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莫让宝贵的思想财富流失——读徐复的《科学研究四十年》有感

已有 5713 次阅读 2011-10-21 08:25 |个人分类:灯下琐语|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家, 科研经验, 学术思想, 思想财富, 树碑立传

最近,抽零星时间再次阅读了我的学长徐复研究员写的《科学研究四十年(19561996)》(内部资料),生发一些感想:国内一些已到耄耋之年的优秀学者的治学理念和科研经验亟待总结、推广,莫让这些宝贵的思想财富随时间流逝而湮没!

我认为,徐复研究员是中科院力学所大院里最为聪明睿智、最有科研能力的学者之一,一直是我所崇敬的、不断效法的楷模。他1956年从北大数学力学系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中科院力学所,成为该所初创时期的年轻成员之一,不久之后,成了郭永怀先生的得力助手。为了庆祝力学所创立50周年,六年前的这个时候,他花了17天时间写了洋洋万言的《庆祝力学所成立五十周年(19562006)》,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为力学所的发展历程的描述提供了翔实的材料。此后的九个月间,他趁势写了几十篇科研笔记,20069月整理成这本内部资料,其中,陈述了他成长的历史背景、科研经历、成败得失,内容非常具体而富有启发性。然而,他似乎未曾打算把这些资料公开出版,如他在序言中所说:“这里写的一点回忆,是我对于所有关心和鼓励过我的老师、亲友、同事、同学们的一个汇报。”由于这份资料内容极好,已经通过辗转相传,不胫而走。

 

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进步,靠的主要是精神财富代代相传,传承的不仅是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理念、科学方法。这也是我们要为优秀学者树碑立传的缘由。综观这些年的国内情况,虽说不断有科学家传记问世,但关注的多是1920年之前出生的人物,对于二〇后、三〇后的一批优秀科学家注意得实在太少了。要是徐复研究员不写这些回忆文章,我们就无从了解他的丰富的学术经历和宝贵的科研经验,以后更是鲜为人知了。必须指出,像徐复先生那样的优秀人物,在我国科学界不在少数!他们大多数已年过八旬,如果不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努力,这些思想财富必定会流失。

科学家的学术思想需要其本人总结,更需要后进学人参与总结、提炼。就以钱伟长先生为例,由于上海大学重视总结他的教育思想、治学理念,并且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所以,后进学人对他的了解逐步深入了,从中获益匪浅。应该强调的是,写科学家传记,总结他们的科研经验,其目的决不是为了猎奇,而是为了传承,这样的文字最好由接受过他们耳提面命的学生来写,至少也应由长期与其共事的同僚来写,所产生的文字才翔实可靠,给人以启迪。

因此,为我国的二〇后、三〇后科学家立传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顺便想到,《科学时报》是一份在科学界有广泛影响的报纸,明年将改名为《中国科学报》。我建议,趁着改版之际,增设“科学家传记”、“科学方法研讨”之类的专栏,为弘扬科学家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经验开辟一个园地。

 

写于20111021日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99248.html

上一篇:地铁系统急需增加软实力——轨道交通忧思录之五
下一篇:观察与思考(4)祸起青萍之末:列车司机听不懂缩略语AFM
收藏 IP: 58.37.127.*| 热度|

11 许培扬 覃开蓉 唐小卿 刘用生 吴斌 吴吉良 李毅伟 丁大勇 禹荣明 clz1989 fqk616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