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羽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iyuxiao 诗言志,以象贵。

博文

诗词转踏·西湖十景之断桥残雪、柳浪闻莺

已有 7372 次阅读 2016-9-1 19:09 |个人分类:杂咏|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诗词转踏·西湖十景之断桥残雪


2016-08-31




4. 断桥残雪




断桥位于白堤东端。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  

 断桥残雪有几种解释。较通行的说法是,每当雪后初晴,来至断桥上往西、往北眺望,孤山、葛岭一带,楼台上下如铺琼砌玉,晶莹朗澈,有一种冷艳之美。又有人认为,大雪初霁,登宝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皑皑如链。日出映照,断桥向阳桥面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故以“断桥”名之。  

 明末的张岱却别立一说,他在《西湖梦寻》是写道:白堤上沿堤植桃柳,“树皆合抱,行其下者,枝叶扶苏,漏下月光,碎如残雪。意向言‘断桥残雪’,或言月影也。”还有一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冬日雪霁,伫立断桥举目四望,但见残雪似银,冻湖如墨,黑白分明,格外动人心魄。  

 断桥享誉天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白蛇传》。白娘子与许仙相识在此,同舟归城,借伞定情;后又在此邂逅,言归于好。越剧《白蛇传》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历来催人泪下。  

 今日断桥,是一九二一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八点八米,宽八点六米,单孔净跨六点一米。桥东堍有康熙御题景碑亭,亭侧建水榭,题额“云水光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与桥,亭构成西湖东北隅一幅古典风格的图景。明画家李流芳《西湖卧游图题跋——断桥春望》称:“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由此观之,断桥观瞻,可得湖山之神髓,岂独残雪!





【藏头绝句】


断蓬踪迹费寻根,

桥畔年年辨旧痕。

残冻犹存冬已尽,

雪碴无处不销魂。


④ 断蓬:犹飞蓬。比喻漂泊无定。唐王之涣《九日送别》诗:“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宋柳永《双声子》词:“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明刘基《题陆放翁<湖上诗>后》诗:“细看墨蹟成怀古,叹息他乡类断蓬。”







【菩萨蛮】


江城一夜风飘絮,湖山缈缈披琼素。

乍暖又春寒,断桥春雪残。


雪销桥未断,细柳随风乱。

踏雪到桥西,绽腮梅几枝?





诗词转踏·西湖十景之柳浪闻莺


2016-08-31


5. 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地处西湖东南隅湖岸,占地约二十一公顷。她的前身,是南宋御花园聚景园,其范围南起杭州旧城清波门外,北至涌金门下,东倚城垣,西临西湖水面,而且还包括了接近湖岸的若干洲渚如柳洲,水心寺基(小瀛洲前身)等。宋末元初,聚景园成为“散景园”,其南侧地带,被随蒙元铁骑南下而迁居杭州的回民择为墓地;其中段之地,荒芜淤塞成为一片七零八落的沼泽水塘,其北部地段原有的灵芝寺,显应观等寺庙,也随园景一起难逃厄运。到明代中叶,当年蔚然大观的柳浪闻莺胜景,只剩下柳浪桥,华光亭两处破旧陈迹。清初的紫珊老人(钱塘诗人徐逢吉)《少年游》词的上半阙专写此地盛况不再的情景:“蛇蟠眢井,狐窜破冢,辇路已全荒。燕子飞来,桃花不语,阅过几沧桑。”

  今日柳浪闻莺,经过数十年不断开发和建设,由当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园,演变为普通老百姓的乐园。它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啭流莺作为公园景观基调,在沿湖长达千米的堤岸上和园路主干道路沿途载种垂柳及狮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树,营造烟花三月,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






【藏头绝句】


柳翠桃红春渐浓,

浪轻风软雨蒙松。

闻知景色湖东好,

莺语啾啾闹绿丛。





【菩萨蛮】


钱塘二月春来早,湖东一派风光好。

柳叶细如梭,暖风掀翠波。


流莺相昵语,燕子翻空舞。

劝慰远行人,优游须及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0333-1000204.html

上一篇:诗词转踏·西湖十景之平湖秋月
下一篇:诗词转踏·西湖十景之花港观鱼、雷峰夕照
收藏 IP: 27.203.52.*| 热度|

7 武夷山 李颖业 刘钢 钟炳 鲍海飞 汪育才 李笑月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