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四日随想
4月4日是一年中少有的好日子之一。当然这里讲的并不是单单指2018年的这一日。每年的4月4日多半是清明,而另一小半的清明是4月5日。因此将4月4日记成清明大抵是差不多的。
“满街杨柳绿如烟,划出清明三月天。”清明是满目清新的,是桃红柳绿的,是姹紫嫣红的,是春意喧闹的。在这个日子里,人们即使有满肚子的官司也会暂时搁置,尽情地投身于春的怀抱之中。
清明是踏青的日子。踏青,古代也叫行青、探春、寻春等,古人在清明期间有踏青游乐的习俗。“天晴山雪明城郭,水涨江流近驿亭。客鬓不如堤上柳,数枝春动又青青。”这是陆游春天到郊外踏青之后,以《山城踏青》为题,为后人留下的这首令人心旷神怡的踏青诗句。当然古人遗留的踏青诗句比比皆是,因此可以看出古人对踏青的钟情。古人喜欢清明期间外出踏青,今人也喜欢。自从有了清明小长假之后,每到清明,人们就像春燕、蝴蝶一般,纷纷向着有花、有草、有风景的地方飞去,尽情地将美丽的花花草草收入到自己的照相机中、眼中和心中。
但也有人似乎不大喜欢这个日子。一个是因为清明是祭扫先人的日子,便觉得晦气。但我却觉得,这是一种孝的体现。携家前往墓园,对自己已逝的长辈陵墓去洒扫祭奠,既告慰了已逝的先辈,又对后辈进行了孝道的培育,是一举两得的。还有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4”与“死”谐音,不吉利。如果非要讲迷信,那么我也迷信一把,我认为,“4”与“发”谐音。我是有根据的,在音乐的七个音符里,“4”发出的是“发”音。前者只有中国人如此发声,属于小众;而后者,只要有音乐的地方都是如此发声,声势浩大!
好了,本来是个很愉快的话题,就不要提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了。
清明这一日若落下一场春雨才是最好的,“沾衣欲湿杏花雨”,有雨的陪伴才会让这一日更像清明,也因此才应和了杜牧那首著名的七言绝句《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说春雨贵如油,那是从物质的角度来讲的,此时的雨水确实很珍贵,因为它是春的希望、生命的希望、万物的希望。但如果从精神的视角来演绎,此时的春雨是诗意的点缀,是缱绻的惜春情愫,是淡淡的春味的朦胧。
但有些年份的这一日,春雨也会挟着一些寒气,将本是乍暖的天气拉回到还寒的冬末春初,那是冬的余孽。冬不愿轻易退出一年之中仅有的时日,它只有压缩春的存在空间才能扩展自己的领地,于是便乘着春雨的飘落搭着顺风车,垂下几粒甚至更多的雪花,例如2018年的4月4日的春雪,借以彰显冬的继续存在。但春是不惧的,每当雪花落地的瞬间,雪花立时被春的温暖融化成水,合着春水去浇灌干渴了一冬的大地。
“吹面不寒杨柳风”。杨柳风,古人又称花信风。花信风是花开时吹过的风,此时的风带着花开的音讯吹遍人间的每个角落,又一个崭新的春已真正来到人间了。宋徐俯诗云:“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的雨与花信风是相携着手共同来到人间的,他们就像清纯的童男童女,活活泼泼、蹦蹦跳跳地来到了人们的心里,也来到了我的心里。于是,我被每年的4月4日感动着。每年都要经过一个盼望、度过、回味这一日的完整过程。
我之所以偏好这个日子,因为我是在4月4日这一日出生的。但到底是乘着暖阳,还是和着春风,抑或是沐着春雨来到人世间的?无从判断,因为在那一时刻我对世间物丝毫不觉。只有在我慢慢长大之后,才渐渐了解了4月4日这一天的美。
写于2018年4月6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