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二十天来,一门心思地为各路朋友预审基金申请书,现在总算告一段落。在此过程中,我有一些联想,很想跟大家说:每个学人应该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学术信誉!良好的学术信誉不是一朝一夕地建立起来的,需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而稍有不慎,学术信誉就会毁于一旦,很难重建。
之所以有此联想,是因为我想起一个人,他已经多年没有出现在申请基金的场合中了。他是一位年青“海归”,学问不错,但是几年前“走错一步棋”,学术不端行为遭到揭露,按现在的眼光看来情节不算最严重,但受到了比较严厉的处置:“问题论文”在所刊登的杂志上撤稿,且编辑部声明三年内不准他向该刊投稿。应该说,这一处置是公允的。后来问过他所在单位的我的一位忘年交:“此人近况如何?”得到的回答是:他从此一蹶不振,尽管教学搞得不错,但极少参加学术活动,科研工作几近停顿。我不禁为之惋惜:多好的“一块料”,就这样基本上“报废”了!
我还听说有一位学术名人,受学生抄袭的牵连,陷入了学术不端的泥淖,从此抑郁寡欢,还罹患了疾病。这说明他还是很珍惜自己的学术信誉的,对于不幸陷于口诛笔伐的指责,还是很在意的。
一失足就成千古恨啊!
我回想起一次经历。有一年参加了基金委组织的重点实验室评估活动,这次活动是教育部、科技部委托基金委做的,实行“末位淘汰制”,非常严酷。我对濒于淘汰的实验室十分同情。在往返的交通车上,我傻乎乎地问:“被淘汰的实验室有没有希望恢复为重点实验室?”车上有一位聪明的中年学者回答我:“戴老师啊,你就不懂了,基本上不可能!就像被开除的党员,重新入党要比非党员申请入党难得多!”此语引发笑声,想想还真有点道理。类比过来,一旦在学术道德上失信于人,恢复起来难上加难!
因此,我认为,作为学人,要时时刻刻把维持自己的学术清白放在心上!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永远“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治学”!
我曾与朋友说,我经常有如履薄冰的感觉,生怕自己有违于学术规范。别人说我学术水平不高,我倒不很在意,因为本来就学识有限;最受不了的是遭受学术不端的指责;不但对自己,而且对自己带着的和带过的学生,我希望他们在时下浮躁的环境里洁身自好,为此还在课题组里制订了详细的“学术规范实施细则”。幸而迄今没有严重的事情发生过,虽说不是一点问题也没有。要保持学术不端“零记录”其实是很难的。
我想到要做到学术清白,应该注意如下各个方面:
——坚信:要在学术上取得进步,唯一途径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千万不能有“一夜成名”的非分之想;
——坚持:对于学术不端的事情,想都别去想,更遑论去实施了,要远远离开投机取巧之举;
——坚守:保持清醒头脑,弄清正确做法与不当之举的区别,坚守自己的正确的学术理念,决不越雷池半步。
我经常告诫自己,要努力做到以上各点,这样,到完全“淡出江湖”之时,我可以说,我无愧于心。
愿以此与朋友们共勉。
写于2011年3月17日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1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