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xj630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xj6309

博文

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的学术规范要求

已有 8594 次阅读 2011-1-7 22:07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学术规范, 学位论文, 科学要求

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已形成规模培养模式,但学位论文质量下滑的趋势逐渐加重,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普遍关注。继教育部2009年发布《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后,2010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出台《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要求在学位授予中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

在学位论文中,除了少数人粘贴抄袭之外,学术不端行为较多地表现为粗制滥造的伪科学论文。这些论文的最主要表现就是把实际问题硬套在所谓科学方法的固定模式之上,名之曰应用创新。如在经管类学位论文中,用一成不变的SWOT模式简单套用在各类应用战略问题上,把一个看起来新奇的数学模型方法套用在一个实际评价问题中。如此论文通过答辩并授予其作者学位,危害深远。一是纵容了学生敷衍工作、应付凑合的不良学风和工作作风,使我国的高级人才队伍质量大打折扣;二是长此以往,我们的教师们对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研究也会逐渐模糊,伪科学成了常态;三是泯灭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助长了懒于深入思考的不良行为模式。为保证我国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水平,必须建立学位论文的科学学术规范,对论文的科学创新要求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国外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也启示我们,制定科学的规范要求是非常重要的[1]

这里的科学规范是指“科学理论研究人员在其研究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规则。它既制约着科研人员的研究活动,又为科研人员的研究活动提供方法和指导,使科学研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2]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要求是:(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方法》对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提出了进一步要求:第八条: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查阅各高校的《学位授予实施细则》,对学位论文学术水平的要求基本上系国家文件的原则条文,没有更进一步的实质性规定。对学位论文学术水平具体可操作的规定的缺乏,是目前质量水平不断下滑的重要原因。

1. 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深度的要求

学位论文研究首先可划分为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创新研究和实际应用研究三类。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研究是对学术性学位研究生的要求,实际应用研究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要求。当然,这几类之间可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一般来说有个主次(不排除有些情况下几者并重)。基于这个分类,下面对硕士学位论文的深度要求提出一些看法。

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的硕士学位论文,根据总的工作量大小不同,必须至少提出或明显改进一个理论命题。对所提出的理论命题首先要清晰表述,其次详细论证。需要给出例证的,要举出例子。对于不同类型的理论命题,可以是严密的形式逻辑证明,也可以是不完全归纳论证。不论什么方式论证,都必须语言明晰、无歧义,注意区分充分性条件、必要性条件和充分必要性条件,要言之有度。对命题的成立条件必须有明确的说法。关于所提命题的科学意义要恰当陈述,不可用空话套话拔高。知一说一,不知为不知。

以技术或方法创新研究为主的硕士学位论文,对所提技术或方法一是必须给出可操作性描述,二是要进行理论依据论证,三是要对技术或方法的效果或优劣做出分析性说明。对于在已有技术或方法上的改进,要论证改进的效果;对于提出与已有技术或方法不同的新技术或新方法,必须论证比已有技术或方法先进在何处。另外,要给出方法具体应用的例证(可以是仿真的或实际的)。

以实际应用研究为主的硕士学位论文,关键是解决实际问题,这正是对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要求,也有些学术性学位论文做此类型的。但现在有不少的这种论文并不是真正的实际问题研究,而是形式上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就像填空造句一样。比如做某个企业的战略研究,有人就照着SWOT分析的步骤形式,程式化地凑字数,根本就不去企业做深入的调查研究,答辩过程一问,连企业中的人面儿都没有见过,从网上搜集一些资料就来分析;做评价或预测研究,只要对象、名称、数字换一下就照搬过来;更有甚者,只把年份修改一下,数据都不换。这种现象不仅在专业学位论文中存在,在有些学术学位论文中也有。实际上,大量低质量的论文(其实就是假论文)就出现在这一类上。

2. 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的形式规范

形式惯例已成为各类科技论文的基本要求。在各个学校的学位论文撰写规范中,对形式的要求非常仔细,从内容结构到标点符号都有不少规定。但是,过细的规定酿成了作假和造泡沫的风气,是值得思考的另一个问题。

硕士学位论文正文一般应由绪论、2-3章主体、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可以有必要的附录。学位论文作为一种特殊的学术论文与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有所不同。比如,现在许多学校的学位论文中都有相关理论与方法一章,有些教师认为:没有这一章是一个缺陷,甚至不合格。仔细想来,这有一定道理。学位论文同样是教育培养的一个环节,增加这一章,一是有利于学生系统深入掌握相关理论方法,二是有利于不熟悉论文研究所用理论方法的评阅专家参考。但是这一章内容一定不能扯得太远,必是后面研究分析中所直接使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不能占的篇幅太大。但是,如果没有这一章也不能认为是不合格,特别是一些理论研究和文史研究论文可能就不需要,还有一些文中应用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嵌入到相关章节中介绍。作为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部分有2-3章即可,不鼓励不提倡泡沫式论文或长篇大论。有些学校的论文撰写规范中对使用的参考文献数目和来源做出了具体仔细的规定,这实际上有些欠妥,造成大量学生在这方面弄虚作假。作为教育者,我们宁肯要低创新水平的论文,也不要促成不诚实和学术造假的学风。当然,为了督促学生深入学习研究相关文献,了解所研究课题的历史、背景和当前发展状态,可以要求单独撰写一篇文献综述类论文,但也切记不可做过于教条死板的规定,如对参考文献总数、外文文献数、近三年文献数都给予具体数目规定,达不到就不算合格,这要不得。不过,由于现在的数字文献查阅比较方便,为了检查落实,可以要求对查阅文献的过程进行报告,如查阅了什么数据库、用了哪些关键词、各查得多少文献等。

 

[1]陈晓端.英国大学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结构要求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3(2): 101-105

[2]卫中亮,成雄.论科学理论研究的科学规范[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4): 111-11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09-402126.html

上一篇:元旦快乐
下一篇:两条消息
收藏 IP: 121.22.29.*|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6: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