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mholt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lmholtz 沟通、交流、合作。

博文

总经费9百万欧元的中德跨学科基础粒子物理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已有 5969 次阅读 2012-11-2 19:27 |个人分类:2012亥姆霍兹科技新闻|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基础, 中德合作, 于利希, 重大项目, 量子色动

亥姆霍兹科学家参加中德基础粒子物理学领域的重大国际合作


于利希2012627日消息,来自波恩大学、亥姆霍兹于利希研究中心和慕尼黑工业大学三家机构的科研人员将与北京的三所中方单位共同参加一项新批准的中德双边基础粒子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项目名称是“量子色动力学的对称性和结构”,这是为期四年的项目,另有可能延长另外四年。德国科学基金会(DFG)为此项目提供500万欧元,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则提供约合400万欧元的合作经费。该项目德国方面负责人是波恩大学Ulf.G.Meissner教授,中方负责人是高能所邹冰松研究员,另外参加此合作课题的还有北京大学朱世琳教授、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Wolfram Weise教授和于利希研究中心Christoph Hanhart博士等20余位粒子物理和核物理专家。


现代基础粒子物理学的根基是所谓的标准模型,它能描述我们这个宇宙的所有原料和相互作用。但这个理论也在一些细节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仍然在寻找的所谓希格斯玻色子,同时也包括在强相互作用物质中形成的不同形态结构”,德方项目协调人、波恩大学亥姆霍兹辐射和核物理研究所乌尔夫-G.迈斯纳(Ulf-G. Meißner)教授解释说,迈斯纳教授也是于利希中心核物理所所长和高级仿真模拟研究所所长。这项合作研究的关注的两个基本问题:有哪些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和物质形式能够被标准模型的一部分的量子色动力学所预测?在这其中可以观察到哪些基本对称性?

 

在于利希中心方面参与本项目的课题负责人还包括约翰·海登豪尔(Johann Haidenhauer)博士、安德烈亚斯.诺伽博士(Andreas Nogga)、克里斯托弗.韩哈特(Christoph Hanhart)博士以及乌尔夫-G.迈斯纳教授。于利希研究中心的这些科研人员所研究的问题包括:重夸克 - 反夸克的束缚态可否形成大尺度的近乎原子核形态的分子结构?原子核是由三个夸克态构成的质子和中子所组成。这些基础对称性是如何生成的,它们对物质又有什么作用​​?或者说:是否还有什么其他类型的奇异核子呢?


量子色动力学(QCD)是描述微观世界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伴随着它的是很多神奇而又难解的现象。它的基本组元,夸克和胶子,还从来没有被孤立地观测到,这就是所谓的夸克胶子禁闭现象。强相互作用是通过由这些组元构成的无色束缚态--强子--及其各种激发态和复合态(比如,强子分子态、原子核、核物质、超核及其它形式的奇特物质)而显现出来的。探索丰富多彩的QCD强相互作用和各种物质结构是强子物理和中高能核物理领域最重要的前沿课题。物理学家们将在本课题下研究由夸克组成的重强子在所谓CP破坏下的衰变。这种对称破缺或能真正解释为什么不是所有的物质和反物质在宇宙大爆炸之后一同湮灭掉,而是剩下了更多的物质,等等关键问题。


 “中德跨学科合作研究项目”由NSFCDFG2005年共同设立,旨在促进两国科学家开展具有国际水平的长期合作、推动跨学科合作和促进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本项目是NSFCDFG共同核准的第二个重大双边项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0892-628661.html

上一篇:亥姆霍兹罗森多夫研究中心的周生强博士获青岛国际会议奖励
下一篇:斯人已逝,转眼便是两年多:怀念郭汉英教授
收藏 IP: 114.245.188.*| 热度|

4 刘洋 刘全慧 杨正瓴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