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论文(设计)”常常通过这样的文字形式包括了论文与设计两种情况,但是实际上,论文与设计的强调的方面大不相同。论文更多侧重于分析与研究,而设计是创造解决实际问题与需求的方案。比如人们需要科学分析一条河流下方的地质、水流等情况,然后设计一座满足强度等要求的横跨河流的桥梁。大学教育的如今的一个趋势是更加侧重分析等角度的科学或知识的教育,而并不那么重视设计的培养。如果想要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设计模块的教学需要加强,尤其是寻找合适的现实问题进行实践。
什么是设计?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司马贺评论说,“设计,可以理解为所有专业训练的核心;设计是将专业(profession,职业)与科学区分开来的主要分界线。工程学院、建筑学院、商学院、教育学、法学与医学需要关注的中心都是设计的过程。”[1] 类似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的区分,学术型硕士主要侧重于通过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问题,而专业型硕士则是培养专业或职业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后,解决问题通常依赖于设计。司马贺作为一个计算机、经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均有卓越成就的学者,给出了他对学术界中关于设计的一些看法。我们也可以从专业设计师的一些评论中体会设计。原研哉通过与艺术对比的方式,作出如下表述,“艺术是艺术家在面对社会时的意志表达,其发生的根本立足点是作为个体的个人。因此,只有艺术家本人,才能够掌握其艺术发生的根源。……而设计基本上没有自我表现的动机,其落脚点更侧重于社会。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是设计的本质”[2,p.40] 虽然领域不同,经验不同,设计的本质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是可以达成共识的。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依赖于对问题的科学认识,依赖于分析手段去探寻原理和事实,从而优化设计,但是随着现代学科的分工(specialization,专业化),科学与设计之间的隔阂愈发变大了。尤其是大学的教育阶段,似乎更多强调科学与分析,而不侧重设计。
司马贺对大学中重分析、轻设计的教育模式作出如下评论,“讽刺的是,(尽管人们认识到)设计是专业活动中的关键角色,专业学校课程的发展中却主要是由自然科学推动的,尤其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二三十年达到了顶峰。工程学院变成了数学物理学院,医学院变成了生命科学学院,商学院变成了有限数学学院。‘应用’这个形容词的使用隐藏了事实,但无法改变事实。它仅仅表示,在专业院校里,一些被认为与专业训练大概最相关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的话题,被选取出来进行强调。与分析不同,设计已经不怎么继续进行讲授了。”[1] 这一段文字叙述给大学生、教师或教育批评人士产生很大的共鸣。司马贺进一步指出,这种轻视设计、重视科学(分析)的模式,相比普通大学,在名牌大学更加凸显;相比大学阶段,在研究生阶段更加明显;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是,更高学术的名望经常与更加困难的课题有关、大学追求智力上的挑战与难度、强调分析方法、追求形式化(系统化)与可讲授(teachable)课题[1]。因为设计给我们普通人的印象就是精妙,在不同的问题之中或许有不同的解决方案,难于系统性地总结或讲述,“妙手偶得之”的设计师不一定需要高等教育的文凭。这样一些的现实中的问题,导致大学的一些专业中欠缺设计的培养。加强设计的教学,无法依赖于形式化、系统化的方法去寻找普遍适用的解决方法(general solution),但是可以反向操作,采用面向问题的方式(problem-oriented).
想要加强大学的设计培养,那么很显然的第一步,就是寻找设计的目标,也就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实际问题。“由于学校缺乏产生真正问题的材料与作用,学生的问题并不是他自己的;或者宁可说,这些问题是他自己的,但只是作为一个学生,而不是作为一个人。”[3] 大学教育中,有很多作为学生训练技能所用的模拟材料,但却缺少更富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从创新的角度而言,发明与设计的目标如出一辙,“发明的出现可能是由于社会有一种未得到满足的需要:人们普遍承认,某种技术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或是作用有限的。想要做发明家的人为金钱和名誉的前景所驱使,察觉到了这种需要,并努力予以满足。”[4]
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类似的,我们也需要发现需求或者问题的眼睛。现实世界中问题的解决,一步步推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重要的第一步。其实新闻报道中便有很多值得工程学科的人才去设计解决方案的课题。如果农业中的秸秆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转化成有机肥,便不再需要焚烧,化学化工、环境、农学的学生共同研究寻找好的设计方案,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或许比在学术期刊中灌水更有意义。地沟油的回收或工业用途的转化,需要统计、化工、经济学、环保等方面的学生参与,对于环境与食品健康都有益。步入老龄化时代,可以设计帮助老年人的一些无障碍功能的App,比如方言识别,智能机操作的交互界面,设计出适合老年人体质的体育运动,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游戏活动与娱乐节目,都是可以考虑的方向。这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寻找探索这些问题,实际上也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的一部分。比如让新闻传媒、统计、农学等学生去做一些田野调查,寻找农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门别类地进行列举,可以供工程或专业方向的学生去设计寻找优秀的方案。甚至每一个系科一部分学生都可以去调查寻找社会中的需求,寻找与自己学科相关的问题,甚至从一些企业中征集一些他们尚没有财力进行预研的问题。调查的时候,通过统计的方式,研究一个问题所影响的人数,可以辅助评价问题的重要性。这些言之有物的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与需求的搜集与寻找,也更多保证了设计的明确的目的性与价值。
