进,但学习目标有点散乱,就对他说:“罗庚啊,知识这东西是无边无际的,就像大海一样,要样样都深入是精力所不允许的事,最好先集中精力钻研一种。……做学问就好比挖井,只有认定目标,挖到深处,才能渗出清澈的泉水。……做学问也是如此,朝三暮四,见异思迁的人是难有作为的。”华罗庚把王老师这番教诲记住了一辈子,更加勤奋好学,并集中精力专攻数学。可以这么说,王维克老师是华罗庚成为大数学家的“催生者”。不仅如此,在19岁的华罗庚失学在家、生计窘迫之时,王维克伸出援手,把他找回金坛初中,就任会计兼庶务,工资18大洋,对华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使他有时间沉浸于钻研数学,并时有习作问世(三年间发表了6篇论文),为他日后“跳龙门”创造了条件。对于王老师的引领和教诲,华罗庚也是没齿不忘。

1930年,华罗庚20岁,发表了他早期的最重要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并且遇到了三位更有名气的伯乐:清华大学算学系(即数学系)的熊庆来杨武之唐培经,由此改变了他的整个人生。

唐培经是华罗庚的老乡,曾任金坛初中校长(华罗庚毕业后),1929年应聘为清华大学算学系教员(似乎相当于现时的讲师),华罗庚得知后,主动与他联络,在通信中不断切磋数学难题,唐老师是发现华罗庚数学奇才,并读到华的上述论文的第一人。当算学系主任熊庆来看到这篇论文,啧啧称奇之后,唐又主动充当联系人。而后唐移居美国,华罗庚每次访美,都要前去探望唐培经,直至1984年。

熊庆来教授是我国数学教学和科研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嗜才如命,提携了一大批人才,如陈省身、吴大仁、柯召、许宝騄等人,而不拘一格提拔华罗庚更是他一生中的精彩一笔。当他看到《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一文时,发现论文作者已知道阿贝尔理论和伽罗瓦理论,功力非同寻常,而作者华罗庚则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根本不知道当时的中国数学界有这么一个人。于是想向唐培经了解,获悉华罗庚仅是一位初中毕业生时更是拍案称奇。立即知会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叶企孙,要求聘用华罗庚,获得叶企孙的批准。熊庆来嫌写信太慢,让唐培经发电报给华罗庚,于是,腿有残疾、面有菜色的华罗庚于19318月到了清华园。

如何聘任华罗庚?熊庆来教授与叶企孙、杨武之、郑桐荪教授等一起采取三次破格之举。

第一次,本想聘用华做助教,但华只有初中文凭,制度上不允许,于是决定聘他为助理员(相当于现在系里的秘书),但是清华的助理员要求有高中毕业学历,对华来说,已经是破格了。熊庆来把华罗庚安排在身边做助理员,任务是整理图书资料、收发文件、发放文具、绘制图表,并允许华任意旁听系里的课程。华罗庚如同蛟龙归海,有了大量钻研学问的时间。

第二次,到清华一年半之后,华罗庚的才华为更多的人赏识,被提拔为助教并讲授微积分课。这又是清华大学的破记录之举。从助理员归属的职工系统调到教员系统,让初中毕业生给大学生授课,史无前例!学校特意召开专门会议,彼此意见分歧,众说纷纭,叶企孙拍板决定,他说,“清华大学出了个华罗庚是一件好事,不要被资格所限定。”

第三次,1935年,华罗庚进清华的第五年,华罗庚被提拔为教员。同年,《数学学报》总编辑聘请华罗庚担任助理编辑。翌年,华罗庚得到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资助,作为访问学者,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从此,他的人生开辟了新的航程。

华罗庚之成为数论大家,不能不提到杨武之教授,以及三位洋伯乐——阿达玛温纳哈代。杨武之专攻数论方面的堆垒问题,是当时国内少有的数论专门家,他不仅为提拔华罗庚大声疾呼,而且在数学科研上,为华指引方向,两人成了终身的朋友,解放后,华罗庚曾多次到沪探望杨武之先生。至于三位洋伯乐,前两位曾到访清华,认识了华罗庚,温纳还把华引荐给数论大权威哈代,后者成了华罗庚访问剑桥期间的“联系导师”。限于篇幅,今天不予赘述。

 

从以上简述可见,一位大科学家的成长,与前辈的大力扶掖密不可分。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若能遇见伯乐,必能如虎添翼!

愿人世间出现更多的伯乐!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王元,华罗庚(修订版),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写于201242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562294.html

上一篇:学习漫谈(67):理工科学人要不要有背功?
下一篇:科学家风采-14:特立独行求真知——记华罗庚
收藏 IP: 114.94.222.*| 热度|

28 吴斌 喻海良 熊伟 肖振亚 贺乐 刘光波 李土荣 李汝资 史智才 孙学军 安海龙 柳林涛 李天成 李宇斌 王丽 董焱章 马德义 司廷 吴佳林 张波 苏德辰 王恪铭 赵凤光 crossludo cloud020 mathqa micalhe fqk616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18: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