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知道开学已经有几周了。感觉开学已经很久了——开学前,我们教师就得提前上班,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也有一些会要开;正式开学后,每天忙得不得了,基本上隔三岔五就有会要开。我倒是希望能有些时间做自己的事情,自己把握好节奏,不要太快了、太赶了,但事实上,一直停不下来。
(一)
最近一周,每天都很忙。
最高兴的事情有两件。
第一件是校对了我的一本书《读研有方:研究生科研和学习指南》的清样。看着这本27万字(包括目录、前言等一共260页)的书,感觉自己走了很长的路。
我是2020年12月和出版社签合同的,一开始是预定2022年3月底交稿。当时我想,合同上写这个时间,能促使我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书写出来,我只要“拼一拼”就能完成这本书;更何况,书稿有部分内容可以从博客和已经发表的文章中选取。
没想到,2021年寒假,我摔骨裂了,耽误了两三个月。后来,忙于各种工作上的事情,很少有时间坐在电脑前写书。结果,一直拖到2024年3月18日才交稿。
如今看到清样,感到这是一本“传世之作”。我是很认真地在写“读研有方:研究生科研和学习指南”。在繁忙的工作情况下,还能够写出一本书,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可不是把一篇篇的博文变成博文集,而是要有一定的框架体系,全面系统。我有用了一些博文和已经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作为“拓展阅读材料”,也把一些博文和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用到“正文”中。但整本书真的很有系统,也花了我很多时间。
这绝对不是花两三个星期能够搞出来的。我是断断续续地写书,没有固定的时间,也没有特别完整的一段时间。写书的旅程,一看眼不到头。有时候,能抽出两天时间写一写,但下次抽出时间写,已经一个月以后了。也有的时候,写到一定程度,写不下去了,只能通过“写博客”来“逼”自己往前推进,即把写出的部分内容放在博客上,然后过一段再写别的章节。
写完这本书之后,我也曾尝试用少量时间(几天)整理一本博文集。我整理好了,也联系了两个编辑,结果都没有下文。这不要紧,既然博文集的框架有了,也有了出版书的经历,我准备继续积累了以后,“水到渠成”。我有这个信心。目前只是希望《读研有方:研究生科研和学习指南》能快点上市发行。
(二)
我知道,整理出一本这样的书很有价值。复旦大学教授(同时也是科学网博主)张军平就出了一本关于读研的书,目前他的第二本关于读研的书也马上要上市了。
站在今天再回头去看“昨天”,就会发现我出版的《读研有方:研究生科研和学习指南》和我以前整理的博文集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前者更加考究和正宗,而博文集比较杂。这就是我的博文集都没有出版的原因。我准备再积累一段时间(几年?)后,重新整理博文集出版。
(三)
第二件高兴的事情是面对学校教务处的工作人员和各个院系的教学院长/系主任做了一个报告,介绍我所在环境系教学管理方面的进展。讲这个东西,我一点也不紧张——平时梳理好了,做好准备,临场就不紧张。
我不但展示了进展,而且提到自己除了发表210多篇科研论文,还在报刊和书籍发表教育方面的通俗文章250多篇,我在PPT里面把11篇文汇报所在的版面展示给他们看。
介绍结束后,我开始“冲刺”本专业审核评估报告,周日也赶到学校写报告。这对我没有什么困难,只是很花时间,也不像写博客或者报刊文章那样“短平快”。
(四)
台风降临上海,路上有很多倒伏的树和掉下来的树枝。我开着车,到学校看书,看得很舒服。也尝试着给报刊写稿,但是比较难找到“入口”。不是发不出去,而是写不大出来。不是写不出一般的东西,而是写不出特别好的东西。并非完全写不出,或者永远写不出,而是:1)灵感是有限的;2)有时候,身体疲惫了,这时候很难集中精力去写。
于是,我坐在办公室,整理一下办公室,整理一下书橱,整理一下书籍,复习一下以前写的未发表的文稿,整理一下以前看过的各种学校通知和备课方案,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总得做一些事情,打发一些时间。
我做这些事情非常“爽”,我非常喜欢梳理。梳理,能增添我的自信心;梳理,使感觉自己还是做了不少事情的;梳理,使我能够更加“有序”。梳理,能节约平时的时间,也能使自己的力量更加集中。
在梳理的过程中,也能丢弃家里、办公室一些没用的东西、不再有价值的通知和纸片。
我期待着,在梳理过后,能迎来新的一周,迎来新的灵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5 04: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