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为本人新书中的内容,看到贾老师一篇博文后,突然心血来潮,摘要部分略加修改,首发在此与大家分享。
“**设计院的总设(总设计师、也有称设总)**还是名牌大学毕业呢,连这变电站都搞不定,还是我们拿下来了。”
“***还是名教授呢,连个联通基站都不敢承诺降下来,一点担当力也没有,我们一下子就搞定了。”
这种类似言论总能碰到,而且,常常是出自中小学水平的工程师之口,更为糟糕的是,很多总设甚至教授都认了,这是很悲剧的,举个例子来说明吧。
一次去某自治州联通公司,他们要求将所有的基站接地电阻值全都降至5欧以下,我想都没想就一口拒绝了,这太荒谬了。
然而,他们却以打量火星人的眼光看着我,并表示,这是联通公司全国通行标准,其它地方都做到了,他们之前也都做到了。
他们还表示,如果达不到,那你就走人吧。
我目瞪口呆!
也许不懂相应专业知识的朋友会觉得莫名其妙,但以下对比的例子可以帮大家了解我当时的心境:
“高语境”的解释参加贾老师博文:高语境的解释——你什么意思,摘要部分解释如下:
【高语境文化里的人们注重人际关系与情感,信任比规范和制度更重要。谈话时不需要太多明确的沟通,有时甚至显得含而不露、秘而不宣,而彼此的信任和很高程度的共识是下一步行动的基础。在美国这样的低语境文化里,人们的交流不太需要深植于文化内涵的沟通和共识,需要的是清晰的讯息和简单、直接的表达(博主注:换而言之,就是要明确的规范制度,要尊重法制)。
去年回国,碰到一个老熟人(三甲医院的副院长),问她工作近况如何,她说您以前干过副院长应该明白,像咱这做副手的,干好干坏关键还得看院长啊,你不干工作吧,不够意思;干得不好,不好意思;干得太好,你什么意思?所以适当干点,意思意思!】
这就是高语境环境下的生存策略,唯领导意志是从者最得利,努力做好工作者反易遭逆淘汰。
中国普遍不尊重技术,当领导提出5欧的标准时,他并不知道5欧是什么概念,也不知道需要多少投资,更不知道达不到的后果,他甚至连接地的概念都搞不清,他只知道,每个基站只有2000元的投资费用。
那些中学水平的工程师下属虽也不懂接地,但能明白领导的意思,报上不足2000元的投资费用拿下工程,乱做一气,然后告诉领导全都达标了。然后皆大欢喜,然后,该自治州联通一年内有数十个基站遭雷击而损毁(显然,这些损失最终都会转嫁到客户和广大纳税人身上去,所以,中国的联通、移动等自费竟远超过美国)……后来,我跟着他们披荆斩棘,深入各个大山深处协同检测后发现,那些曾经被测量合格的基站接地电阻值全都好几十欧,一个也不合格。
这就是“高语境”的弊端,形成了最利于各个集团(尤其是决策人)的封闭环境,各种对外公开的规范制度往往都是虚的,唯有含而不露、心照不宣的内部意志才是实的,极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譬如,面对某个公开招标的工程项目,优秀的工程、设计师一般会根据要求及规范制度设计出最优性价比方案,理论上最应中标,但一般都会被淘汰。对决策人来说,这些都是虚的,他们多不懂技术,也不关心技术,他们只知道可供其操控的费用,这才是实的!而可操控的费用跟最优性价比通常是不合的。把握好这一点,才能拿到工程项目。
所以,优秀的销售员往往会首先提醒设计人员业主的大致预算费用,因为只有技术方案跟预算费用相合时(注意,预算费用通常由不懂技术的领导规划,所以一般与最优技术方案不合),才可能中标,否则,做得再好也白搭。
这样的后果就是“人际关系大于天,技术人员靠边站”(某设计院总工曾如此告诉我),鉴于此,名牌大学设总、教授“不及”中小学工程师就很正常了,不管我们这个国家的高知识分子是否愿意接受,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既定事实:很多一线工程都是中学水平的工程师“解决”的,而这些都是我们高知识分子所不能解决的(至少在常人眼里是如此)。所以,高知识分子不受尊重其实是当下的一种必然性,待遇低、缺乏体面生活也就在所难免了。
至于解决方案,我尚未考虑周全,也非我所能,但我以为以退为进可能是当下最易行的突破口,高知识分子统统放下身段,与基层人员一起投入到一线工作中去,先实实在在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再努力改良就容易得多了,至少有说服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6: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