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kyscience 如果对喜欢的事情无法放弃,那就更努力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

博文

海外博后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精选

已有 9718 次阅读 2020-6-29 08:5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海外博后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19年3月12,中午时分,航班缓缓降落在底特律,入境,转机,飞往目的地。时间飞逝,距离这个场景已经过去15个月了。在海外做博后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其实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任何一条路是容易的,而你只能站在当时的境遇去做出最合适的选择,剩下的就是努力争取与坚持不懈地奋斗。

首先工作上,完成课题并发表自己的paper是做博后的主要任务。科研是高压力的行业,无论你在中美,但整体上看海外的压力没有国内大,但是你想要出好点的paper,也是要被老板push,加班于无形中,拼命地干活。在这边的周末,除了亚裔面孔外,我很少见到其他人来实验室加班赶进度的,中国人和印度人应该是最勤奋的代表。另外,以bench work为主的课题也是要不停地try,但他们拒绝盲目地try,会倾向于制定一份好的protocol再去try,无中生有的乱try是浪费时间和经费。美国的科研氛围比较纯粹,没有那么事情干扰你,也更为严谨,拿到一个final data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值得学习的是,美帝更擅长如何show自己,有时候明摆是个烂story,没什么有价值的data,却被他们讲地天花乱坠。而国内过来的都偏于拘谨,能做出好的story,但未必是一个好的speaker。但事实是,好的story遇到好的speaker才是真正好的story

其次生活上,要承受中美文化的巨大差异(culture shock)。语言是一道坎,过来做博后大都是奔三靠后的人啦,其实过了12岁就已经失去学习一门语言的绝佳机会。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到美国的不在少数,刚来难免会因为语言问题而感到尴尬。其实,美国并没有规定英语是他们的官方语言,只是英语使用的族裔人数最多,现在很多官方文件都提供英语和西班牙语两种版本。如果你生活在美国的南方,比如德克萨斯州,那么会讲西班牙语对你来说很重要。中国人的英语还不是最差的,通过一年的练习,生活上基本可以应付。但我也看到看了国内的英语教学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我们总在强调发音,其实印度人的英语口音都很重,但是印度人的英语却在美国大行其道,应用性远高于中国人的英语。至于薪资上,看专业和机构,博后的年薪在美国还可以,约5万刀。如果你走的是NIH的经费,NIH有规定最低薪资,大概是4.7万刀,这个薪资水平养活一家人问题不大。如果你去了大城市,比如加州,可能还会拿到6万刀的年薪,但是那里的生活成本也高。我所在的北卡州水草丰茂,地广人稀,天气类似于上海,比较潮湿。Durham是美国典型的宁静小城镇,除了房租是相对大的开销外,食物及其他方面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是美国最宜居城市的top10。

博后应该是一个年轻科学家科研思路和科研兴趣的形成期。无论你在海外还是国内,博后训练结束后,意味着你应该有能力够建立一个实验室,申请科研经费,并开始自己的career。没有谁想一直做博后,但现实是做博后的人数是越来越多,而最后成功拿到tenure绝对是少数。这就要求博后在训练的过程中,对于自身的研究领域保持持续的热情和无论伦比的专注,尽早完成课题,增强自身实力才是获得研究职位的王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8962-1239805.html

上一篇:疫情之下的北美科研
下一篇:高考能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吗?
收藏 IP: 107.15.251.*| 热度|

21 汪晓军 郑永军 杨轶杰 陈有鑑 王飞 杨金波 帅凌鹰 杨顺华 庞峰 雷洋 孙颉 黄永义 孙志鸿 岳建军 强涛 张启峰 梁洪泽 任文龙 梁庆华 武伟伟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5: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