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kyscience 如果对喜欢的事情无法放弃,那就更努力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

博文

疫情之下的北美科研 精选

已有 9885 次阅读 2020-5-10 07:3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疫情之下的北美科研

情爆发,停工停课】

1月份,国内的COVID-19疫情爆发,“人传人”被证实,武汉封城,那一天是123日。每天看着国内更新的确诊人数心里很是忐忑,担忧国内的家人与朋友的身体健康。

那时美国的COVID-19确诊人数不超100人,而且都分布在西海岸。Trump政府本来开局一手好牌,谁知道竟打的稀巴烂。到3月中旬,疫情大爆发,全美50个州几乎全数沦陷。随后,疫情升至第三级警告,包括Duke在内的多所美高校建议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的时间尽可能缩短,并限制那些被认为必须进入实验室的人(Essential staff)。但是,科研并没有完全停下来(第四级才是完全停止),PI建议我们根据疫情形势安排自己的工作,安全是最重要的,并没有强迫进行任何实验。这里边有很多“困惑”,不同的实验室要求也不尽相同。

数据或健康,有时候难以取舍

疫情之下,身在海外的科研工作者包括博士生和博士后怎么平衡研究进度和保持健康是摆在眼前的首要问题。完全停止实验,不现实,一些遗传材料不可再生,无法弃之不顾;继续并缩短工作时间,背负着被感染的风险,身心俱疲,工作效率低下。进退两难的窘境下对以Bench Work为主的科研工作者来说,疫情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谁也没想到一场疫情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或许,在科研工作中,我们也要考虑转变工作策略,降低疫情带来的损失。由于工作时间的缩短,使我们很难完成一项复杂的实验,对于生物学实验更是如此。我们的研究工作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疫情之下,在推进短期目标的时候,要学习分时段完成一项复杂的实验,这就需要你具备更加卓越的协调和分配能力,充分预估实验中的意外情况。我们可以有效地推进长期目标,比如获得遗传材料。这种长期目标的实现不需要每天工作很长时间,只需要维持基本的运转即可。另外,回顾一下之前的数据,与PI探讨课题的思路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工作方式。很多时候我们的课题进行不下去都是因为思路不畅,真正被实验难度阻挡的课题又有多少呢?

疫情常态化,复工是新挑战

目前,美国的COVID-19形势非常槽糕,统计的确诊人数已经超过134万,死亡人数接近8万,而且确诊人数还在增长。依现在的情况看,美国的疫情似乎已经失控了。依靠治疗很难回到疫情之前的状态,即便是强大的美国在面对如此可怕的确诊数字,医疗系统也会崩溃。再说,美国的COVID-19治疗不是免费的,平均治疗费用是3万美金。多数美国人的储蓄率很低,基本上是月光族,一些没有医疗保险的穷人在面对天价医疗账单根本没有能力去治疗,所以才会出现口服消毒剂以杀死病毒的荒唐事。基于现实,美国政府大概率会走全民免疫的路线或者等着新冠病毒疫苗的问世。

时间很快,实验室已经因为疫情关闭一个半月了。Trump在白宫的新闻发布会上一直吵着要复工,因为疫情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在过去7周内,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累计突破3350万人,而失业对于美国人民来说是灾难性的事件417日,由保守团体组织的1000多名抗议者,在密歇根州州府Lansing议会大厦前示威,认为居家避疫令(Stay At Home order)是暴政,而且这种抗议在各个州蔓延开来。在这样的形势下,美国政府很有可能会把疫情常态化,而不会等到疫情完全控制之后再去复工。如果复工,博后必定是第一批回到工作岗位的人选,那么在疫情常态化下推进科研工作将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挑战。希望包括Duke在内的高校能够做出一些行动,比如提供COVID-19的免费测试,相关人员在确认阴性之后才被允许进入实验室。不过,美国的行政办事效率极低,要做到这些恐怕困难重重。时间紧迫,压力现在又加大一份,需要有科研成果,希望就地避役的海外留学生及博后都能保重身体,学有所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8962-1232468.html

上一篇:成为优秀研究生的“APS”规则
下一篇:海外博后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收藏 IP: 107.15.251.*| 热度|

9 黄永义 苏保霞 杨顺华 杨金波 罗娜 梁洪泽 张士宏 陈有鑑 国际科学编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4: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