设计培养一个人的思维: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平衡与优化不同的目标。比如,平面设计中就必须考虑,顾客需求、预算与时间、和生产过程的还原与重现(reproduction process,平面设计的大量印刷能否保证质量)[5]。水银体温计的设计便很有趣,为了检测人体正常体温37度附近3-4度的范围,它采取了在34度以下断值的方式,增加37度左右的分辨率,而实际温度计的环境区间在-10~40度之间。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与成本的降低,现在的温度计更多是利用传感器的电子元器件。作为一个唯一的产品生产商,表面上看起了没有竞争对手,但是这里暗藏的默认的竞争对手是顾客不购买你的解决问题的产品,而选择忍受他的问题[6]。比如烘干机耗电太多,晴天的日子可以晒衣服,但是阴雨天则只能选择等待晾干,而不购买烘干机。因此,很多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就需要分情况讨论,比如地沟油的工业燃料的转化,或许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在现有资源下是否可以完成。如果整个项目无法在本科或硕士的毕业设计中完成,那么学生就应该探求考虑分解项目的设计分块任务的解决方案,合理地通过预研的方式,估计工程需要的时间,进一步在研究与设计的过程中,优化时间与项目资源的估计与配置。
设计方案的探索,可以从最基础的方案(alternative design)开始,否则直接寻求完美的的方案往往给人以高不可攀、力不从心之感。在凸优化中,有一个方法叫做坐标上升法(coordinate ascent),可以通过从不同角度的考虑,逐步优化一个设计。在现实社会中,一个设计方案往往有客户需求,也就是说设计蕴含了设计者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所以寻找到实际问题以后,如果暂时没有直接客户,那么可以思考“假想”客户或用户的需求。通过与合作者直接互相提问与批判性地思考,决定出比较重要的需求,通过(模拟的)交流改进设计。
如何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incentive)来推进或者强调设计对于专业或职业院校的重要性呢?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包括了创业与科技学生两个板块。可以创立关于设计的板块,吸引更多人群的参与。奖项和荣誉不仅颁发给良好的设计方案的团队,但同时也颁发给寻找搜索实际有价值的问题与需求的团队。大学内的专利办公室,在一定阶段也要给予帮助,保护知识产权,由于学生享受学校提供的便利,学校也具有专利的一部分所有权。优秀的设计与解决方案,有一些可以成为创业的起点。不同地区可以给与一定的资金扶持,鼓励不同的设计方案之间的竞争,将方案在不同的地区进行实践,最后孵化出更具竞争力的创新企业。在kickstart等众筹的资助,可能包含筹款者欺诈的行为[7, p.225],但是依托于学校孵化的创业团队或许更加稳妥,因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大学内的平台更具有延续性的优势,一个重大问题的设计方案可以吸引未来的学生,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优化。
公众的参与是更加重要的激励设计的方式。很多观看车展的观众是外行,外行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工业设计和外观设计上,一流的设计师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与利润,提高商品竞争力。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我们的设计师与国际知名设计师依然有差距,需要培养一流的设计师。体育大国强国离不开观众,离不开重视体育的群众基础,设计也需要群众基础与公众意识。荷兰青年博扬斯莱特(Boyan Slat)对于海洋垃圾收集器的设计,虽然还没有在大尺度实验获得成功[8],但是在环境保护的提高公众意识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或许也会召集到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这种活动中。“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异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与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不断开发出这些创意才是真正的设计。”[2,p35] 娱乐节目大量的歌唱类或者娱乐明星的竞技比赛,总给人一种乏味感,而设计类的节目可以作为竞争替代品增加文化中的多元化。展现普通人的设计与需求能够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一些有趣的设计也能吸引大众的好奇心,竞猜用途,通过解谜的方式,这样的活动适合作为电视节目,吸引观众。创新企业的众筹网站具有除了筹集资金以外的好处:免费的市场调研,因为容易筹钱的说明市场更加看好;免费的市场营销,通过媒体新闻的转发[7,p.226-227]。这样,一些设计作品的展览,可以通过邀请观众评分提高参与度,也可以通过媒体的转播,将一些类似环保问题,生活问题等概念传达到大众中,这不仅可以作为娱乐节目的补充与竞争,也可以提高观众的意识。
“设计既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商业,但不应该全都做成生意,最基础的还是为了寻找‘人类的幸福与日常’,与看不见的系统和状况的不断斗争,重新审视人类自己,打破无益的既成的东西。”[9] 设计可以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带来美的体会和使用的便利,但更重要的是解决也可以实际问题,而这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引用文献:
[1] 司马贺,《人工科学》,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96年,Herbert A Simon, 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 MIT press, 1996.p.111. Chapter 5, the science of design: creating the artificial, p.111-112。 为了适合中文习惯,略有字词的改动。
[2] 原研哉,朱锷译,设计中的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3]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十二章 教育中的思维,171页。
[4] 贾雷德·戴蒙德,谢延光译,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上海译文出版社,修订版,2016年,第十三章 需要之母,p.243.
[5] Williams, Robin, and John Tollett. Robin Williams Design Workshop, Peachpit Press, 2001,p.46
[6]Cheng, Victor. Case Interview Secrets. Innovation Press, 2012. p.140
[7] 克里斯·安德森,萧潇译,创客:新工业革命,中信出版社,2015年,第二版,第九章 开源组织
[8] 荷兰青年发明海洋垃圾“清理神器”,花千万美元却出了岔,澎湃,湃客,2019年3月5日,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67348
[9] 内田繁,张钰译,日本设计六十年,中信出版社,2018年,p.40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7: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