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kyscience 如果对喜欢的事情无法放弃,那就更努力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

博文

高考能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吗? 精选

已有 14199 次阅读 2020-7-7 08:5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高考能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吗?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即将高考,为命运抗争的学子们,预祝金榜题名。

我的家乡位于河南中部的一个小村庄,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作在这片贫瘠而炽热的土地上,伴着时光流走。

我出生之后,仅靠家中的几亩薄田很难维持生计,父亲开始走乡串户收购一些老银器转手,窘境渐渐有所缓和。由于父亲一直认为我年龄还小,所以直到六岁,我才在村小学开始读书。砖瓦房,旧桌椅,电力不足,凌晨五点去教室早读用的是蜡烛照明。校舍还紧挨着一座关爷庙,我常在校园嗅到村民们供奉神明焚香的味道。令父母欣慰的是,我是“邻居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就这样寒来暑往,在懵懂中度过了我的小学时光。

v2-9bb96abe89db06a08acbcd52c676b9bd_b.jpg

后来,我来到乡镇的中学读书,离家开始有些远了,按照学校的规定需要住校。因为村里没有公车,我就每周日下午骑车从家出发去学校,然后每周五下午从学校返回家中,单程约一个小时。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早餐永远是胡辣汤,5毛钱一碗,配着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馒头或厚饼,只有偶尔奢侈的时候才会买餐厅的馒头。所谓的餐厅也只是一个院子,连桌椅都没有,吃饭的时候几个同学围在一起,蹲在地上。最难熬的是,夏天的宿舍,大通铺,几十个人挤在一个屋里,热的无法入睡,这些场景至今有时候都还出现在我的噩梦里。

走过艰难的岁月,未来才会显得格外的珍贵。三年中学后,我来到县城的高中求学,竞争也愈发激烈,我已不是“邻居家的孩子”,学业中等,但我依然抱着那颗初心,骨子里的骄傲和倔强不允许我安于现状,我是不服输的我。

时间来到2008年,汶川地震,举国悲痛,20多天后,我走进了高考的考场。最后一次检查身份证、准考证…...在我身后是成千上万个与我一样,同命运抗争的河南农村学子,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成绩公布的前晚,我辗转难眠,风扇在我身旁吱呀吱呀的,像是诉说着绵长的故事。最终,我读了一所河南的普通本科院校,此刻我认识到自己的平凡,平凡的出身,平凡的智慧,身上时而透露着廉价的气息。但只有我知道,我心底的倔强,平凡与不服输不是站在对立面。大学的时光如同白驹过隙,我在大三的某个午后幡然醒悟,我几乎在过去的两年里了忘记了原来的自己,这难道是我与命运的妥协吗?准备考研,我要从迷失中找回那个原来的自己。

在高考后的10年里,我先后完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伴随着身边变换的风景,我从河南的小村庄走到了上海的大都市。将近四年的博士求学历程,辛苦而充实,在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建议授予我理学博士学位的那刻,我感觉好不真实。整个下午,自己在心里反复确认后才平静下来。是的,我从不曾优秀过,我选择了甘于平凡,却不甘于平凡的腐烂。

2019年,我来到美国,开启了自己的博后生涯,世界在我面前越来越大。偶尔时光偷懒,带我回到当年高考的情境里,停滞的空气里只剩下草纸上沙沙的字迹声。高考能否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毋庸置疑,在当下中国,通过高考上大学,依然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实现社会流动的重要捷径。但是由于出身农村,各种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教育水平低、教育质量差,加之部分父母愚昧无知、目光短浅,信奉“读书无用论”,因此农村学子想要走出寒门,高考只是你开启人生的第一道门,而之后还需要你不遗余力的付出与坚持不懈的追求。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8962-1240926.html

上一篇:海外博后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下一篇:阅读科技文献的三种“姿态”
收藏 IP: 107.15.251.*| 热度|

52 郑永军 王庆浩 杜占池 王超杰 王安良 杨顺华 宁许乐 崔文彬 周健 安海龙 姚伟 张勇 刘立 史晓雷 白龙亮 梁洪泽 黄永义 康建 刁承泰 孙颉 夏炎 张照研 张士宏 檀成龙 李文靖 张鹏举 雷洋 马浩 杨金波 武伟伟 周忠浩 贺玖成 曾荣昌 张北 左小超 张勇 张启峰 黄河宁 罗春元 熊建华 简美鹏 吕洪波 段含明 杨轶杰 彭真明 邓飞 刘良桂 马新凯 张鹰 王恪铭 王崇臣 TopEdito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5: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