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ry2016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erry2016

博文

医药科研中那些被遗忘的参与者 精选

已有 6900 次阅读 2018-1-12 02:28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日本理化研究所和尖端医疗中心医院的研究小组12日(2014年9月宣布,他们利用能发育成多种细胞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制成视网膜细胞,并于当日移植到一名70多岁的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女患者的右眼中。这是世界首例利用iPS细胞直接在人身上完成的移植手术。

日本科学家确实抢占了全世界iPS研究的科学前沿,你不服不行。一如既往,与以前日本关于iPS的研究进展一样,本次研究突破又一次毫无悬念的吸引住了全世界的眼球,消息占据了全世界各个媒体科学板块的显要位置:研究细节的讨论,突破的重大医学意义,科研单位的介绍,对参与科学家的追捧,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可唯独忽略了研究当中那位70多岁的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女患者。而这名患者,恰恰也是本次研究至关重要的一环。不但是这一次,在科学发展史中一次又一次的科学研究突破中,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淹没在给予科学家的鲜花和掌声背后,一次又一次的被我们所忽略和遗忘。

让我们先看看天花疫苗的例子。1796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在自己的病人当中偶然发现挤牛奶的女生似乎没有感染天花的病例,于是在经过细心的研究之后,他发现是这些女工透过积压受感染的牛的乳房进而感染牛痘;而这些女工们在痊愈之后便对牛痘终生免疫,不会再患上同样的疾病,同时对天花也能终生免疫。因此,爱德华·詹纳医生认为牛痘病毒与天花病毒之间一定有某种关系,所以得过牛痘的女工们才刚好能对天花病毒也终生免疫。倘若果真如此,那么通过把含有牛痘的溶液图在健康人的伤口上,他们也应该会对天花病毒产生免疫。

为了验证自己的设想,爱德华·詹纳便致力于研发牛痘疫苗接种。在疫苗研发过程中,他饱受抨击与批评,人们甚至讥笑他,因为当时人们认为接种过牛痘的人会长出牛角和牛毛。他甚至因为将自己研制的疫苗接种到自己儿子的身上与妻子不和,甚至被怀疑他精神发狂想杀了自己的儿子。还好结局圆满:他的儿子在接种后一直平安无事,也没有感染天花;若干年后,天花被人类彻底灭绝,从此我们再无天花之虞。

天花疫苗接种是人类医学史上的巨大成功,不但是人类战胜天花病毒,也是人类了解到免疫预防的重要。现在我们新婴儿出生后都要被或强制或推荐接收多种疫苗接种,以保一世平安。然而,二百多年后,当我们回首这段历史,我们敬仰的是医生爱德华·詹纳的伟大,却没人关心和注意第一个被接种牛痘疫苗的他的儿子;或许他儿子亦不一定是第一个被接种牛痘用来实验的人,在这之前爱德华·詹纳可能已经在当时被认为“低等”的人身上使用过,做为他牛痘实验的第一个“实验品”。

我们现在知道的是,爱尔兰内科医生比格在1840年前后,将从羚羊眼球上取下的角膜移植到人的眼球上,但谁能知道那个接受羚羊角膜移植到自己的眼睛上的人?我们知道1954年美国波士顿医生默里成功地做了世界上第一例同卵双胞胎之间的肾脏移植手术,可有谁了解这对同卵双胞胎的信息?要知道,没有这些人,我们的医生如何检验他们的手术是否成功,从而加以改进?就在我现在工作的丹纳-法伯癌症研究所,当年有多少病人在这里接受了白血病化疗实验,而当时医学界对化疗是否对白血病患者有效甚或有害都无人知晓,但他们当年就让有的病人同时服用三种化疗药物来检测其疗效。或许,你会说,这些病人别无选择,死马当活马医,那么二战的时候为了对抗疟疾,那些在监狱里被迫用来进行药物实验的囚犯应该不是别无选择吧。

医学研究周期漫长,先是体外实验,然后进行动物实验,最后才是临床实验,也就是拿人来做实验。在这个实验当中,人跟实验室中的实验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人要比科学家更伟大更勇敢,因为假如实验失败了,对科学家来讲不过是千百次失败的实验当中的一次,而对于实验针对的人来讲,却可能是生与死的区别。这次iPS细胞的移植手术同样如此。有谁能够保证这次利用iPS细胞制成的视网膜细胞在移植到病人眼睛上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它会彻底治愈那位女患者的病眼,还是会产生其他我们所担心的副作用呢?

原载于:http://www.biodiscover.com/news/research/11313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21133-1094407.html

上一篇:酗酒、戒酒与基因
下一篇:EBioMedicine欢迎优质稿件
收藏 IP: 155.52.64.*| 热度|

1 杨金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